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基于對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首先,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能夠強化知識內容、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然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給出強化詞句練習、做好文章內容取舍、加強小組合作式教學、加強記憶術運用等有效措施。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改革受到越來越多人重視。在教育改革逐漸深入的背景下,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與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是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科目與生活的基礎,特別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水平,不僅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影響,還會對學生未來學習其他科目產生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重要作用。從而采取不同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學生的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作用
?。ㄒ唬娀R內容
無論是哪一國家的語言詞語與詞語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組成都會有一定規律,所以不同國家的語言都會有其自身特色。小學閱讀可以將句子與句子以及詞語與詞語之間的特點展示出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學生能夠對課堂中的詞語以及句子等有更好的理解。站在學生角度出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教師所講的知識內容有更好的理解,才能夠在閱讀學習中將日常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運用,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由此也可以推理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鞏固,在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ǘ┨岣邔W生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與關鍵,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學生學好語文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需要利用所學的語文基礎知識與語言知識,充分表達出自身想法。所以,學生需要通過語文學習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如果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會閱讀很多教材內容與課外知識,在拓寬學生自身知識層面的同時,學生能夠掌握更多不同語言表現方式以及詞語等。所以,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將會更上一層樓。
二、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措施
?。ㄒ唬娀~句練習
一篇完整的文章需要由不同段落、句子以及詞語組成,句子組成段落、詞語組成句子。只有理解其中的句子與詞語,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加強學生的詞句練習,讓學生對詞語、句子有更好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詞語與句子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獨自閱讀課文,然后找出文章中難以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教師再講解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以及自身覺得較為困難的詞語或者句子。學生熟練掌握有難度的詞語和句子后,將會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內容以及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虎門銷煙》時,在課文中涉及“水泄不通、震耳欲聾、浩浩蕩蕩”等學生可能難以理解的詞語。這時,教師可以用實際行動向學生解釋各個詞語。比如,“水泄不通”,如果只是單純理論講解學生可能無法理解,所以教師需要用實際行動向學生講解“水泄不通”的真實含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講臺或者教室過道堵住,這樣學生將會更好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可以告訴學生“風雨不透”等詞也是這樣的意思,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掌握更多詞語。這樣在未來閱讀學習過程中,遇到此類詞語學生能夠更好掌握與利用。
(二)做好文章內容取舍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閱讀過程中要避免無用功,針對有意義的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的訓練,而對學生沒有太大作用的內容教師可以摒棄,這樣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有效學習時間,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文章取舍。閱讀能力并不是理解課文全部詞語與句子,而是充分了解文章脈絡、層次、表達情感以及寫作手法等,通俗來講,就是要學會鑒賞文章。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意義深刻的教材內容。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對課文內容深入研究,掌握其中的重難點以及不需要深入講解的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例如,在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時,文章中的第二段、第三段、第五段和第八段是本文重點內容,因為在這幾段當中涉及“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芳香撲鼻;下起傾盆大雨;我們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等意義深刻的內容,教師可以著重向學生講述這幾段的意義,以及寫作手法等。這樣學生能夠及時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并且在教師講述過程中,能夠明白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懂得取舍,注重了解以及掌握意義深刻或者寫作手法獨特的段落,這樣閱讀效率將會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在不斷地閱讀過程中,形成自身特有的閱讀風格,為未來更好地學習奠定基礎。
(三)加強小組合作式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小組合作式教學應用在其中,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學習能力、自身特點以及學習狀態等分成不同小組,同時要保證各小組之間能力均衡。在小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還能使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作用,擁有團隊意識。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做一片美的葉子》時,教師可以針對課文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例如,“葉子是什么樣子的?葉子什么顏色?什么時候回歸大地?”小組成員可以根據教師提問內容,進行合理分工,可以每個成員尋找一個問題,然后再將小組成員尋找到的答案進行整合。不僅可以節省更多學習時間,學生還能更快掌握文章中的重點與難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快速閱讀課文,才能夠準確尋找問題答案。從而使學生快速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并且能夠更快掌握文章重點難點內容。與此同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能夠針對問題積極交流探討,深入研究文章內容,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推動學生未來更好發展。
(四)加強記憶術運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要在課堂中加強記憶術的使用。記憶術運用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將枯燥無味的詞語等聯系在一起,并且將其賦予一定的意義,從而增加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印象。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閱讀過程中會經常遇到需要必須熟練掌握的詞語或者字,這時可以利用記憶術。因為小學生思想尚未成熟,所以更為直觀的教學方式更符合小學生特點。記憶術也主要是利用聯想,將枯燥的詞語等在腦海中形象化,從而加深學生記憶。例如,在學習“亮”字時,教師可以說“燈好亮?!蓖ㄟ^將“亮”字形象化,學生能夠更好記憶。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如果遇到困難的詞語或者字時,可以利用該方式。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圖片等,使知識內容更加形象,從而提升閱讀效果。比如在學習《鳥的天堂》時,課文內容涉及“榕樹”,如果單純靠學生想象,學生很難理解榕樹到底是什么樣子。所以,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榕樹圖片,這樣學生將會更快理解內容。課文內容還涉及“熱”字,教師可以向學生說“天真熱,小草都要被曬暈了?!蓖ㄟ^形象化、擬人化,讓學生更好理解課文中的語句,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閱讀內容與其他相似的課外閱讀進行比較,采用比較教學法。這樣學生能夠及時發現兩篇文章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能夠明確不同閱讀材料中所采用的不同手法等,進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更好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關鍵,在如今教育改革背景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更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剛好符合學生發展。所以,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小組合作以及詞句練習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基礎。
?。ㄘ熑尉庉?袁 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