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文章闡述了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面臨的新形勢,分析了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特點和優勢,進而提出了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策略:成立微時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新機構,統一領導農民工教育培訓工作;成立行業委員會,打造微時代農民工培訓的新主體;構建微時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新平臺,促進培訓機構的共同成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微時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注入新動力。
  [關鍵詞]微時代  農民工  教育培訓
  [作者簡介]董英山(1976- ),男,河南駐馬店人,鄭州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河南  鄭州  450121)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2017年度調研課題“新形勢下農民工教育培訓問題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SKL-2017-2273)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9)10-0100-04
  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反過來作用于社會,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社會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大力開展高效的農民工教育培訓,可以使他們迅速轉化為經濟建設的主力軍,這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社會進入微時代,農民工教育培訓面臨的形勢有了新的變化和新的特點。在微時代環境下,對農民工開展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訓,對于我國城鎮化的推進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面臨的新形勢
  1.新生代農民工具有新特點,農民工教育培訓有了新訴求。一是農民工對教育培訓的要求有所提高。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行業劃分越來越細,農民工不僅需要技能培訓,更需要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二是農民工素質有大幅度的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學歷高,在實踐中掌握了一定的技術,甚至還開辦了自己的企業,但他們更渴望深層次的提升。三是新生代農民工向往城市生活,希望在城市買房定居,享受市民待遇,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2.新媒體技術的普及,促使農民工教育培訓有了新手段。一是互聯網、多媒體電視、手機等多媒體技術,使教育培訓信息化成為可能。以往的教育培訓雖然也有遠程教育模式,但與當前的新媒體條件不可同日而語。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傳輸速度更加快捷,效果更為清晰,終端工具也不再局限于電腦,還有數字電視、手機等多種工具。傳輸方式也從有線變為無線,擺脫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微博、微信、郵件等交流工具不斷涌現,促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二是新媒體技術的普及,使教育培訓信息化面向大眾成為可能。目前,農民工的手機持有量已經達到100%,大部分農民工還擁有數字電視、電腦等設備,這些新媒體設備推動了農民工教育培訓的信息化發展。
  3.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農民工教育培訓面臨新環境。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不斷涌現,工業化的發展需要數量龐大的大國工匠來支撐,簡單的技能培訓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一是新形勢下教育培訓的范圍更廣,技術水準更高。二是對于部分創業的農民工和管理層的農民工來說,不僅需要技能培訓,更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農民工要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也需要相關的文化生活方面的培訓。
  二、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微時代環境下政府層面存在的問題。一是農民工培訓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目前,農民工培訓部門主要有人社部門、農委、扶貧辦、高校以及私人培訓機構等。農民工人數眾多,哪些人需要培訓,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因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難以充分發揮各培訓部門的主導性作用。政府對于農民工培訓沒有詳細的統計,更是難以進行精細化的管理。二是政府尚未完善有關農民工培訓的法律法規。政府要建立有關農民工培訓的法律法規,為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保駕護航。政府還要從宏觀層面規定農民工培訓的領導機構、經費來源等,并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從而保障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長期有序開展。三是地方政府沒有建立有關農民工培訓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應以當地經濟發展為依據,制定地方性法規,將農民工培訓納入稅費優惠和獎勵政策,并制定詳細的培訓標準,規定相應的培訓內容,使農民工培訓工作有具體的法律依據和保障。四是政府對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監管力度不夠。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農民工培訓補貼監管機制,并及時對農民工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對于培訓效果顯著的機構要給予相應的獎勵,而對于培訓效果不好的機構,要及時取消其培訓資格。
  2.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層面存在的問題。一是農民工培訓缺乏職業規劃的指導。在微時代環境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新事物層出不窮,農民工的知識水平有限,難以對經濟發展和未來形勢做出科學的分析和判斷。農民工已經知曉掌握技能的重要性,但其對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技能型人才,自己要學習什么技能,以及培訓結果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對于怎么獲得這些技能更是存在認識不足、無處問詢、無人指導的現象。二是農民工的支付能力有限。農民工的生活條件雖然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改善,但其收入水平仍然較低,培訓支付能力有限。此外,微時代環境下,教育培訓的內容和要求都有所提高,教育培訓的設備成本和費用隨之大大提高,這給農民工培訓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3.微時代環境下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一是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培訓機構的硬件普遍不足。傳統教育培訓的硬件不能適應新時代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發展要求,一些專業的信息化傳輸設備價格昂貴,更新速度較快,大部分農民工培訓機構存在無力購買、不能及時更新的問題。信息化時代對于網絡傳輸的要求比較高,實現信息化教學離不開這些硬件設備。通過調查可以發現,有政府支持的培訓機構硬件設備比較好,而沒有政府支持的培訓機構硬件設備則相對較差。二是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培訓機構的軟件建設相對不足。農民工培訓的軟件建設包括師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在微時代環境下,對教師知識層次的要求也大幅提高,教師既要掌握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又要使用適合微時代的教學方法,這些都與傳統教學相差很遠,師資力量薄弱嚴重制約著農民工培訓的有效開展。在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培訓機制只有創建適合微時代的教學管理模式,才能實現最佳的培訓效果。   三、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特點和優勢
