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立足課文,習得寫作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用的課文,都是編者們精心挑選的佳作。中高年段的課文大多可讀性強,語言規范優美,寫法靈活多樣,是學生習作的最佳范文。但在平時上課時老師更多地是傾向于對文本的閱讀講解,即只關注文章寫什么,忽視了抓住課文寫作特點(即“文章怎么寫”)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
  關于中高年段的閱讀和寫作教學,課標指出:“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薄耙匾晫懽鹘虒W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教學與習作相結合, 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細細琢磨課文,它也能成為寫作教學的重要資源。由此,研究作文教學的大咖管建剛老師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閱讀課。在拜讀完他的作品《管建剛和他的閱讀教學革命》之后,我嘗試了幾節指向寫作的閱讀課,頗有收獲。接下來我以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課文《徐悲鴻勵志學畫》為例,就“立足課文,習得寫作方法”淺談一點個人經驗。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記敘文,課文寫了我國著名繪畫大師徐悲鴻年輕時留學法國勵志學畫的故事。為了表現徐悲鴻的勤奮好學,課文重點描寫了兩件事情,即:潛心臨摹、生活清苦。課文的最大寫作技巧就是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v觀整個小學期間的寫作訓練點,大部分都是寫人寫事的作文訓練,本課是一篇適合學生進行寫作模仿的范文。于是在教學本課時,我除了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外,還注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技巧,旨在學生原有的閱讀思維上,增添一種新的閱讀思維,關注作者“怎么寫”的閱讀思維。
  第二課時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并概括徐悲鴻的人物特點,即勤奮好學。接著我詢問學生:徐悲鴻這個人物形象是從何而來呢?課文為了表現他的人物特點,作者寫了什么事例?從哪幾個自然段里可以看出? 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事例藏在課文的5、6自然段。于是我們重點學習這兩個段落。
  第五自然段是描寫徐悲鴻潛心臨摹這一事例。我拋出問題:作為一個美術學院的學生,學畫臨摹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啊,從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勤奮努力呢?課文的語言是基礎,是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的通道,更是學生進行表達的主要載體。在學生細細賞讀課文后,他們找到了其中的關鍵語句“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薄八嬔?,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經過潛心臨摹,徐悲鴻的畫技有了很大的提高?!蓖ㄟ^關鍵語句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潛心”的含義。接著我引導學生總結:學畫臨摹對一位美術學生來說是最基本的事情,但是像徐悲鴻這樣的全身心投入地臨摹,充分表現了他的勤奮好學,是表現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例。
  第六自然段是描寫徐悲鴻生活清苦的事例。我引導學生思考:生活清苦和刻苦學畫有什么關系?在細讀本段后,學生發現徐悲鴻為了學畫,從不考慮自己的生活,寧愿生活十分清苦,平時住在”一間小閣樓”、吃飯就吃”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他把自己省下錢來全部用來購買繪畫用品。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在徐悲鴻心中,生活上的清苦不算什么,關鍵是他有錢可以買繪畫用品,一心撲在了學畫這件事上,表現了他的勤奮好學。因此這也是表現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例。接著我就本課的寫作技巧進行小結:為了表現人物的特點,我們要選取典型事例進行描寫。
  以上教學活動,學生較輕松地理解、掌握了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到了寫作技巧。在學生原有的只關注“課文寫什么”的閱讀思維里,注入“課文怎么寫”的專業閱讀思維。為了學用結合,引導學生借鑒課文范式進行寫作練習,我又搭建平臺,安排了遷移寫作訓練——仿照課文,寫寫自己的媽媽。媽媽是學生們最熟悉的人物,那媽媽的特點是什么?又該通過什么事例來表現媽媽的特點呢?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在借鑒課文的范式,進行仿寫。
  第二天,學生的作文交上來了。大部分同學都掌握了通過描寫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例如:一名女同學通過寫為了玩手機媽媽不愿逛街,不愿做飯這兩件事情介紹了“手機控”媽媽;另一名男同學通過寫媽媽買東西精打細算介紹了會過日子的媽媽。但在典型事例的細節描寫上還有所欠缺,今后還需多訓練。通過這一次寫作訓練,我發現通過課文寫作技巧的講解,學生也是可以有所收獲,并能對自己的寫作有所幫助。
  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課程資源。正如管老師說的:“語文課上的學生,讀書要有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寫什么”,一只眼睛看“怎么寫”。指向寫作的閱讀課,重在練學生的第二只眼睛?!逼鋵嵶鳛槔蠋?,也要練好“第二只眼睛”,用“學寫作文”的眼光去“學課文”,靈活運用教材,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那么必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7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