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孩子都受到優質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綱要》中指出: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本文從智障幼兒的能力、生活經驗、特點開始指導,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指導策略以及在指導策略中教師的角色等方面展開,從而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
關鍵詞:智障幼兒;指導;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智力障礙兒童由于智力功能和社會適應行為的障礙,在學習能力、社會交往以及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明顯地落后于同齡兒童。而智力障礙兒童是傳統的特殊教育對象之一,由于障礙程度的不同,這個群體內部的差異很大,表現出的教育需求也各有不同。針對班上的幼兒自理能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動作發展不協調、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自我控制能力差這一情況。至此、我以教育形式、教學進度、教學策略的選擇等方面的指導為切入點。
二、智力障礙的概念界定
智力障礙是指個體現有的功能存在真實的局限,其特點是智力功能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同時伴有下列各項適當的適應技能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局限,交往、自我照顧、社會技能、實踐性適應技能方面的落后。
三、智障幼兒的特點
1、智障兒童同正常兒童比較,他們需要的層次低,主要是身體方面、物質方面的需要,如飲食的需要、玩玩具的需要、躲避危險的需要等。
2、智障兒童對周圍事物缺少興趣,不像正常兒童好奇心強,他們不善于發現問題,也缺少解決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
3、智障兒童往往意志比較薄弱,活動缺少主動性,自我控制能力不夠。
4、智障兒童的情感不夠穩定,容易變化,好沖動,常常受外界情景的支配。
四、智障幼兒產生的原因
(一)遺傳因素
遺傳是形成智力障礙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染色體異常和先天性代謝異常。
(二)環境因素
1、出生前
家庭的社會狀況,如父母的職業、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婚姻狀況等個體的智力發育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2、出生后
嬰兒出生后,如患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高燒、抽搐、全身麻醉、藥物影響、缺氧昏迷、腦外傷、免疫反應疾病、嚴重營養不良等都可導致智力障礙。
(三)心理因素
在智力障礙群體中,絕大多數尤其是輕度智障的病因與社會心理因素有著不同程度的關聯。如:母親孕期心理狀況,如是否遭到意外的精神打擊,對分娩的焦慮程度、懷孕時的情緒等都會影響兒童的精神發育。
五、指導策略
?。ㄒ唬┲钦嫌變航虒W指導
1、個別教學法
1)教學目標個別化
教學目標是對教學活動結果的預設,也就是說通過教學活動使幼兒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以及知識。而個別化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教學活動個別化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個別化教學活動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2)教學進度個別化
教學進度是教學活動展開的一個過程,也是教學活動的具體表現。對于智障幼兒的教學活動我們要注重教學進度的個別化。
2、合作教學法
1)觀察教學
觀察教學時指一位教師組織教學活動,而另一位教師觀察。在這種教學中,通常由一位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另一位教師負責觀察這些特殊幼兒學習時的表現,并收集信息,更好的了解幼兒,改進教學。
2)協同教學
協同教育即兩位教師共同分享教學活動,彼此不分主次地相互配合。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兩位教師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幼兒的表現,共同商量,共同分析這些孩子的表現,共同進步。
3、任務分配法
任務分析法即將幼兒要學習的技能及知識分解成幾個小步驟。
4、游戲表演法
游戲表演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的形式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增加教學中的愉悅氣氛。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的目的和教學的需要,創造性的創設情景游戲。在體育游戲中可以創設一些情境讓幼兒在情景中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幼兒參加游戲的積極性。
5、評價激勵法
平時對孩子們進步的一點一滴我們教師都應該給予及時的獎勵與評價。如:在教學活動中這些孩子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舉手發言了,哪怕是答非所問的,我們教師都應從不同的角度表揚這些孩子。讓這些孩子能樹立自信心。
6、增加親近法
對于這些特殊的幼兒來說他們需要關注,需要補償。除了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與補償之外,在生活當中我們也要給予這些特殊的幼兒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關愛。平時多和這些幼兒聊聊天,多表揚表揚,親親他們、抱抱他們、通過發小五角星的方法來鼓勵他的積極行為。
?。ǘ┙虒W指導中的角色
1、診斷者
所謂的診斷者是了解幼兒的需要,采取對應的措施,制定教學計劃,滿足特殊教育需要的條件。如哪個特殊幼兒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教學的目標應達到什么水平和要求,怎樣安排教學內容,如何組織教學活動,等等。都需要教師做一個初步的診斷。
2、開發者
特殊教育教師不僅要懂得特殊幼兒缺陷補償的知識技能,更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幼兒智力強項,取長補短。因此,特殊教育應積極的開發幼兒的潛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這就必須因人而異的發展他們的智力強項。
3、合作者
特殊教育教師還應具有合作意識和能力。在教會幼兒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要自己學會了如何合作。
4、設計者
特殊教育應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個別差異,探究個別差異,成為個別差異教學設計者和實施者。
5、支持者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六、效果與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之后,我漸漸地發現這些孩子不但喜歡上了幼兒園,而且對老師也越來越親近了。每一天他們都會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和我們打招呼了,而且總跑到我面前抱在我的懷里?,F在的他們雖然各方面不如那些正常幼兒,但是在他們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他們在不斷的進步。如在課堂中他們能嘗試舉手發言了?,F在的他們沒事有事打人的情況減少了,有時候還會對小朋友們說能不能和我一起玩,能不能教我等等類似的話。雖然孩子們在不斷的進步,學習興趣和習慣也在漸漸地進步。但是我覺得還有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如下:
1、教師對特殊教育指導策略能否有新鮮化,對個體差異的智障幼兒發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2、當幼兒得到發展及進步之后,教師下一步該如何的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幼兒得到層次性的發展。
3、對于特殊教育,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特殊教育素養,促進特殊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2002.9
[2] 《特殊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