  1.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教學手段更先進。隨著微時代的來臨,微博、微信等軟件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促使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教學手段有所改進。電腦、手機等新媒體工具的廣泛使用,使得培訓機構利用多媒體技術大規模培訓農民工成為可能。這些新媒體工具具有移動性和便攜性的特點,使得農民工的培訓學習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隨著現代媒體技術的發展,聲光電技術使得教育培訓中出現大量的圖文和視頻,教學內容傳輸從文字、圖片向聲音、視頻轉變,教學形式也更加形象和生動,教育培訓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先進的教學手段創造了人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教育權利的公平。
  2.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教學內容更多元。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教學內容體現出“多”“快”“好”“省”的特點?!岸唷笔侵付嗝襟w技術可以提供海量的資源,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教師和喜歡的課程,也可以通過網絡與教師進行互動和答疑。“快”是指教學內容更新快。微時代的信息傳播優勢之一就是時效性,農民工教育培訓的內容也要及時更新和發展,從而符合企業和農民工的需求?!昂谩笔侵附虒W內容優質、可靠和真實?!笆 笔侵附虒W內容網絡傳播的低投資和低成本,使人們平等地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消除了傳統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實現了教育的平等。
  3.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教學方法更新穎。在微時代環境下,學習的情景不再是黑板和粉筆、教師和教室,學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由的學習。在微課堂中,教師和學員具有平等的話語權,教師不再是控制者,而是服務者,教師要充分尊重學員的社會性和自主性,自覺打造平等、開放、和諧的教學氛圍。先進的教學手段也會帶來教學方法的改進,圖文聲光視頻的傳輸,網絡語言的簡潔、詼諧、幽默和形象,促使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教學方法更為活潑,更具有趣味性,學習起來輕松自然,更適合農民工的個性化學習。
  4.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教學管理有所創新。在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在虛擬空間組成教學共同體,這與傳統的班級教學完全不同,必須創建合適的教學管理制度,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例如,共青團廣東省委開展的農民工教育培訓“圓夢100”取得的經驗,應予以借鑒。農民工教育培訓的微課堂由學業導師、人生導師、班主任助理、學習助理組成教師管理團隊。學業導師一般由高校網絡教室擔任,負責農民工教學工作;人生導師由各界精英擔任,負責實踐教學和人生指導;班主任助理由各級團干部組成,負責農民工的學習管理和生活指導;學習助理由高校研究生組成,負責輔導農民工的課程學習、制訂學習計劃等。微時代的教學工作還要建立班級集體管理制度和學員考評制度。班級集體管理制度由班長、管理員和骨干學員組成班委會,開展班級活動,實現班級的自我管理。學員考評制度則是通過自評、互評和班委會評定等方式,評選優秀學員和優秀教師。
  四、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教育培訓策略
  1.成立微時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新機構,統一領導農民工教育培訓工作。一是進行部門整合,成立農民工教育培訓機構統一領導農民工教育培訓工作。該機構要對接受培訓的農民工進行統計備案,形成農民工信息資源庫,并利用雙分法對農民工進行分類,即通過分類和分層兩個維度對農民工教育與培訓進行協調考慮。二是政府應制定完備的職業教育法規,使農民工教育培訓走向法制化道路。政府要出臺基本的法律法規,構建農民工培訓的體系框架,確定由誰來主導農民工教育培訓,誰是農民工教育培訓的主體,并明確培訓資金的來源保障和監管問題,從而保障農民工培訓的有序開展。地方政府則依據本地的經濟發展,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目的,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將相關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獎勵政策等納入法律體系,并對農民工的子女入學、就業權益保護、入戶政策、購房政策等進行明確規定,鼓勵農民工進行自主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
  2.成立行業委員會,打造微時代農民工培訓的新主體。在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教育培訓中,行業協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成立行業委員會,由該行業的企業和知名人士組成。政府可以授權行業委員會指導農民工教育培訓業務,并制定培訓教材、行業培訓標準、頒布培訓大綱、設立考核體系,從而實現農民工培訓的統一化和標準化。農民工教育培訓要實行考教分離,具體的培訓任務交給培訓機構,考核任務則保留在行業委員會,行業委員會可以根據考核結果對培訓機構進行相應的補貼與獎勵。
  3.構建微時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新平臺,促進培訓機構的共同成長。在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非??欤袠I委員會要經常開展培訓機構的交流活動,使這些培訓機構負責人的思想走在時代前列,促進農民工教育培訓新平臺符合時代的需求。行業委員會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培訓機構進行改造,以適應微時代農民工培訓要求。一是對農民工教育培訓機構進行硬件設施的改造。行業委員會要選擇一部分優質的培訓機構,對他們的教學設備進行更新,以適應微時代農民工培訓的發展要求。二是對農民工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軟件的升級改造。行業委員會要指導培訓機構的師資培訓工作,著重加強行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指導,從而有效提高培訓機構的師資水平。
  4.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微時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注入新動力。一是利用電子職業教育券對農民工教育培訓進行補貼。發放電子職業教育券可以將培訓者的主體作用弱化,使農民工做培訓的主人,為其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磋商的機會,從而形成合理的認知。農民工從被動地接受培訓轉變為主動地進行培訓選擇,實現了培訓理念的創新。二是利用微時代的評價考核機制進行監督。微時代的培訓學習都有網絡學習痕跡,可以公開地進行評價。政府應根據網絡數據及時評價培訓機構的教育效果,并給予相應的補貼和獎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在微時代環境下,農民工培訓的優劣很容易分辨,學習人數、考核結果、評價結果都是公開透明的,這也給培訓機構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動力,政府據此進行資金監管將會取得顯著的監督效果。
  [參考文獻]
  [1]聶黎生.移動學習——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發展趨勢[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0(6).
  [2]候宜辰,孔垂海.論運用微博課堂開展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的可行性和基本思路[J].經濟師,2014(5).
  [3]龔麗娜.手機移動學習: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新途徑[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4]李軍剛,王巍.論政府在農民工教育培訓中的責任與作用[J].成人教育,2012(6).
  [5]陸俊杰.“雙分式”農民工教育與培訓的內涵及實施[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4).
  [6]李彥燕.運用職業教育券培訓農民工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培訓,200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7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