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癥下“藥”,讓孩子不再沉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未成年人沉迷網游,正困擾著不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去年發了一份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同時還發出了《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傳達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信中還有“防迷網”三字文,朗朗上口,便于記憶。
     通知里用了“緊急”二字,可見當前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問題的嚴重性。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家長聊到孩子沉迷網游,顯得異常焦慮,并不停地問:你有什么辦法嗎?那么,家長和學校該怎樣引導其正確使用網絡,避免沉迷?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專家、社會學專家有何“良藥”?
  孩子沉迷網游,家長要反思什么
     “在中學生沉迷網游的問題上,網游不過只是替罪羔羊,真正的‘罪魁禍首’在于家庭教育層面。”湖南省教科院心理教研員彭瑋婧直言不諱地說,許多孩子的家長普遍疏于和孩子溝通。
     彭瑋婧給記者分享了一個故事:
     一個初二的男孩,有一次寫作業時,被媽媽發現玩網游。之后,每天晚上寫作業,他父母都不放心,經常闖入房間突擊檢查,睡覺前還要檢查一次,確認孩子睡了,父母才安心睡覺。直到有天半夜,他爸爸起來上洗手間,發現孩子玩手機游戲,暴怒之下沒收了手機。沒過多久,孩子找幾個同學湊錢偷偷買了一部新手機,大家輪流玩……
     大多數家長發現孩子玩網游時,想到的辦法就是一個字“堵”。 彭瑋婧表示,家長不要低估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味地“堵”所帶來的是親子關系緊張。家長要想解決孩子玩網游的問題,首先得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以及他玩網游的原因,繼而理解這種現象。
     調查中,許多中學生紛紛反映,父母只要成績好,什么都給他們,一旦成績下滑,就全盤否定,忽略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覺性。彭瑋婧建議,要理性看待孩子閑暇娛樂的權利。用合適的方式讓孩子過過癮,又不至于太上癮。比如,給孩子限定玩游戲的時間,以記局而不是計時的方式。
  家校合力留住留守兒童的心
     記者注意到,中學生沉迷網游除了父母溝通出現問題外,父母的陪伴也是一大成因。尤其是留守兒童沉迷網游的現象愈發嚴重。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吃不飽穿不暖,而是隔代教育、父母缺位所導致的“精神貧困”。
     邵陽縣巖口鋪鎮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該校學生70%以上是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的家長為了緩解思親之苦,往往會為兒女提供一部智能手機?!痹撔PiL高程軍表示,爺爺奶奶主要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但對其思想和興趣缺乏了解,對孩子沉迷于手機的危害缺乏認識。“如此一來,孩子沉迷手機游戲也就不足為奇。”
     高程軍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學生沉迷網游,學校會貼宣傳橫幅宣傳網游的危害;每年召開家長會強調網游的危害;請專家作講座,讓家長科學引導孩子合理玩網游;班主任定時給學生開相關的主題班會……“可是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很多致力于解決留守兒童沉迷網游的方案成了空談。”高程軍有些無奈地表示。
     邵東縣流光嶺中學的王小平校長透露,在2000年以前,學校總有住宿生翻墻去校外的網吧玩網游,為了“堵”住學生玩網游的路,學校老師和門衛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又是校園巡邏又是查寢,除此之外,校長老師們每周至少三次去校外的網吧排查。
     除了“堵”,教育職能部門和學校開始尋求“疏”的方式。邵東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城市孩子有父母的督導,而且城市文化設施完備,即便父母不給他們報太多輔導班、興趣班,課余時間里,他們也可以去圖書館、游樂園等場所。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就不一樣了,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相對匱乏。”據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邵東縣教育局在流光嶺中學投入25萬余元,建成了農村少年宮,并精心設置了19個興趣特長班,以幫助留守兒童家庭解決孩子的陪伴與教育問題。
     “以前,我的孩子內向、厭學,只愛玩網游。我在外地打工,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只能放任孩子玩網游。”邵東縣流光嶺中學李志萃(化名)的媽媽說。“通過學校不同的方法引導,現在孩子很少玩網游,更多的時候,他是在電話里和我分享他看的書?!?
  網游設計堅持保護未成年人原則
      調查中,記者發現有一部分游戲公司在游戲里打色情、暴力的擦邊球,這使得心智不健全的未成年人行為出現偏差。
     為此,記者采訪了湖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員何紹輝。他表示,要解決青少年沉迷網游的問題,需要游戲產業、學校和家長一同努力,單靠任何一方,都無法完成這項重大的社會工程。
     第一,在立法方面,制定相關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的管理制度,比如網絡分級制度。出臺強制性的法規,約束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類產品的企業,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從企業角度來看,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對未成年人,限制登錄賬戶的年齡,限制游戲總時間,等等。
     第三,游戲行業應該進一步加強自律,網絡游戲設計和制作要堅持保護未成年人原則。
     第四,教育部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家長和老師的相關教育、培訓,提高他們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的指導、監護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1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