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素養的培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小學美術及藝術素養的概述
?。ㄒ唬┬W美術存在的重要性
圖畫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信息傳遞方式之一,通過圖畫人們可以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或是記錄事件。圖畫不僅在原始社會發揮著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美術也得到了長足發展。作為人類歷史上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美術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生活中,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不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術也作為一門課程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
美術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會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學科是一種藝術素養類課程,學生為了達到好的畫畫效果就會主動去觀察事物、關注細節,在得到自己的感悟后又要動手通過畫畫的方式進行合理表達,這個完整的過程會使學生不斷提升,能夠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學會觀察,讓學生在平凡中體悟美是什么,并通過圖畫的方式進行表達,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ǘ┡囵B學生藝術素養的必要性
藝術是人類智慧的體現,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都離不開藝術,同樣在小學生的課程安排中也有相關學科,而美術就是這樣的一門學科,對學生情感、生活、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素養,首先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藝術課程是多種學科的綜合,既要學習與藝術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學會通過語言、動作等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多種多樣、新穎獨特的材料,學生在研究材料、發展實踐的過程中就會得到智力的開發。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素養,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藝術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通過藝術活動,人們的各個感覺器官得到滿足,思想和精神方面得到了凈化,美與丑將會更加鮮明,藝術素養的培育正是對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的滿足。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尚且處于發展階段,小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來激發他們的感悟力和創造力,無形之中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
?。ㄈ┬W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美術教學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所選取的教學內容和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也有所不同。小學階段是美術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學生夯實美術基礎的重要時期,但在這個階段教師的教學中也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美術教師評判標準單一,過分追求模仿的問題。學會最基本的繪畫技巧、可以把物體畫得逼真只能說是一種技術,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美術,也不是讓學生學習美術的真正含義。小學生主要以簡筆畫為主,簡筆畫是觀察具體事物的基礎上將其基本輪廓和特征進行突出的一種畫法,但很多教師都以學生畫得是否逼真作為評定標準,導致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缺乏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是美術鑒賞課并沒有真正落實的問題。美術課不僅是要學習繪畫技巧,還需要對一些專業的美術知識進行學習,尤其是美術鑒賞更是重要的內容。由于美術鑒賞課的結果并不像繪畫技能提升那樣明顯,而且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教師并沒有開展美術鑒賞課,或是在鑒賞課讓學生記住主流評價而缺少自我感知和理解的內容。
二、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ㄒ唬┱_認識美術,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美術不是簡單地描摹和畫畫,而是通過美術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小學生正是學習美術基礎知識的時期,也是學生對美術學科形成正確認識的時期,所以教師更應該以專業的態度和正確的教學內容、方式去影響學生,努力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教師要重視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定期開展美術作品鑒賞課。在小學生的眼里,“美”是什么?何謂“美” ?還是一個不太成熟的答案,他們對優秀美術作品的解讀也停留在初級階段。所以美術教師在開展藝術作品鑒賞課的時候就要對美術作品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最直接的視覺領悟轉移到深層次的精神層面。此外,在美術鑒賞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去進行賞析,但教師也要教授一些專業的鑒賞方法,讓理論知識和學生的自主性相聯系,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情感表達,拒絕單純簡單的模仿
作為一名小學生美術教師,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小孩子的思維發展尚未固化,對很多事情充滿了好奇與想象,所以學生經常會發問“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為什么太陽一定要畫成圓圓的?”這種最原始、最純粹的疑問正是創新、創作的靈感所在,所以我們不必按照事物原本的樣子過分約束孩子,學生天馬行空進行大膽創作的時候,正是他們創造力真正得到發展的時候。另外,美術教師也要學會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情通過繪畫的方式進行表達。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繪畫便是其中的一種,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畫、顏色等方式合理地宣泄情感,培養學生細膩的情感,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ㄈ[脫傳統束縛,追求美術課堂的開放性
理想的美術課堂應該是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這就意味著美術課堂要和傳統課堂模式區分開來,更加注重開放性。所謂“開放性美術課堂”,是指美術課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區域上具有開放性。
先從教學方式上的開放性談起。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是指教師的教學方式要區別于傳統的單一說教式教學,美術教師要將學生從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主動提問、學生按自己的理解講解、學生自己回答,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只是課堂的掌控者,教師可以選取學生喜愛的事物開展課堂教學內容,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更有效地提高課堂質量。教學區域上的開放性則是指,美術教師應該帶學生走出封閉的教室,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親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為美術創作積累素材。這種開放、靈動、活潑的課堂模式,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得到提升。
?。ㄋ模┝粜纳?,重視表現藝術人文性
美術創造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人文性的一種體現。藝術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種體現,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感受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懷?!睹佬g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美術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體悟和欣賞美術作品的人文性,更要通過觀察學生的作品來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感悟美術的人文性,是指要讓學生關注生活,從實際生活出發去體悟作品中蘊含的特殊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觀察周圍的事物,掌握生活的技能,在觀察、實踐、思考中抽象出事物的特性,并用畫筆藝術地表現出來。通過學生作品來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在傳授學生美術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內在情感的表達和凈化,其主要表現在學生的美術作品中。教師通過學生的美術作品,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例如,如果學生的美術作品采用明快的顏色,說明他的內心充滿喜悅;如果學生的美術作品充滿暗淡的色調,則說明他的心情是灰暗的。此時,我會和學生談心,了解他的心思,如果發現該學生存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會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三、結語
在教育問題備受關注的今天,全面發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教師和家長也都更加重視學生藝術素養的養成?,F今的美術課和傳統意義上的美術課有了很大的區別,美術課承擔著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重任,所以對美術教學和美術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課程不應是沉悶的課程,豐富多彩、富于變化的課程內容和課程方式才是小學生學習美術所需要的;教師也應該在不斷學習中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學習美術在觀察力、想象力、感悟力和創造力等多方面得到鍛煉,通過活潑有序的美術課程的建立,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敢于探索創新的精神。作為一種藝術學科,美術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們自身要明確藝術素養養成的意義,并通過多種教學實踐和教學探索,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最終實現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為將來成功的藝術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ㄘ熑尉庉?周子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