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活元素 探索高效數學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活元素的融入對數學教學而言有著兩個重要作用:一是體現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方法;二是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隨著新課標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很多數學教師都在謀求變革和創新,如何做到將生活元素和數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的同時,又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與共性,從而提升課堂效率,這是全體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也是本文想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元素;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151-01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發現,雖然目前數學教學理念已經發生了一些轉變,但是其根本的“應試教育”理念并為完全剔除,題海戰術依然占據著數學教學的主要部分。面對這些情況,倡導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勢在必行。
1 生活化的開端:課前導入
生活元素涵蓋非常廣闊,包括了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人文、經濟、政治、地理以及各種生活用品和行為等,數學知識和生活元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兩者進行融合的第一步,就是課前導入,這直接關系到課堂中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且對學生的理解情況和學習效果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時,一定要遵循素質教育的理念,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利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生活化的課前導入。在教學內容上,課前導入一定要和數學知識相結合,同時融合生活實際,要以輕松、趣味的內容作為開端,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序數對”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大家都看過電影吧?一般看電影時大家會選擇哪個座位呢?如果讓大家自行選擇上課時的座位,同學們又會選擇那個呢?為什么呢?”通過這種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能增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表現出數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2 生活化的過程:課堂教學
2.1 關于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新課改之后常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主要是通過情境創設,將簡單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常見的生活現象。最常見的情境教學有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等。情境教學的核心是問題,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和情境,提出一個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如學習《近似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問學生:“你今年多少歲啦?”可能有的學生說12歲,有的學生13歲,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出生時間,將自己的年齡詳細標注出來,如12歲2個月零5天等,雖然年齡是一種舍去零頭的近似數,卻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數學知識的應用,教師可以借此讓學生明白近似數就是一種化零為整的計數方法。
2.2 關于實物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工具有很多,如三角板、圓規、教材,還有多媒體等,如果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利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教學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如學習負數,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溫度計;學習角度,教師可以讓學生看看時鐘里分針和時針的角度變換;學習扇形,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折扇,并帶領學生制作簡單的紙扇等。實物教學能讓學生直接通過肉眼感受數學概念的存在,從而刺激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新的知識。
3 生活化的延伸:課后活動
生活元素和數學教學的融合打破了數學課堂的空間和時間桎梏。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導學生數學知識的時間和地點就是課堂,限于學校,很多學生在下課放學后,除了寫作業,基本不會再主動去思考數學知識。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的數學是有限的,教師利用生活元素,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將自己的這些生活經歷和感受記錄在“數學日記”上,然后在課堂中與大家分享探討。
總之,數學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元素,而這些生活元素能夠幫助學生通過思考、觀察日常生活而學習到新的數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能夠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具象性和實用性,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作者簡介】
陳家瓊(1976~),女,漢族,四川西昌人,一級教師,學歷:本科,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