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習課文才是高效的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所謂課前預習就是老師在講課之前學生自己自學新課的內容,為學習新課準備的過程。有效的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起始環節,能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1.培養自學能力;
2.有利于加強新舊知識的記憶;
3.提高聽課效率;
4.能加強對所知識的記憶;
5.改變被動的學習局面。
總之,有效的課前預習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項重要措施??梢?,學生要學好語文,就必須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有些學生,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臺下卻不知所云。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預習是學會學習的開始。教是為了不教,每一位教師都知道這個道理。學校學習畢竟只是一個人一生中的一小段歷程,學生在廣闊社會中不斷成長,最終要靠他們自己去學習。那么,學生如何自己預習課文呢?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預習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基礎
預習是“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首先,把新課輕聲地朗讀幾遍,了解一下課文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來表達中心思想;最后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弄清課前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的具體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很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并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則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預習完課文試著口頭做一做,可檢查預習的效果。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F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學生通過預習了解新課的大致內容后,做到心中有數。正確的預習能夠讓學生對新的內容有較好的把握,知道自己哪已經了解了,哪些是自己比較疑惑的地方,哪些是自己根本不懂的內容,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預習不僅能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學會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更重要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自己理解上的錯誤或疏漏,這會讓學生保持頭腦的興奮性。所以說,學生一旦掌握了正確的預習方法,便會有更多好的學習體驗,形成更強的學習動力。
二、學生預習是教師備課的基礎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學生是這一過程中的主體,是完整的、發展中的人。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備的就是學生。學生有自己的認知水平(記憶、理解、思考等認知水平)和學習準備水平,教師對學生水平的認識決定了教師對教學內容重點的選擇、難點的突破方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對所學內容獨特的認識,由于家庭、社會、學生閱歷等方面的差別而造成認識的不同。因此,無論教師要求學生預習還是要求學生不預習,其結果只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了解程度有所區別而已?!皟炐恪钡慕處熗ㄟ^有效的預習要求或指導,可以更好地統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或者縮小學生之間認知水平的差距,為集體授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并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特點、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來安排教學。所以說,學生的預習所能達到的高度是教師備課的基礎。反過來說,禁止學生預習只能說明教師還沒跳出教材去看教學,思想還被教材束縛著,忘了“教義”。
三、預習是有方法的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側重,不同的學段也有不同的側重。在學生還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之前,比如在起始年級、在一門新課剛開始時,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和習慣放在重要的位置,通過發放預習提綱、編制學案等方式指導學生預習,幫助學生掌握預習的基本方法,了解預習重點,并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預測,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檢驗。學生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后,教師就可以逐漸減少提綱或學案的指導內容,只用要點來規范學生的預習行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達到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而不是具體要求下完成預習的目的。從始至終,學生的預習是可控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的活動。而教師在通過觀察、檢驗后,就能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加大課堂容量、增加課堂密度、加強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課堂效率。
四、預習讓課堂生成更多精彩
現代社會呈現給學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源,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方式上的選擇,如家庭學習、課堂學習、同伴學習、網絡學習等。學生接觸到的內容也更加豐富,預習可能讓學生生成多種資源,有些內容甚至是教師所不了解的。教師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站在學科甚至生活的高度,讓多種資源在課堂上碰撞,讓學生的思想在課堂上碰撞,就一定能讓課堂綻放出更多的精彩。我們可以說,教師的預設是對學生預習和教學內容的把握,而學生與生活結合的預習是課堂生成精彩的基礎。
總之,如何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根據教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預習,有層次性地設計預習作業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能讓學生的預習輕負擔,高質量;能讓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預習,真心喜歡預習,踏踏實實預習而不是應付,從而真正達到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里面很有文章可作,我們應該不斷探究,力爭使課前預習這種學習方法達到最優化,讓精彩的教學活動從預習開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