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生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法國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爾認為,教育的四個支柱就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和學會生存。而學 生生存正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國外相比,我國在培育 孩子的生存技能方面,有著嚴重的缺失,孩子們的自我 保護意識相對較差。而這種缺失,表現在現實上,就是 心理學家調查的結果:由于孩子活動范圍變小,探索、 冒險的經歷變少,孩子逐漸變得內向、畏縮、膽小。為 此,筆者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在學校內開展了“生存 教育”,強化生命的意識,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生存”理念的意象解讀 生存教育的提出和實踐是基于學校安全工作的現實考量出發的。本校前身為山西針織廠子弟學校,地處鐵路邊緣,全校 1300 多學生有 80% 住在鐵路附近,上下 學都要過鐵路。加之,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較多,學 生及家長流動性極大,往返鐵路的安全成了學校工作的 首要任務。由此,以“鐵路護路”為核心的安全能力建 設被首先提上了日程,并隨之延伸出了多元化的內涵。 所謂“生存”,即生命系統的存在與生長,生存教育涵蓋了對人“非常態生存素質”的培養教育和對人 “常態生存素質”的培養。對小學生而言,“非常態生存 素質”關乎學生的生命安全,主要包括自我防范、自我 保護、自救互助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常態生存素質”關乎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主要指向學生的自主自立等 素養,包括自主意識與能力、與人交往的意識和能力以 及自我成長與人合作過程中的思想與品德等素養。此 外,我校的培養目標確立為“將每個學生培養成關愛生 命、文明守禮、能動善思、陽光健康、全面發展的未來 人”。
安全活動凝塑生存意識 在生存教育的實施方面,學校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動。將“安全校本課程”納入課程計劃,編進課程表, 并配備專任教師進行教學,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期末進 行課程評價。在此基礎上還印刷了《安全教育》校本課 程教材。
為了讓安全教育真正在孩子心里生根發芽,學校 積極拓展校外課程資源,成立家長講師團,定期進校講 安全;倡導家長每周要和孩子共同學習 1 ~ 2 條安全小 常識;與孩子交流身邊的安全故事;結合防震日、禁毒 日、消防日開展專題講座。常態化的安全教育活動已成 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常規安全教育活動中,學校將“我是小小安全 員”活動貫穿于每個學期,通過小品、辯論、演講、繪 畫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常規安全教育。學校把交通、消 防、地震作為安全重點演練內容,通過真實的演練場 景,增強學生的逃生能力。每個學期學校都結合學生實 際和季節特點,將防火、防震、防踩踏、防漏水、防校 園傷害、用電安全、交通安全、燃放煙花爆竹等十二項 內容分置于 12 個月中,進行安全月主題系列活動。隨 著學校道路交通安全模擬體驗場地和包括消防體驗、交 通體驗、地震體驗以及醫療救急體驗四大體驗區的地下 安全體驗館的建成,學生隨時能在體驗區感受到安全對 于生命的重要意義。
德育體系儒養生存素養 “生存教育”理念在關注生命本身的同時,更需要關注生命成長必需的文明素養和道德品質。于小學生而 言,生存意識和素養的養成源自良好的習慣。為此,學 校把養成教育作為開展德育活動的著力點,全面開發德 育校本課程,培養學生興趣特長,發展學生個性,錘煉 學生品質。圍繞“進校、上課、課間、上操、放學”5 個環節,從“禮儀、紀律、衛生、習慣、道德”5 個方 面入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作 12 個階段進行,每 個階段分 10 個內容,形成了養成教育的任務序列。同 時,以評價為切入點,通過“我為晉陽添風采”周評比 欄、“我自信我能行”月冠軍榜和“團結結碩果,班班 展風采”光榮榜三個平臺,促進學比趕,弘揚正能量, 將養成教育的重點化、序列化和常態化。在此基礎上, 學校緊密結合傳統節日、紀念日,每個月都安排了應時主題活動。契合時事的活動內容,讓孩子自覺養成了尊 崇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的意識和習慣。
在各項德育實踐活動中,學校始終堅持“關愛他 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原則,立足學生主體,強 調“六個策略”,即尊重策略,尊重學生的情感、個 性、自主、探究和實踐;互助策略,組建學生合作小 組,強調小組內的合作互助;目標策略,將基礎性目標 與發展性目標相結合,以目標激勵學生不斷進步;榜樣 策略,挖掘社會、歷史和身邊的先進典型,通過榜樣示 范帶動學生的進步;自主參與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 德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 管理能力的提升;組織管理策略,采用“平行式”和 “開放式”管理策略,前者重視班集體培養,讓學生在 班集體中獲得成長,后者突出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情感 的熏陶中確立道德行為。
能動課堂彰顯辦學追求 “站在學生二十年以后看今天的教育,我們到底應當做什么?”苦思冥想之后,筆者認為學生走出學校是 應該帶走他人生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讓學生的學校生 活成為孩子快樂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一生中值得驕傲 且頗感幸福的一部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與學 習習慣,以協助孩子一生健康成長。這也許才是教育者 的初衷和最終目的。
在晉陽街小學,課堂是實施“生存教育”的主渠 道,也是讓學生汲取生存養分,提升學科素養的主陣 地?;诖?,學校積極落實“能動課堂”的辦學理念, 激發學生“我能、我行、我主動”的內在動力,實現面 向未來“愛聽會聽、愛讀會讀、愛想會想、愛說會說、 愛寫會寫”的育人目標。“能動”的內涵包括“自覺” 與“主動”兩個方面。自覺是人自我覺醒、自我更新的 一種意識,是一種最基本的人格。主動是不依賴外力而 由人的需要、動機、理想等推動的自主狀態;喚醒人的 主動性,激揚學生生命活力,應該是學校教育的本質屬 性之一。
此外,學校提出“五愛五會”的基本目標,將“傾 聽、閱讀、思維、交流、實踐”五大學習習慣培養作為 課堂改革的內容,對五大習慣進行具體化分解,分解 為 15 個微操作點,并提出相應的 15 條行為要求,形成“五大習慣”評價指標體系,以此引領學生的學習行為, 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總之,讓“學會生存”成為教育的起點,才能最 終使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并以健康樂觀的人生態 度,延續生命長度的同時,使人生更精彩。
?。ㄗ髡邌挝唬荷轿魇√行〉陞^大營盤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