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小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逐漸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向德智體美勞方向全面發展,增加學生的藝術底蘊,提高學生的的審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豐富的體態律動教育能夠較好的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可以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旋律中,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本文將對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運用探究,旨在探究體態律動教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體態律動教學;小學;音樂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193-02
體態律動是在聽音樂的同時通過身體運動來體驗音樂,并轉化為感知和認知,通過音樂與身體相結合的節奏運動喚醒學習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同時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體態律動是培養學生音樂情感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應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采用有效的情境教學模式,將體態律動教學應用到音樂課堂上,為音樂教學營造良好的氣氛,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主動進行律動,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
一、借助體態律動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主要將教學重點放到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上[1]。缺乏對學生的音樂情感上的培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然而隨著教學改革的推動,教育教學要求將學生能力作為音樂教學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審美感知能力,讓學生學習歌曲時進行相關律動,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感悟音樂??梢哉f,音樂能夠有效的表現情感、抒發情感,同時也是寄托情感的重要藝術語言,音樂承載著豐富的情感,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音樂教學中情感表達,讓學生深入體會音樂律動中的不同變化,培養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加強學生的情感表達。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體態律動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不同音樂形式,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領悟其中蘊含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如學生在進行《法國號》欣賞課時,在上課前教師可先向學生普及一下法國號另外的名稱為圓號,并拿出圓號讓學習聽聽音色,并指導學生掌握四三拍子的強弱規律,跟著老師的音樂進行律動打拍子,集體隨著三拍子的韻律進行律動。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音樂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借助體態律動教學,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小學生處于生理、心理不斷發展時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普遍活潑開朗、無憂無慮,對音樂這種娛樂性極強的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生也樂于學習,有著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2]。但是學生平時接觸的音樂大多比較通俗,一定程度上說,學生欣賞到的音樂類型層次不高,對于音樂課上的音樂無法真正的做到欣賞,未能夠借助體態律動準確的表現。因此,需要教師的正確的指導,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及感悟,讓學生通過對不同類型的音樂做到很好的鑒別,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如在學生學習騰格爾演唱的歌曲《天堂》這節課時,教師可組織兩人組成一組,并指導學生掌握蒙古族典型的“柔肩”等動作,這樣隨著音樂的節奏兩兩互動進行律動的教學形式,不僅表現了蒙古族民歌悠長、寬廣的特點,更表現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意境。通過在音樂課堂上的律動游戲,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跟著音樂全身心融入學習中,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感悟音樂的魅力,加深了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
三、借助體態律動教學,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協調能力
小學音樂教材,傾注了編著人員大量的精力,其內容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精心編排,針對不同音樂類型具有不同節奏的音樂形式,有的節奏簡潔明快,有的節奏氣勢恢宏,有的莊嚴典雅,可以有效的激發不同性格類型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體態律動頻率,鍛煉學生的肢體動作,把握節奏的規律,讓學生隨著音樂反復的提高肢體動作標準程度,直到達到熟練,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音樂的節奏,領悟不同類型音樂節奏反映的不同情感,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還有效提高學生的節奏感。
如學生學習《生日快樂變奏曲》音樂鑒賞課時,教師可通過播放生日快樂變奏曲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從音樂中都聽到了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先進行思考,然后借助律動融入到音樂作品鑒賞活動中,借助律動設置生日聚會的情境,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一組一個變奏的方式,最后一起組成完整的歌曲,學生隨著音樂進行律動,充分的調動學生肢體動作,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分的參與音樂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音樂學習更加具體,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
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進行體態律動
小學生身心發展還未發展成熟,認識水平也相對較低,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處于比較熟悉的環境,降低學習上的壓力,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必要時可利用多媒體教學,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教學視頻、音頻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直觀的教學情境,更好的感受音樂中的情感變化,帶動學生隨著音樂節奏進行體態律動,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在網絡上選擇節奏感好的音樂,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點頭、拍手、晃動身體、踏步等形式律動,經過有效的訓練,使學生掌握音樂的節奏,做到主動進行體態律動,提高學生的節奏感。
如在學生學習《劃龍船》這節音樂欣賞課時,為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可采用體態律動教學方式,結合歌曲的演唱形式,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一起圍成一個大圈,找個學生在中間打鼓,讓學生隨著鼓點的節奏開始走,這樣走一走,逐漸培養其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帶動學生喊出了節奏,接下來教師自然的將歌曲融入到教學中,這樣學生隨著節奏“劃”的興致就起來了,通過將體態韻律貫穿于課堂中,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喜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音樂教學實現寓學于樂的效果。
總之,體態律動教學對學生音樂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提高學生音樂的節奏感和審美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給課堂教學添加了新鮮和活力,為教學營造了良好的音樂氛圍。因此,教師應當將體態律動教學內容貫穿于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的身體和音樂融合在一起進行律動,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提高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進行體態律動,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夏一榕.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律動的具體方法分析[J].黃河之聲,2018(2).
[2]吳秀華.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藝術評鑒,2018(10).
【作者簡介】
嚴俐(1975~),女,漢族,廣西省梧州市人,學歷:本科,副校長,職稱: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