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經典誦讀與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改革,越來越多的幼兒園也相繼建立起來,但是也暴露出了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其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調查發現,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很多孩子都不懂得尊敬長輩,而且有很多孩子還習慣性的說臟話,甚至還存在很多性格方面的缺陷,如自私不講理等。幼兒階段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對幼兒一生都起著重要的影響,將經典誦讀應用在幼兒教育中,對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如何利用經典誦讀來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經典誦讀;幼兒行為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25-02
  引言
  幼兒教育階段對人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幼兒階段是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品德的重要時期,幼兒作為祖國未來的發展的希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學習和成長都這不可磨滅的影響。中國作為文化大國,很多經典內容的誦讀都能對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其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的發揮出經典誦讀的積極作用,來引導幼兒通過誦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行為品德基礎。
  一、合理的選擇經典誦讀內容
  在幼兒教育階段,通過經典誦讀能夠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了能夠充分的發揮出經典誦讀的作用,首先就需要對經典誦讀的內容進行有效的選擇,不僅要符合幼兒的特點,還要方便幼兒記憶和學習,同時還能夠激發幼兒的誦讀興趣。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典籍,其內容不僅押韻,而且幼兒在讀起來也很容易記憶,這些典籍中都蘊含著很多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規則和以及行為準則,比如有如何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等禮儀,還有很多與人交往的技巧和原則,如誠實守信等等。目前我國的各大幼兒園中都開展了很多的誦讀課程,教師要合理的選材,才能發揮經典誦讀的作用,才能讓幼兒受到經典名著的啟迪,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營造氛圍激發誦讀興趣,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幼兒學習的根本動力,也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幼兒對誦讀產生興趣,才能在內心深處對其蘊含的內容進行感受和學習,才能讓幼兒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從而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采用多種誦讀形式,比如聽經典誦讀。教師從電腦里面找尋到一些好的視頻誦讀,經常組織幼兒聽讀。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幼兒進行范讀,以聲情并茂的范讀打動幼兒的內心,喚起幼兒的情感體驗。此外,還可以采用同桌賽讀、小組賽詩、男女生賽讀等形式。幼兒園也要積極建設走廊文化,在走廊邊墻壁上張貼了許多有關國學經典的內容、有關科學家畫像和故事的學習板牌。幼兒走在走廊內,時時處處感受到了國學經典猶如春風化雨般無聲地滋潤著心田,自覺地陶醉于經典文化中,形成了人人讀經典、個個誦詩文、處處有書聲的良好風氣,幼兒浸潤在誦讀的氛圍里,一段時間之后,幼兒興趣盎然,充分汲取古詩詞的精華,得到古詩詞的浸潤,從而有所理解感悟,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有意識的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開展主題談話活動,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
  主題談話活動同樣是將國學經典的道德模范、熏陶作用發揮到極致,促進學生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又一重要實施途徑。作為幼兒教師,以此作為突破口,推進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自身道德綜合素質的提升與進步。如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國學經典誦讀談話活動。想通過活動,讓幼兒明白父母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愛,讓孩子們學會感激、心存感激,并學會贊美自己的父母,敬愛自己的父母,做一個孝敬體貼父母的好孩子,從而讓幼兒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體諒關心父母。班會上男生齊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女生齊誦“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男女生齊誦“對父母要: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還通過討論、介紹、唱歌、表演、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節目等,促進幼兒與家長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讓幼兒懷著感恩之心,時時想著別人的恩德,人才會活得開心,家庭、社會、國家才會和諧。為了更好的開好主題談話活動,教師可以提前就通知家長參加。班會后,很多家長們反應,孩子們有了變化,變得不那么逆反,懂事多了,學會了關心家長,也能理解家長了。我想,這就是國學經典誦讀對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內化為幼兒的優良行為習慣吧。
  四、樹立榜樣,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幼兒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加強幼兒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幼兒園廣播應堅持每天早晚各10分鐘向師生播放誦讀內容;還通過晨讀、大課間、課外活動等時間讓幼兒積極參與誦讀活動。在誦讀經典過程中,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時候,教師要為幼兒樹立榜樣,榜樣是能讓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無聲力量,幼兒會以此作為學習的目標,而且幼兒的心理特征就是善于模仿,榜樣對于他們形成良好行為的習慣的可塑性非常強,是最具有說服力,它有較強的感染力,對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著特殊的作用。
  比如給幼兒講《弟子規》里“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現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很幸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理解父母的辛勞,不會設身處地為父母及他人著想,細致的講解這個故事,并結合幼兒日常行為談談感悟,之后讓幼兒談體會,說說日常生活中與父母相處發生的一些事。這樣,通過樹立榜樣,幼兒深刻理解了榜樣的力量,也就很好地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了。
  五、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階段正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教師要合理的利用經典誦讀來引導幼兒受到心靈的啟迪和熏陶,從而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丹霞.淺談經典誦讀與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J].散文百家旬刊,2017(3).
  [2]佚名.淺談經典誦讀與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J].散文百家(下),2017(3).
  [3]王愛芳.淺談以經典誦讀為載體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J].時代教育,2017(12):233-233.
  [4]蔡如霞.探究經典誦讀引領下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實踐與思考[J].好家長,2017(42):00003-00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5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