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好課文后的練習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篇精讀課文后都有三四道練習題。這些習題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是編者根據《課標》,緊扣學段目標、單元訓練重點及文本特點精心設計的,兼顧了理解、積累和表達的教材要素。因此,利用好這些課后習題,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極有助益。
  一、 依托課后習題,指導有效預習
  課前預習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用課后習題作為預習思考題。蘇教版課文的課后練習,均把讀書放在了首位。針對不同課文的特點提出不同的讀書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就可以初步落實。
  “識字寫字”是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課文中出現的一類詞書寫在田字格當中,其目的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寫好漢字。高年級學生完全可以在預習過程中,自學這些生字詞。
  課后習題有較強的導學功能,有些習題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例如《麋鹿》課后第三題:“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已經了解了麋鹿的哪些知識,然后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备鶕@樣的題目,學生很容易理清層次,從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
  二、 巧用課后習題,形成教學主線
  我們可以將課后習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充分展開語言文字訓練。例如《輪椅上的霍金》課后第四題就是:“默讀課文,說一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個非凡的科學家?!边@一問題緊扣全文重點詞“非凡”,由此輻射全篇。他的非凡體現在“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這兩個方面,而課文就是圍繞著兩個方面展開,第八小節是過渡段,直接告訴大家:霍金用他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折服了大家。
  類似這樣的課后習題有很多,教師若能抓住這種類型的習題展開教學,就能綱舉目張,串起全文的教學。
  三、 妙用課后習題,確定教學重點
  課后習題是編者精心設計的,仔細揣摩,它就是和編者進行深度對話。習題不僅僅體現了教學訓練的重點和難點,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學提供了思路。
  例如《盧溝橋烽火》這篇課文,課后習題2是這樣的:“讀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帶點詞語的感情色彩……”對于高年段的語文閱讀教學,《課標》明確指出,要能“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推敲重點詞句,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我們在教學時,一般都把“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作為課文的重點。但仔細揣摩課標要求和本課書后習題的設計,應該把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品析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從而體會我軍的英勇頑強和侵略者的蠻橫狼狽,作為本課教學的著力點。因此,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有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師:隨著戰斗的進行,日軍越來越瘋狂,這一段中,作者對日軍的稱呼也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你能找出來嗎?
  生:一開始,稱他們為“日軍”,后來稱他們為“日寇”“日本鬼子”。
  師: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對侵略者的憎恨。
  師:是的,一些看似簡單的詞語往往蘊含著作者豐富而獨特的情感。作者寫日軍和中國守軍時分別用了哪些詞?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
  生:“哇哇”吼叫、瘋狂撲來、哭爹喊娘、狼狽而逃、人仰馬翻。
  師:我們一起讀,這些詞讓我們感受到什么?
  生:前兩個看出敵人很瘋狂,后面三個感覺大快人心,敵人令人鄙視。
  師:那么,作者又是怎么來寫中國守軍的呢?
  生: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舉起大刀、冒著炮火、沖出縣城。
  生:這些詞讓我們體會到中國守軍的英勇無畏,充分流露出作者對他們的贊揚!
  ……
  這樣的設計思路把課后習題的處理放到課文講讀過程中,將詞語感情色彩的體會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利用課后習題,注重寫法滲透
  語文課還要關注文章的謀篇布局,關注作者的語言形式,感受作者語言的準確生動,注重寫法滲透,這也是課標對高年級的要求。高年級的課后習題,有很多都是在滲透寫法。
  例如《安塞腰鼓》課后第4題:“‘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樣的話在課文里出現了幾次?結合上下文,說說為什么反復出現這些句子?!边@一練習題就是在告訴學生,作者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獨特的激情和磅礴的氣勢,強調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喜愛贊美之情。
  不光是這些,還有引號、分號、省略號的用法,課后習題都有滲透。這些題型的出現,都是緊扣學段目標,需要我們以此為例,發散出去,夯實基礎。
  總之,教師具有關注課后習題的慧眼,并創造性地使用,發揮其優勢,就能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無錫市濱湖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5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