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導向的高職數學課程體系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更好的適應當代高職學生參差不齊的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職數學課程應當推行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職學生的學習現狀及高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文從生活中最熟悉的手機套餐選擇為教學案例,詳細講解了該案例如何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整個實施過程,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生活中出來,最終回歸到生活中。并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實踐導向的教學體系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數學;實踐導向;手機套餐;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0-0036-02
隨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不斷深化,高職院校應當構建以能力為重的課程體系,實行“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1]。高職數學是學生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和工具。高職數學在整個高職教育階段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
方面。
(1)提供學習后續課程所需要的數學知識。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嚴謹的學習態度。
?。?)學會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專業課程和生活中去,去解決專業課程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1 “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法在國內外研究概況
1.1 高職學生學習高職數學現狀
由于目前高職學生生源的多元性,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知識結構和學習習慣完全不同,因此他們的自覺性與學習態度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全程依賴老師。而且大部分學生害怕高職數學知識點的學習,不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完成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而學生數量眾多,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很難兼顧到每一名學生的需求。
1.2 目前國內外實踐教學法的現狀分析
實踐教學法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德國職業教育理念——行動導向教學法[2]。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發展成熟并得到了推廣,本世紀初引入我國,并在全國高職院校中逐步推行。這種模式的廣泛應用引起了職業教育的重大變革,尤其在專業課上,改變了以往的灌輸式教學,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更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應用性和實用性,教學效果顯著。因此,對高職學生而言,實踐為導向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已經是迫在眉睫,非變化不可。
2 案例講解效果
手機套餐的選擇,該選題來源于生活,簡單易懂,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自主查找資料,請學生完成以下兩項任務。(1)為每個套餐選擇適用的人群;(2)為任課老師選擇適合的套餐。
在課堂上,過去學生拿著手機打游戲、看視頻;現在學生利用手機網絡查資料,利用App繪制圖形,幫助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以前學生畏懼高職數學,排斥該門課程的學習。現在他們覺得高職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課堂上100%學生全部參與,90%學生全身心投入。在收到的15份小組作業里,沒有任何兩份作業是完全雷同的,甚至有很多小組都可以提出與老師的思路不同的想法,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期末考試中,將實踐導向的班級與普通班級進行對比,我們發生學生的及格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為學生從一開始就對高職數學這門課程不再抗拒,學習熱情顯著提高,枯燥的數學知識反而掌握得更加扎實,應用能力更是在全班得到了普遍性的提高[3]。
對兩類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也可以發現以實踐為導向的班級,89%的學生對深入學習高職數學感興趣,比普通班級提高了30%。而普通班級的學生普遍感受不到高職數學對自己的專業與生活有任何的幫助,可是以實踐為導向的班級學生72%能夠掌握高職數學的基本理論并應用到專業課與生活中去。學生更喜歡這樣的教學形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學生生活中人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入手,利用人人都擁有的智能手機,完成該課程的學習。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后不做枯燥的數學題作業,而是讓他們回到生活中去,去尋找高職數學給他們的學習與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幫助,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丁金昌.實踐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2]孟建平.以實踐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2).
[3]馬書紅.高職數學的信息化教學[J].學園,2014(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