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預習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數學預習策略的作用
1.樹立學習意識,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傳授的知識在學生人生的整個知識體系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人生90%以上的知識及技能需要自己獨自摸索?,F代小學教育的核心目標應該是從小培養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非“填鴨式”的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數學課前的預習實際是在培養學生從被動學習到自己獨立學習的一個過度階段。課前預習與學校課堂不同的是學生需要獨自一人面對未曾接觸的內容,需要學生獨立理解、思考并查閱資料去解答困惑。預習的過程也是老師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提前自主學習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進行自學形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掌握部分內容解決部分困惑是老師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課前預習中,老師及家長應該盡量減少對學生的干預,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讓學生由逐漸提預習能力,完成由預習向自學的過度。
2.鍛煉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率
課前的預習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處理問題中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提前熟悉下堂課的內容,帶著問題上課,那么上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變成老師對學生的一種解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也只能在一段時間內高度集中。預習過程中學生肯定有難以完全掌握新知識點,課中針對存疑處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2]。把有限的精力花重點難點上比將將精力平均分配顯得更加高效。
提前掌握部分內容會使學生上課變得更加輕松,上課過程迎合老師提問也是對自己學習成果的檢驗,周而復始會讓學生更加自行樂于學習。因為提前已經掌握大部分課堂上再次聽老師講訴是對新學知識的“溫故”。在面對部分深奧問題預習、課堂上沒聽明白難以明白,在舉手提問環節直接提問看看老師是怎么樣解決問題的。這樣,聽課的目的非常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肯定會好。這樣能夠大大的提高課堂預習的效率,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數學預習的主要策略
1.預留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性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更是人的本能。小學生好奇心更甚,遇到問題總想問個為什么,然后一探究竟。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加以利用并合理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根據學生對課堂內容掌握情況,課后設置適當難度的問題并給予積極暗示,鼓勵學生在下堂課的內容中去找尋答案。
小學生都喜歡受到別人的夸獎和重視,特別是當這種夸獎和重視來自老師時都能使學生引以為豪。課堂中對預留問題進行檢查,只要學生能完成老師都其予以肯定,激發其學習興趣。
2.拓展訓練,建立自學信心
授課結束,布置拓展訓練任務,增加學生知識面。根據學生學習水平安排拓展訓練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建立自學信心的關鍵。拓展任務太難,學生鎩羽而歸會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喪失學習興趣打擊學生自學信心;任務太簡單,學生不費力并快速解決問題容易產生敷衍心理。所以布置拓展訓練任務前正確評估學生學習水平就顯得尤為關鍵。根據學生學習水平安排難度適宜的訓練,使學生通過一定努力能夠完成練習,這樣學生拓展練習中找到自信,建立自學信心。訓練設置遵循由易到難的梯度,讓學生階段性的完成預留任務。隨著任務的不斷推進,學生自學水平和抗挫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三、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度不夠
在學生及家長的概念中數學家庭作業通常指的是書面中對習題的演算并不包括對下次學習的內容的預習及以往學習內容的溫故。老師及家長在檢查時往往也是針對眼下學習內容而忽略預習。學生及家長對數學預習的理解往往比較膚淺,基本停留在翻書熟悉下堂課內容這一層次。學生及家長對數學預習重視不夠根源是不明白學習中預習的重要性,不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另外,學生家長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教育教育方式及理念各異也是導致對課前預習重視度不足的原因之一。老師與家長有效溝通,家長接觸新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預習情況建立合理的檢查制度是提高對預習重視的可行方法。
2.缺乏量化指標
數學學習中九十分的學生比八十分的學生成績好、第一名比第二名成績好,但是在目前數學預習過程中通常缺乏檢測,更缺乏檢測標準。沒有客觀標準來評判誰預習的好,誰預習的壞;更有甚者沒有辦法來評判誰到底有沒有預習。預習功課并未計入成績,所以大多數時候雖然布置了預習任務,學生都能蒙混過關。教師應該建立評價指標,對學生預習結果進行有效的量化評價,督促學生更好的完成預習任務。對預習情況較好的學生進行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數學預習策略的重點
1.因材施教,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是中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也是為下階段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學生興趣愛好、注意力、專注度不可避免存在差異,加之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自制力。因此老師在管教、引導的過程中應差異性對待[10],不可全體學生一桿尺子。世界上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喜好。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調節教育方法,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2.建立獎罰機制,形成預習習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數學預習結果建立一套自己的評判標準并樹立相應的制度。制度的樹立有助于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制度形成后需要嚴格執行并加以堅持。
按標準完成任務的給與獎勵,未完成的予以懲罰。人都知榮辱、知得失,小學生也不例外。執行制度有利于學生監督學生課后預習,持之以恒又有助于預習習慣的養成。一旦養成預習習慣,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習水平等綜合素養都會逐漸提升。所以良好的習慣將會是學生一輩子的財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