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討會計政策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籌劃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企業所得稅法的施行,所得稅籌劃能為各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開始變得越來越大,而企業所得稅籌劃也因此得到了企業經營者的廣泛關注。會計政策選擇作為企業納稅籌劃的有效方法,其重要性已經逐漸顯現了出來。為此,本文對會計政策與所得稅籌劃進行了簡單介紹,并對企業所得稅籌劃不足的原因展開了探討,同時在此基礎上對會計政策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籌劃中的應用提出了一些建議。
  會計政策為企業納稅提供了明確指導,但由于不同會計政策在內容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通過對會計政策的合理選擇,往往能夠在符合國家稅法規定的前提下,提高企業財務決策水平,并將企業應繳稅款降到最低,而對于會計政策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籌劃中應用策略的研究,也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1 會計政策與企業所得稅籌劃概述
  1.1 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通常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等工作時,需要采用的方法、程序以及應遵循的具體原則。一般來說,企業的經濟活動本身是復雜的,因此,對于同一種經濟業務,其會計處理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允許企業利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來開展經濟業務,而這就為會計政策的選擇提供了空間。因此,會計政策對于企業來說不僅是開展會計核算等相關工作的重要指導,同時也是組成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部分。
  1.2 企業所得稅籌劃
  企業作為納稅者,其在繳納稅款時需要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來確定應繳稅額,而針對不同的狀況,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納稅方案,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在對同一項稅款的繳納上,如果采用不同的納稅方案,其所需繳納的稅額是不同的,而通過對納稅方案的選擇使企業利益達到最大,則正是稅務籌劃的核心目的。企業所需繳納的稅種有很多,所得稅也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因此對于所得稅的納稅方案進行合理選擇,以實現有效的所得稅籌劃,對于企業長期發展來說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一般來說,所得稅籌劃都必須堅持以下幾點原則:首先,要保證企業納稅籌劃行為的合法性,所有納稅籌劃符合國家相關稅法的要求,而不可存在逃稅等違法行為;其次,稅務籌劃是比較復雜的,因此其同樣存在著籌劃成本,因此所得稅籌劃之前,必須要對籌劃所能夠帶來的利益與籌劃成本進行對比,在保證所得稅籌劃利益能夠高于籌劃成本的情況下再進行具體籌劃工作,否則非但不會提高企業稅后利潤,還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
  2 企業所得稅籌劃不足的主要原因
  2.1 經營理念過于落后
  稅務籌劃在現代企業經營理念中非常重要,然而從目前來看,由于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對于現代企業經營理念缺乏足夠的了解,所以他們并未真正意識到稅務籌劃的重要性,有些經營者甚至還認為稅務籌劃減少應繳稅額的行為會打擊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并對企業社會形象造成影響。這種錯誤的理念使得企業往往不愿在稅務籌劃上耗費太多的精力,自然也就會導致所得稅籌劃的不足。
  2.2 對所得稅支出缺乏重視
  從我國的企業稅收制度的現狀來看,稅額最高的稅種為增值稅,所得稅無論是應繳稅額還是所占比重都無法與增值稅相比,因此,很多企業通常會將稅務籌劃的重心放在增值稅的籌劃上,對于所得稅的籌劃自然也就不夠重視。然而在實際上,企業所得稅屬于純支出,直接影響企業稅后收入,在企業收入不斷增長的狀況下,其在企業應繳總稅額中所占的比例也會變得越來越高,如果不做好所得稅籌劃工作,那么企業損失的利潤也會變得越來越多。
  2.3 稅收優惠政策了解較少
  我國為扶持企業發展,已經在企業稅收方面制定頒布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如果能夠合理運用這些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所得稅籌劃,那么就能夠將應繳所得稅稅額降到最低。然而從目前來看,大多數企業對于稅收優惠政策并不關注,在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上往往只能依靠稅務部門的提示,很多稅收優惠政策都未能得到合理利用,這對于企業所得稅籌劃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
  2.4 不愿承擔稅收籌劃風險
  由于企業稅務籌劃在本質上屬于降低應繳稅額,一旦在操作上出現不當,就很容易發展為逃稅行為,因此,在企業進行所得稅籌劃的同時,也必然會承受一定的稅務籌劃風險,基于這一點,很多企業對稅務籌劃都存在著一定的抵觸心理,也不愿意為了降低應繳稅額而承擔相應的稅務籌劃風險。然而在實際上,由于稅務籌劃都是由企業財務部門負責,專業的財務人員對于會計政策以及企業經營情況都比較熟悉,因此基本不會出現主動的逃稅漏稅情況,而其承擔的納稅籌劃風險也會比較低。
  3 會計政策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籌劃中的應用策略
  3.1 銷售收入納稅籌劃
