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孩子都“閃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水平是大面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于全面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維護家庭社區穩定,建設小康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關注學困生的成長,明確學困生的成因,實施個性化教育,帶領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閃亮”起來,是社會賦予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
一年級學生從幼兒園轉入小學,有些學生逐漸感到學習不再是件快樂的事情,上課開小差、作業不完成、逃學……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都可能為這些學生的課堂表現或學習情況感到擔憂及頭疼,他們被教師稱之為“學困生”。在與外界信息脫節、家庭教育嚴重滯后的農村小學,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是制約學校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不利因素。因此,必須要采取一定措施轉化學困生。轉化農村小學學困生,尤其是數學方面的學困生,我認為應該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著手“把脈”,才能做到“對癥下藥”,使轉化工作真正做到有效。
一、找準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實施有效轉化策略的前提
學困生的形成不全是智力方面的原因,還有其它的因素造成。我們應善于為學困生“把脈”,掌握其“病癥”,才能“對癥下藥”,實施因材轉化。
第一,從學生自身的內在因素找原因,進行分類轉化。學困生的身上存在著許多不易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的自身因素。我們可以根據其行為表現對他們進行分類轉化:智力原因的,出“循循善誘”招,作“持久抗戰”的準備;非智力原因的,打“關愛”牌,走“心理治療”路線。只有對學困生進行科學分類轉化,才有可能使他們重新恢復學習的興趣,挽救他們的信心。
第二,從教師、家庭及社會等外在因素方面找誘因,進行反省補救。首先,教師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不能很好正視學生的先天條件,教學意愿要求與實際目標達成嚴重脫離,無形中助長了學困生的產生。其次,家庭教育方面。農村的家長本身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早期啟蒙教育開發不重視,后天對孩子的學習管理不到位等。例如,家長發現學生檢測分數低,總是拳腳相加,粗暴對待孩子,而懶得去了解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錯失撥亂糾正的最佳機會。最后,就是社會的影響。當今,孩子們成長的社會環境對他們身心發展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游戲機室對孩子心靈的吞噬、無證網吧對孩子成長的漠視,不良影視作品對孩子思想的侵蝕等,社會監管的缺失是直接滋生學困生的又一溫床。
二、因材施教,是實施有效轉化策略的關鍵
基于以上原因,我認為應該糾正對學困生的片面看法,多從情感開發上著手,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來轉化學困生。
1.情感策略
第一,積極創設適合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數學氛圍。師生間的“尊重需要”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教師要以理服人,尊重學困生的人格。我們要積極創設適合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情境,才能使轉化工作走向成功。第二,多渠道了解學生的愛好需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比如,每逢學校有重大活動我都會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和學生玩成一片,有意識地和學困生拉近距離,贏得他們的信任,學生們也越來越喜歡上數學課了。第三,及時表揚和鼓勵,讓賞識教育換來學生的進步。比如,在每節數學課上,只要學困生計對一個得數,回答出老師的一個簡單的問題,我都會從不吝嗇地表揚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強烈關愛和信任,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學。
2.教學策略
第一,設計實用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最優化,是實現學生學有所獲,教有所得的最佳途徑。數學課堂做到“新(教學手法新穎,教學內容新鮮),活(教學思維活躍,小組合作靈活)、實(教學效率充實,學習收獲真實)、全(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參與)”,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整節課對全班學生才是都有效的。第二,采用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因為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識的能力會有一定的差別。所以,我在們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適當的靈活教學方法,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3.合作策略
第一,構建課堂“師徒”結對合作學習小組,促進學困生數學技能的提高。現在的農村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缺乏與他人相處和交往的基本技能,合作能力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堂教學中采取自主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的“師徒”結對4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分組,讓兩個“尖子生”帶領兩個“學困生”一起合作學習、參加各種競賽等,然后對表現好的小組按照一定規則給予獎勵。這樣,每個組員都通過小組的成功獲得了成就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困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第二,拓展課外有效合作方式,為學困生的后繼發展架橋。我結合學校的子課題《課外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展開研究,使合作延伸到課外。通過課外活動課程的推進,從學生的生活實踐與學校的發展方向出發,設計多樣化的課外小組活動,如數學提高班等,發掘學生的潛質,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此外,我還積極推進家校合作,每學期定期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大大地提高了家長家教意識和素質,為孩子的后續發展架起合作的橋梁。
4.學習策略
首先,課前預習,理清思路疑點,為學習加速。在教學中,我提倡“笨鳥先飛”的學習策略,在預習之前布置預習提綱,讓學困生結合預習提綱閱讀課本,明確預習的目的與老師要求達到的最低目標要求;閱讀預習時劃疑點、作記號,以備授新課時集中精神突破疑惑。其次,課后復習,梳理數學知識,強化誦讀。我通過要求學生課后復習誦讀有關數學概念、公式等,來強化學困生記憶功能,進一步鞏固梳理數學知識,使舊知形成系統性,便于學困生消化吸收。第三,設立錯題收集本,突破思維定勢,為學習掃清障礙。學困生受錯誤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在練習、作業中一錯再錯,所以我為他們設計了一本糾錯本,讓學會對知識方法的歸納整理,不讓新知識再累積疑點,逐漸杜絕“新知學不來,舊知已忘了”的壞習慣。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合理運用轉化策略,充分調動學困生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努力給他們創造機會,才能使他們從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找回自信,讓每一個孩子都“閃亮”起來,使每一個學困生都能真正地得到重視和轉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曉明,張寶來.小學生學習心理與學習指導[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