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規律毋失根本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方式探索中的通病
最近,聽了些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公開課,這些公開課大都冠以“新課程、新理念、新方式”名號,試圖展示、交流、推廣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改革中的一些新鮮經驗。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打破了舊有的體現以教師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流程,從文章的某一問題切入且圍繞一個個問題展開“研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但是,許多探討似乎還失之浮淺,有的甚至把路子走歪了。比如,課堂上雖然沒有見到以往那種 “抽筋扒骨”式的理性分析,但是,在一節課里不管所學的是什么文體,也不管文本理解的難易程度,還沒有好好組織學生閱讀文本,就急急忙忙地進入設疑問答程序,或師生互問互答,或分開小組“七嘴八舌”,其場面的確活潑熱鬧,以致讓不少聽課教師誤以為這就是自主、合作學習。
跟以前那種過于單調、沉悶的課堂講授方式相比,這種充滿生氣的教學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反映了語文教師們對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探索。但是,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滿堂“多問”“雜問”和滿堂“多講”“雜講”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是否就是我們這次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我認為,它與過去的由教師一個人“獨霸”課堂的滿堂講、滿堂灌相比,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們通病在于都沒有抓住漢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多讀書、多感悟、多積累。
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改革中的幾個認識問題
1.關于自主、合作學習的基本原理
自主學習的基本內涵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把握自己的努力程度。它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既指幾個學年,也指一個學期,還指某個學習日、某個學時。不管是哪種“過程”,學生都應該有足夠的自主調控的空間和較多的自主活動的機會。
另外,語文課程具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其內容具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教師設疑問答式的教學方式,結果是限制、阻礙、摧殘、貶抑、泯滅學生的個性發展,這與自主學習的旨趣也是大相徑庭的。
2.關于對新課程的現代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理解
現代閱讀教學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他們是雙向的、互動的。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因而,“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即是說,作為對話中心的每一個學生個體,他們一遍又一遍地仔仔細細地品讀文本、感知教材,從而自行發現和建構知識意義,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最主要、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雙向互動。如果教師把理解課文的互動片面地看作是師生間、生生間的事,那么必然會忽略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必然會在學生閱讀的火候不到的情況下過早地導入質疑問難、啟發誘導和探討交流的程序。
在此基礎上如果我們再作進一步的探討,就會發現,許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之所以總是“迫不及待”地“披文入情”“披文入理”,恐怕也跟沒有弄清“文章閱讀”與“語文閱讀”的聯系和區別有關。
現代閱讀教學觀還認為,“文章閱讀”主要目的是學習百科知識、提高認識、磨礪思想、促進智力發展,其落腳點是“因文求道”;而“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課文的閱讀,積累語言材料和語文感性經驗,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本領,其落腳點是“緣道學文”。落腳點不同,其教學方式自然也不同,前者注重分析講解,后者注重讀書感悟。雖然在語文教學中,兩種閱讀都需要,但如果把“語文閱讀”完全當作“文章閱讀”,就會在課堂教學中把對“道”的獲取放在第一位,就很可能把語文課上成班會課,結果,語言學習課變成了純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課。那種“迫不及待”地“披文入情”“披文入理”的教法,正是“因道廢文”的突出表現。
3.關于漢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
對先進理念的掌握與運用,畢竟不能替代對固有規律的遵循。改善語文學科的學習方式,必須結合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我們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漢語言,即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言。而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幫助學生多讀、多背、多積累、多體悟,當然,還要多實踐。
別的姑且不論,單從語文特點上來看,語文學習是“慢功”,教學中試圖省卻“讀”的環節而走“講解”這條捷徑,肯定是徒勞的。
作為語文教師,懂得這么一點簡單的道理便足矣。誰要是對近年來流行的那些千奇百怪、莫測高深的所謂語文教學理論太認真,他就難保不暈頭轉向、無所適從。
當然,教師平時上課也許并非如此,只是因為上公開課不得不違心用這樣的方法搞出點“互動”的“效應”來。但愿這是事實。不過,教師有這樣的顧慮,一方面說明時下語文教學改革的環境還不夠寬松,語文教學積久形成的弊端還很嚴重,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任務還很艱巨;另一方面也說明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對語文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質和漢語文教育的規律還有模糊認識。
三、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
不管語文教學如何改革,一定要堅持母語教學民族化的方向,尊重漢語文學習的規律,抓住漢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玖鞒淌欠襁@樣:課上或課下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讀書,在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了文本,并有了一定的思考和體悟后,在教師組織下進行簡要的質疑問難、交流共享,關鍵時刻則由教師作暢快淋漓的發揮或作精要的闡述,學生理解到一定的深度或高度后,再組織學生作欣賞性的品讀。最后再指導學有余力的同學在課外作拓展性、延伸性或研究性閱讀。有許多現代文甚至可以只讓學生讀,師生都不講,也不“互動”。開始這么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課時不夠用的情況,但只要教師堅持住,使學生上了“套”,入了“軌”,情況就會漸漸好起來,而且越來越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