  新企業所得稅法中雖然對企業收入的確認時間做出了明確規定,即開具增值稅發票時企業銷售收入得到確認且產生納稅義務,但由于不同銷售方式下增值稅發票的開具時間不同,因此,在采用不同銷售方式的情況下,企業所需繳納的稅款往往會出現較大的差異,而如果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銷售方式,那么就能夠將銷售收入所需繳納的稅款降到最低,從而實現有效的企業所
  得稅籌劃。例如,企業在選擇收取預收款的銷售方式時,收入確認時間通常為商品發出后,而在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對商品進行銷售時,其收入確認時間則為合同中約定的收款期限,兩種銷售方式的收入確認時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企業繳納稅款的時間自然也會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只要能夠在合法的前提下盡量延緩收入確認時間,那么企業需要繳納稅款的時間就會隨之延緩,從而使企業資金流通的壓力大大下降,這對于企業經營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3.2 無形資產納稅籌劃
  通常情況下,無形資產具有研發活動的持續時間長,研發費用投入高的特點,所以無形資產研發費用的籌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滿足特定條件的開發費用已經不再被列為當期費用,而是納入到了無形資產的成本中計量,這就為企業所得稅籌劃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企業自身也需要準確把握這一變化,將應納稅額降到最低。從具體籌劃措施來看,企業首先要在當期內完成研究費用的扣除與開發費用的攤銷,這是由于研究費用屬于當期費用,如果在當期扣除,就能夠減少當期的應繳所得稅稅額,而開發費用屬于無形資產成本,而無形資產又具有抵稅功能,因此,如果能夠在當期內進行攤銷,那么開發費用就會被納入到研究費用中來,同樣能夠降低應繳稅額。另外,無形資產相關損益還包括技術轉讓收入以及無形資產外購費用,對于這方面的納稅籌劃,企業則要結合相關的減稅與免稅政策來進行籌劃,例如,技術轉讓收入具有一定的免稅限度與減稅限度,因此,企業需要通過每項技術轉讓單獨核算的方式來對技術轉讓收入進行控制,從而使其能夠低于免稅或減稅限度,實現應繳稅額的最低化。   3.3 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
  房地產投資是企業最為常見的投資形式之一,同時也是構成很多企業資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于投資性房地產,其后續計量與企業應繳所得稅具有緊密關聯。一般來說,企業對于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采用成本模式。成本模式計量主要是指對投資性房地產,依據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原則,按月計提折舊;或者依據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原則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攤銷。而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是依據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對其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同時計算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間的差額,并計入當期損益。此時投資性房地產必須同時滿足所在地交易市場活躍,而且企業也能夠合理估計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兩個條件。另外,當企業處置投資性房地產取得資金收入時,兩種計量模式均應按其他業務收入來進行處理。從整體上看,兩種后續計量模式的適用情況與計量方法均有所不同,計量結果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如果企業能夠合理選擇后續計量模式,那么就能夠降低應繳稅額,實現有效的所得稅籌劃。
  3.4 存貨成本納稅籌劃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存貨雖然歷史成本固定,但其市場價格卻是動態化的,因此,在采用不同方法進行計價時,得到的存貨成本就會出現較大的差異,而選擇最為合適的計價方法,自然也就能夠將存貨應繳稅額降到最低。以先進先出法為例,在這種計價方法下,企業需要在轉出存貨的第二次采購成本之前轉出存貨的第一次采購成本,并以此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期末存貨的成本,因此,存貨市場價格越高,企業所需繳納的稅額也就會越高,反之如果存貨市場價格降低,那存貨成本應繳稅額就會較少。也就是說,企業在存貨市場價格持續就下降時選擇先進先出法能夠有效地降低應繳稅額,而在存貨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或是持續升高時,則不宜選擇該計價方法。
  3.5 人力成本納稅籌劃
  企業人力成本也就是員工薪酬福利、工會經費以及培訓教育費用幾部分,對于這幾部分成本費用,我國稅法中制定了明確的限額,費用在超出限額后,不可、不得在稅前扣除,如費用在限額內,則可以在稅前扣除。由此可見,企業人力成本的納稅籌劃需要圍繞各類費用的限額展開,將培訓教育費用、福利津貼費用等各項費用均控制在限額以下且接近限額的金額,這樣既不會對企業培訓教育、員工福利發放產生影響,同時也可以將企業應繳稅額降到最低。對此,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
  4 結語
  總之,所得稅籌劃能夠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稅后利潤,并為企業長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而會計政策的合理選擇,則能夠使所得稅籌劃工作更加合理、有效。因此,企業必須要正確認識稅務籌劃的重要作用,明確自身所得稅籌劃不足的問題,并結合企業在人力成本、存貨成本、無形資產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7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