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母語對于中職生二語習得的負遷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母語對于二語習得的影響是二語習得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母語影響著其他語言的學習。但是由于不同語言的不同特點,在學習過程中,母語對于二語習得有負遷移,特別是對基礎較差的中職生,在語法、詞匯等方面都影響著他們的語言學習。
  【關鍵詞】母語;二語習得;負遷移;中職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50-02
  母語的習得是發生在二語習得之前的,因此,母語對于第二語言毫不避免的會有影響。但是如何影響了第二語言,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基本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母語對于二語習得是利大于弊,沒有母語的基礎,學習者很難習得第二門語言。第二,母語對其他語言來說,有很大的干擾性,這個觀點就是把母語的負遷移放在了研究重點上。第三,母語和二語習得是相互影響的關系?;诠P者任教中等職業學校四年的經驗,中職生由于英語基礎較薄弱,很多情況下,母語對于他們的影響總是干擾他們英語的學習,因此,本文探討母語對于中職生二語習得的負遷移,并分析其對策[1]。
  一、中職學生特點剖析
  現在的中職學生很多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學困生。在四年的中職教學生活中,筆者發現他們很多是很聰明的,真正考不到高分的原因是學習習慣差。這種學習習慣差有兩種極端,對于男生占絕大多數的機電班,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缺失,極少數能夠做到課后主動接觸英語。即便在課上,他們難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很多人有走神的現象。而女生占絕大多數的市場營銷班,她們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有很高的學習動機的,但是方法不得當,往往每天埋頭于各種英語復習資料,英語成績卻沒有顯著的提升。她們往往能夠通過背誦,記得單詞的拼寫和意思,但是沒有良好的課后及時鞏固的習慣。所以,很多單詞,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她們就記不清了。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英語詞匯語法的選擇題上面,由于她們初中英語基礎薄弱,不能找到快速高效的解題方法。通過課上講解,大多數的人能夠聽懂解題思路,但是下一次再遇到類似題目的時候,她們很難學以致用[2]。
  二、中職學生的母語負遷移
  學生的第二外語大部分都是英語,而英語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無論從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上更加多變。作為一種在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廣的語言,英語比起其他語言,更加多元化。英國特殊的殖民歷史,使得英語在早期就融入了很多的外來詞匯,如來自于德語的hamburger,來自于法語的naive。再加上科技的發展,使得像laser、laptop等新詞不斷涌現。這些特性要求學生學習英語時,必須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學習過程要注意不同的語境,不能死記硬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會因受母語的影響也就是中文出現錯誤。我們可以把錯誤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詞匯和語法,另一類是情感因素。對學生而言,他們的英語學習是第二語言習得,一般學習者達不到如其本族語一樣的能力。對于英語的語法和詞匯沒有掌握到位,所以,他們在語言學習中經常會出現語言石化現象,也就是出現錯誤或不地道的表達。在學生日常寫作文的時候,經常會簡單地將漢語的搭配或者表達轉換為英語,如會出現“to touch the society”和“there are more people come to study in the States”。這種中式表達,已經成為學生的通病。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即便學生已經很熟悉語法規則,但是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很多語法規則的傳達,都是通過本族語傳達的,也就是漢語,所以,學生表達出來的英語都有很深的中文痕跡。此外,中文和英語的語法習慣有很多是不一樣的,如時態的概念就是中文沒有的,因此,學生在謂語的使用中,很容易出現錯誤。在學生的作文里面經常會看到“He love music very much”這樣的錯誤,中文的時態一般是通過時間狀語的說明表現其變化,而不是通過謂語的變化。但是這個在英語中是最基礎的語法規則,學生雖然在剛剛接觸英語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這個規則,但是母語的大量使用,讓他們在運用第二外語的時候總是不經意的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母語的負遷移作用由此可見。還有一個典型的負遷移現象,就是賓語的使用,我們知道中文里面,你我她他無論在主語位置還是賓語位置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的變化,但是在英語里面主語分別是you、I、she和he,相應的謂語卻是you、me、her和him。學生,特別是中職生對于這一變化總是難以背誦。除此之外,情感因素在負遷移方面總有表現,比如說,中國總是尊老愛幼,可是西方國家的人卻很避諱談老的話題,學生在使用中,如果把握不了情感,會出現很多不合適的表達[3]。
