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律動的具體方法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越來越受關注。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理論知識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知識,但這種教育模式不適合長期教學,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這種情況下,體態律動教學方式應運而生。體態律動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辦法,是將律動與音樂結合起來實施授課,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夠跟著擺動,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合理使用這種方法有助于建立靈活課堂,打破固有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關鍵詞]音樂教學;體態律動;方法分析
  小學生具有生性活潑的特點,普通的傳統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體態律動是將音樂和人體動作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一種音樂教學的新方式,能夠讓學生通過身體的規律運動體會到音樂中的節拍,進而實現輔助教學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迎合小學生天生好動活潑的特點,能有效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在協調性、聽覺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有效提高。
  一、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
  小學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助于強化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對學生日后的綜合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體態律動進行音樂的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的音樂課堂帶來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動力。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正確地認識體態律動進行音樂教學的真正意義。小學生因為年齡因素,對外界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心,對知識有強烈的渴求。這個年齡段的小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對理性層面的知識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去學習,對抽象知識沒有良好的學習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模式中,普通教學模式內容枯燥,學生很難保持對音樂學習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被課堂中各種事物吸引。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律動模式,能夠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運用肢體語言對相應的音樂規律和知識進行有效教學,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
  小學生年齡小,身心都未發育完全,心理和思維都不成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很有限,沒有良好的學習方式,對音樂教學中抽象的音樂知識很難產生基本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沒有學習吸引力,很難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效果。體態律動教學模式能夠使比較抽象化的音樂知識具體化、生動化,便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身體的肢體動作,設計出能夠代表音樂知識的七個音調,使學生在聽到特定音樂音調時能夠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在這樣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以游戲的方式獲得學習音樂的良好效果,降低音樂學習的難度,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記憶和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二、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體態律動體現音樂中樂曲的音調
  音樂的抽象性在于音樂知識是虛無的,沒有具體的理解方式,音樂的變化在于節奏的多變。音樂的產生實質上就是音調節奏的變化,同一個音符在音調上存在差異,表現出來的樂曲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學習音調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體態律動的方式進行音調教學。如在教一首節拍為4/4的曲子中,在表現弱拍時可以拍一次手,在表現強拍時可以拍兩次手,這些肢體語言能夠生動形象地表現音樂的音調高低,讓學生對學習音樂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通過體態律動讓學生對音樂中的曲調有更好的記憶和理解。同時,每種音調的強弱差異也有較大的不同,在體態律動中抓住這些特點,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
  2.體態律動表現音樂中樂曲的節奏
  音樂的具體存在是通過節奏體現出來的,在真正的樂曲中,作曲家能夠通過輕重緩急、快慢不一的節奏來體現出憂傷或者愉悅的心情,能夠讓人身臨其境,進入作曲家所表達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感受到音樂強大的魅力。普通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節奏特點,但是體態律動能夠很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很多教師在教學音樂的過程中運用體態律動,如在《瑤族舞曲》這個樂曲中,教師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走動,音樂舞蹈不分家,像在跳舞一樣,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樂曲中的從容流暢。在欣賞《伏爾加纖夫曲》時,教師通過體態律動的表現,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纖夫那種沉重的感覺,讓學生體會到樂曲中豐富的感情,真正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教師在親身進行體態律動教學中,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的節奏快慢,帶動學生的音樂學習激情。
  3.體態律動體現對音樂魅力的欣賞
  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肢體的具體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引領學生進入音樂世界,讓學生領悟到音樂中蘊含的真摯情感。如果僅僅向學生講解音樂,學生往往會局限于一點,影響對曲子的理解力。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表達對音樂內涵的理解,如在運用體態律動表現音樂中的高音時,教師可以提高身體高度,身體上傾,讓學生產生對高音這種音調的記憶;在中音教學中身體保持正常高度,雙手放到胸前,讓學生對中音有獨有的印象;在進行低音教學中,教師放低身體高度,身體向斜下方傾斜,身體隨著音樂的音調高低進行肢體的律動,讓學生對音樂有直觀的欣賞。如在欣賞《梁?!愤@首樂曲時,通過樂曲中音調的高低變化,合理地改變音樂的節奏,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律動感,也讓他們親身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三、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運用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即便人們無法用語言進行溝通,通過音樂也可以感受到要傳遞的情感。由于傳統音樂教學的方法根深蒂固,很多教師對于體態律動教學認識不清,因此,在運用體態律動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問題,根據學生的特點組織好教學。
  首先,主次分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音樂也不例外。音樂教學中使用體態律動教學要注意“度”,體態律動只是音樂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將寶貴的黃金時間全都進行體態律動教學,在教學中要始終把學生當作教學的重點,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去,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把音樂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里,減少學生對枯燥教學模式的抵觸感,給學生學習音樂的自由,把握好體態律動教學的“度”,讓學生能夠輕松愉悅地學到音樂知識。
  其次,注意時間。教師在引入體態律動教學時要注意把握好體態律動教學在實際應用中所需要的時間,對時間的分配要合理。過度使用體態律動教學會導致課堂偏離音樂教學的初衷,忽視了音樂教學的實際過程,導致教學觀念固定化、僵硬化,這樣會給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不良影響。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運用體態律動教學,讓小學音樂教學進入新的發展模式,有新的發展。
  最后,體態律動與音樂教學的結合。體態律動不是單一教學的方法,不能光靠“跳”來進行學習,要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必須將律動與音樂有機結合起來。教師在音樂的選擇上要慎重,選取曲調適宜、具備律動感的曲子,并編排出與曲子適宜的體態律動模式,以配合音樂融合為有機的整體。
  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合理地運用體態律動,不僅能夠豐富音樂課堂的學習內容,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擴展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很好地學習掌握音樂知識,體態律動教學值得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鞠訇.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02).
  [2]邢金苗.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
  [3]王黎,徐曉琳.“律動教學法”在低段歌唱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7,(10).
  [4]繆曉舒.穿越旋律,體驗音樂“美的歷程”——淺談奧爾夫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J].學苑教育,2017,(16).
  [5]劉晨曦.律動引領音樂——體態律動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上),2017,(06).
 ?。ㄘ熑尉庉?史玉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466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