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情境教學與語文課堂的融合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三、四年級階段,學生的可塑性強,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強,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一時期進行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將對學生的未來影響深遠。而情境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在語文教學中創建合理的教學情境,聯系生活實際,融入充沛的語文情感,并開展情境實踐活動,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境教學;語文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53-01
  情境教學一般是指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生動的場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通常情境教學需要創設一定的環境氛圍,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其常常以角色扮演、課堂游戲、詩歌朗誦等方式展開。
  一、情境教學與語文課堂融合的意義
 ?。ㄒ唬┏浞终{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情境教學的形式較為獨特與新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傳統的語文教學過于沉悶,古詩詞的背誦、詞語段落的抄寫以及習作訓練,都很難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活躍性,也因此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致不高。而鮮活的情境融入,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去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從而能夠充分融入情境當中,增強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情境教學通常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展開,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雖然是團隊協作,但小組內成員也是各抒己見,在不斷的交流與討論中,總結出最終的展示成果。這對于學生自主觀點的培養、獨立思維的養成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就小學語文學科而言,豐富的語言內容、充沛的思想感情、多樣的語言形式都為情境教學提供了完備的素材。學生可以在與課文的對話中,反復揣摩人物的語氣與情感,以增強自身的語文知識積累,進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情境教學大多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這就增強了學生間交流與討論的機會。學生為了讓自己的小組獲得最好的成績,無形中會盡可能地展示出自己的所學,而這一過程自然離不開反復的口語練習,從而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情境教學與語文課堂融合的路徑
  (一)創建合理的語文教學情境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情境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創設合理的語文情境。例如,對于四年級課文《三顧茅廬》的學習,教師可以預先為學生講述故事發生的背景,讓學生對這段課文的人物、故事有個簡要的了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劉備、諸葛亮的人格品質,加深對三顧茅廬典故的認知,對于故事潛在的引申含義也能消化理解,并能正確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合理地創設情境有利于學生快速融入課文內容中,獲得深刻的理解。
 ?。ǘ┞撓瞪顚嶋H進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在語文學科中的應用,不能脫離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要而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例如,對于《桂林山水》一課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表現出自己置身其中,面對這山水美景會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雖然很多學生都沒有去過桂林,但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想象、教師的語言形容建立起對課文所描繪的景色的認知,從而提升了他們對周邊事物的注意力。
 ?。ㄈ┤谌氤渑娴恼Z文情感
  語文學科比較細膩與感性,不追求讓學生背誦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強調思維的開拓與創新。只有保持情感的豐富與充沛,學生才能融入其中,產生對課文立意的思考。例如,教學課文《第一次抱母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記憶中第一次抱母親的場景,將自己對母親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然后再進行文章的學習。雖然每個學生的情感會有不同,但在這樣的情境中會拉近學生與母親的距離,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開展情境實踐活動
  為了增強學生情境融入的真實性,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開展實踐活動。但要注意的是,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不宜過多,要注重質量。例如,對課文《臥薪嘗膽》的學習,教師可以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分組,每組成員自行安排角色扮演,最終呈現一個完整的、著重突出人物勾踐的內心想法的課本劇。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路,而應完全讓學生自己去表達,并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想法進行適當的糾正與總結,從而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為了讓學生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語文教學工作要不斷推陳出新,將其有效地融入教學應用中,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責編 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