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會做人”是新時期德育教育的核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道德教育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引導下步入了誤區,不少“恨鐵不成鋼”和“望子成龍”的教師、父母對“好學生”、“好孩子”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習成績,這就導致人們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視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質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道德知識變成了一味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 德育教育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人的學習、生活能力。單看“人”字,只是簡單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讓這個“人”站得頂天立地,很難。做人難,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這是德育工作者們為之奮斗最終的目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關鍵詞:教育;做人;德育
  何為優等生?多數人會認為成績一流則為優等生。作為教師對此解讀會有不同,大家都知道“品學兼優”一詞吧,從品學的排列順序上來看,我們發現品字在先學字跟后,這已很好地詮釋了品德優秀是做合格學生的首要條件,因此要想培育祖國的棟梁之才首先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這也就是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應該具備的品德。為此“學會做人”是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標。
  道德教育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引導下步入了誤區,不少“恨鐵不成鋼”和“望子成龍”的教師、父母對“好學生”、“好孩子”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習成績,這就導致人們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視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質的教育?;蛘撸蛔⒅亓四承┹^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卻忽視了做人基本素質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道德知識變成了一味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學生的侵襲。學生中種種不良的表現就出現了:如遇事只顧自己 ,不考慮他人;對父母沒有禮貌,只有不順心意的頂撞;對同學沒有熱情,只有漠然更別說關心集體了;人生沒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得過且過;還伴有攻擊性,遇事以戰為中心,一言不合即互相傾軋、謾罵、甚至大打出手;勤勞節儉表現差,穿的用的要求是名牌、追求新潮,互相攀比種種情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這樣的人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嗎?很難想象一個自私、缺乏責任感、沒有愛心、不懂創新知識的人他會愛人民、愛祖國以至于報效祖國,因此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應當強化德育教育——做人教育。
  強化做人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教育,強化做人教育,其根本出發點要貼近的生活。由家庭到學校,繼而擴展到社會。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親情教育塑新人
  幾年的教育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中有不少學生存在這樣的現象——聽不得父母意見,不尊重父母,與父母頂撞等 。現象顯示出學生親情觀念淡薄,“自愛”到極點。他們認為父母愛他、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利用語文課《大道之行也》不失 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他們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含義。有位名人說過:缺乏家庭親情者難有社會責任感。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怎能奢望他去愛同學、愛人民、愛祖國呢?因此我針對此問題,制定計劃,安排各項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以體會。如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母親節 ,父親節來臨,我們開展了以“媽媽(爸爸),您辛苦了”為主題的中隊活動,讓學生去留意,去觀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艱辛和認真體會對他們的愛,從而去培養學生對父母和家庭的熱愛之情。讓孩子們明白父母對你所做的一切不是應該的,應有一顆感恩的心。
  二、責任教育有擔當
  有責任感的人,會自覺的修正錯誤,這樣才會不斷進步,才會奮發有為,才會有所擔當。責任能讓一個人堂堂正正地去努力,踏踏實實的去做人。那么,怎樣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呢?首先要培養起他們對自己的責任感,關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學業和健康,自愛、自尊、自立、自強,在這些基礎上培養他們對家庭、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中學生的責任感可以通過讓他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做好校園衛生,開展集體活動等來培養,讓他們在各種勞動和活動中承擔責任,克服他們的惰性。作為學生你的責任是學習,作為子女你的責任是孝敬父母,作為公民你的責任是……身在其位就要謀其責。我們班級的趙英琦同學身為班長兩年來一直輔助老師管理班級在他看來管理好班級、做好表率是他的責任,學習委員吳雨桐認為帶動全班同學一起學習是她的責任,不是班級干部的學生要讓他們知道班級是一個大集體 ,為班級盡一份力、發一份光是你們的責任。讓學生在每一件事情中去體驗每一項工作的艱辛,懂得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責任感。
  三、挫折教育磨意志
  現在的中學生,過的是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難與考驗,多了脆弱,任性,嬌氣,驕傲。一遇上什么困難、挫折,要么喪氣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對困難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輕生,以求解脫。因此,挫折教育成為學生德育教育的必修課。因此每學期,學校會開展軍訓操練匯演、社會實踐、生活磨練、體能訓練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鍛煉,培養起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以微笑和勇氣直面人生的苦難與挫折。
  四、創新教育展思維
  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不滿足于現有和現成的知識,要善于提出問題,敢于擺脫舊觀念的束縛和守舊勢力的阻撓,對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想別人之不敢想,大膽創新。對學生某些“異想天開”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勵,之后共同探討。只有這樣,新的知識,新的事物才會應運而生,社會才會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才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揮。
  五、協作教育促發展
  時代在進步,競爭意識也在加強,樹立競爭意識,提高自身能力,是個人、家庭、團體乃至國家和時代進步的動力。沒有競爭,社會就難以發展。如果一味對孩子強調競爭,而忽視協作教育,必然會造成學生心胸狹窄,性格孤僻,產生猜疑、妒忌和仇視他人的心理,養成極端個人主義,這樣勢必阻礙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要引導學生處理好競爭與協作的關系這是關鍵,為此我通過設置情境話劇、觀看電影、資料展讀等方法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力量大無邊,個人乃至少數人的奮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統工作。在這個多元的社會里,我們要攜手協作和共同參與,因此,既要敢于競爭,又要善于協作。
  六、自我教育提能力
  拿破侖說過:“我們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們的頭腦,如果我們不控制它的話,別的力量就會來左右它了……”可見,自制是孩子們將來獨立于世的一種基本能力。我們班級里有一部分孩子與老人生活,老人只能讓孩子吃飽穿暖,至于學習無法監督,我就教育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你的責任,不需要家長的外力就能完成好,才能顯示出你的能力,讓學生明白缺乏自制力的人,做事我行我素,任性自私、貪圖安逸、追求物質享受這都是不良性格。而有較強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自我提升,見別人取得成績,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見別人做事失敗,不嘲笑、不譏諷,而是平等相待、以平常心對待……
  德育教育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人的學習、生活能力。單看“人”字,只是簡單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讓這個“人”站得頂天立地,很難。做人難,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這是德育工作者們為之奮斗最終的目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第二中學  165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8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