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靈活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圖畫、動畫、音頻、視頻等教學媒體,生動具體、直觀形象,具有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的功能。通過信息技術,用多種教學媒體呈現學習材料,可以使學習過程生動活潑,更具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動機。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提高教學效率,為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語文教學;多媒體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多媒體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從多方面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兩者的關系中,小學語文教學是主體,信息技術是為優化語文教學服務的。下面筆者從幾個方面談談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有效喚醒學生情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情感教學心理學專家盧家楣教授指出:“情調是一種最輕微、淡泊的情感狀態,持續的時間短。它往往沒有明顯的表情行為和生理變化,主要表現為主觀體驗。它通常伴隨著知覺而油然發生,更多地受環境刺激的直接影響?!闭Z文學科既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是培養學生情感的學科。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積極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是語文學科的重要任務。多媒體能為學生創設一種優美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課堂教學之中。
  在教授《窗前的氣球》時,課文上有一幅科里亞躺在窗前看著窗外氣球的圖片,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讓這幅靜止的圖片“活”了起來。筆者先是播放一首《天空之城》的音樂作鋪墊,同時配以簡潔的文字解說,使學生心中那種對生活的熱愛與作者的心境產生共鳴,使他們聯想到自己曾住院的經歷。這樣學生都被感傷的音樂所觸動,仿佛自己就是病床上的科里亞,很孤單、很難受,期望有誰來陪伴自己??吹竭@樣的情景,筆者突然讓一只充滿童趣的氣球在屏幕中出現,它可以在科里亞病床的窗前上下飄動,筆者適時假扮米沙的聲音說話,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感染,好像自己正如病中看到放氣球的米沙一樣,大家都笑了。這時筆者對學生說:“你們想不想對科里亞說些什么呢?”大家都積極舉手,課堂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二、豐富語文情境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一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有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點。在這一課的課前導入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出“你們知道四季是什么樣子的嗎?告訴老師,你喜歡哪個季節?”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教師在演示課件的同時,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各個季節的神奇變化,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入課文學習時,教師點擊課件中的朗讀按鈕,讓學生跟著優美的音頻進行朗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閱讀能力,讓學生感受四季的美。
  三、文字、圖像、聲音巧妙結合,改變教學內容的展現方式
  語文學習是枯燥無味的,但也是豐富多彩的。如果學生只能通過書本來進行語文學習,那么許多動人的故事情節和優美的場景就只能通過學生的想象來體驗。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感覺語文學習枯燥無味,更談不上什么教學效率和成果了。
  如《黃山奇石》一課,文中主要描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雖然課文也配有幾張圖片,但沒有去實地旅游過的學生很難感受到黃山風景區那神奇無比的美麗景觀,僅靠這些圖片還感受不到它的奇特。于是筆者從網上找來一段優美的黃山奇石視頻,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領略黃山秀麗神奇的怪石,感受它獨特的美。然后播放網上的視頻實景錄像,學生就能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領略到作者筆下那形象各異、妙趣橫生的黃山奇石的壯美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將教學情境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渲染的情境中去。
  四、優化識字教學,使抽象的內容變具體
  小學低年級主要以識字教學為主,漢字是個萬花筒,每個漢字都有豐富的內涵。因此,在識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喜歡漢字的情感,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趣味識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形成識字能力。
  在《月亮的心愿》一課中,課文要求學生會認的字有14個,筆者結合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的特點,盡量把每個生字與圖片結合起來展示。如“背”字,筆者把它分成“北”和“月”,讓學生在猜一猜的游戲中講出這兩個字可以組合成的新字,旁邊配以書包的圖片。學生就很輕易猜出這是“背”字了。像“裝”字,筆者把它的部首或易出錯的地方用紅色標出,再配上多媒體的演示,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圖像、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降低了學生自主識字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滲入漢語拼音教學,使課堂趣味橫生
  漢語拼音作為識字和學說普通話的有效工具,被視為一種拐棍,伴隨著學生語文學習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特點以及個性心理特點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來看,低年級的學生在知覺、記憶方面還具有很大的直覺性、形象性的特點。例如,在學習j、q、x這三個聲母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小雞、氣球、西瓜等圖片,并且提問學生:“這些圖片是什么?”再引導他們觀察它們的外形,等學生回答完之后再出示相應的字母,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這樣有效地增強了拼音學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進行拼音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引進信息技術,能夠充分將聲音、圖像、文字以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改變原來單純依賴靜態的文字和語言的表達來進行授課的傳統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字母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語文是有趣的、快樂的,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拼音字母,這樣教師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應用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情,使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輕輕松松地記。
  六、多種形式復習鞏固,提高課堂參與率
  (一)游戲讓學生興趣高漲
  教育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崩缭趶土曇谆煜艄潟r,筆者通過小山羊跳火圈的形式把幾個容易認錯的音節放在一起,學生聽教師讀,然后選擇帶有正確音節的小山羊跳火圈,跳過一個得5分。這時學生發現原來答對了小山羊就可以跳過火圈,于是都爭相舉手發言,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高的分數。有了游戲的帶動,并加入分數的競爭手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聽課率和參與率,而且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就達到了復習的目的。
 ?。ǘ﹦赢嬜寣W生聚精會神
  低年級學生識字的主要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識字回生的現象相當普遍。在復習識字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聲像效果,創設富有童趣的識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如復習“蜻蜓”這個詞時,大屏幕顯示蜻蜓飛翔的畫面,同時播放配音: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蜻蜓,誰能念好我的名字“蜻蜓”,我就和他交朋友!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練習“蜻蜓”的讀音。同時筆者展示蜻蜓眨眼的動畫,讓蜻蜓眨眼這一富有人性與童趣的評價設計,使每一位學生都躍躍欲試。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詞語的學習以這種形式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信息技術豐富了傳統的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真正讓語文教學實現了“小課本,大課堂”。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構圖美、色彩美、音樂美等優勢,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個美麗的、引人入勝的情景,藝術性地表現了教學內容,使語文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拓展了教學空間,提高了教學效率,給語文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7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