  三、減少負遷移的對策
  由于母語的負遷移影響,學生很多情況下會錯誤的使用表達方式。為了減少這一情況,我們可以增大第二外語,也就是英語的輸入。一般英語語法教學的模式,是通過PPP這個模式實現的。也就是the Presentation、Practice and Production。一般老師會通過一個語境來呈現這個語法規則,然后讓學生通過重復閱讀,不斷地操練這個規則,最后以表演等形式來產出這個規則。實際上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很難實現語法教學的這三個步驟,第一個難題是如何呈現語法規則。語境的選擇,考慮到學生的詞匯儲備,不能太難,但是也必須要涵蓋語法規則,很少有語境能同時達到這兩個要求。語境選難了,學生面對那么多不懂的單詞,學習效果肯定就大打折扣了。但是太簡單的也不能完全體現出語法規則。以教學過程中wish型的虛擬舉例,虛擬語氣是英語教學板塊一個重點,而中文里很少有虛擬這個概念,很多時候,我們要想表示假設,只要加上如果就可以了,無需涉及到動詞的變化。這就是英語學習虛擬的難度所在了,學生需要掌握不同時間點相對應的動詞變化,還有同一個句子中,由于分句存在不同時間點,出現了錯綜條件句。如何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到英語的虛擬,這是筆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一開始,筆者會畫上時間軸,然后標上對應的動詞變化。學生在聽筆者講解的時候能夠聽懂,可是在課后做練習的時候,就完全混亂了,不能自己獨立的分析句子的時間節點。在長期的觀察中,筆者覺得學生還沒有了解到虛擬的用法,不知道為什么要用虛擬,所以,他們的表述混亂。那如何讓他們真正了解到虛擬語氣,這個肯定是要讓他們接觸到合適的英語語境。沒有豐富的英語詞匯,那最合適的就是借助于看和聽。最后筆者找到了一首歌是來自于碧昂斯的《If I Were a Boy》,下面讓我們看看這首歌里面的部分歌詞。   If I were a boy(假如我是男孩)
  Even just for a day(哪怕只有一天)
  I'd roll out of bed in the morning(清晨我會從床上翻下來)
  And throw on what I wanted and go(隨便套上我想穿的衣服)
  我們都知道這首歌是來自于美國一名著名的女歌手,那她想變成一個男孩是很難實現的。這首歌表達了她對自由的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男女不平等現象。所以,借用這首歌,讓學生一邊看MV,一邊看歌詞,能夠很好地接觸到語境,讓他們在大腦中形成很難在中文中接觸到的虛擬語氣的意識。而且這個歌詞很好的涵蓋了一個容易錯誤的地方,在虛擬語氣里面,和第一人稱連用的Be動詞虛擬是were。
  對學生而言,“看”這種教學形式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多種感官的參與也能夠強化學習結果。最重要的是,這種形式解決了如何呈現英語語法規則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再設計一些簡單有效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任務的設計,要考慮到四個要素,目的、語境、過程和產出。在筆者給學生聽完那首歌,而且呈現了相關的規則后,筆者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根據實際的情況改寫歌詞,兩到三句即可。如我是男生,我比較想成為一只鳥兒,我可以這樣寫這首歌“If I were a bird, even just for a day ,I’d fly to everywhere”在做這項活動之前,筆者已經和學生講清楚相關的語法規則并且做了對應的練習,所以,筆者要求他們設計一個合適且具體的語境,讓學生能夠操練所學到的東西。
  四、結束語
  中職生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相對于其他群體,由于薄弱的英語基礎,更加難以擺脫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作為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更加注意教學方式的使用,不能一味地讓他們背誦單詞和語法,而是應該對語法規則進行細分,比較中英差異,運用現代視聽說的手段,增大輸入,幫助他們避免負遷移。
  【參考文獻】
  [1]Odlin,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3]郭丹妮 母語負遷移對二語習得的影響[J].科教導刊,2011(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1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