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預測”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為了讓長期教學鄂教版的教師能夠順利銜接即將全面鋪開的統編教材教學,學校教研組將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對于“預測”策略的編排理念融入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對第七單元進行重建嘗試。將三篇平行結構的精讀文本設計成有精讀、略讀的梯度性文本。
一、重建目標,定位“預測”策略
首先,對三篇課文進行目標重建。將《點金術》作為精讀課文,將《獅子和鹿》《黑眼睛的大紅魚》作為略讀課文。單元教學重點是“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學習預測的一些方法”“嘗試續編故事”,并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設計成“單元導語”,將“單元導語”作為“課前預習單”的一部分。這樣的設計指向明確,便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單元的學習內容及要求。
將《點金術》作為精讀課文,目的是學習閱讀策略,起到示范的作用。重建后,通過設計課文旁批和課后活動的形式提示預測的方法——通過旁批呈現預測的思考過程,通過課后習題提示閱讀預測的方法,再通過設計“泡泡”提示語總結預測的方法。
將《獅子和鹿》《黑眼睛的大紅魚》確定為略讀課文,并設計有梯度的略讀目標?!丢{子和鹿》在本單元中起到運用方法、練習預測的作用。通過設計課前導語和課后習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練習預測;提示學生,當自己的預測和故事內容不一樣時,要及時修正自己的想法,繼續預測;再通過設計課后“泡泡”提示語,組織學生從預測內容、依據、修正預測的體驗等方面展開交流。《黑眼睛的大紅魚》將在本單元學習中起到運用方法,獨立預測的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預測。在預測的過程中,提升閱讀的速度和獨立預測的能力。
二、重建文本,形成新序列
1.重建精讀課文《點金術》的文本
旁批呈現學習伙伴的預測內容。以批注形式展示多次的預測思考過程,在預測的過程中滲透不同的預測方法。第一,結合課題預測。如可在標題旁批注:“會點金術,是不是會擁有很多財富?”第二,結合文本細節預測。如在讀到“明天早晨你接觸到的一切都會變成金子”時旁批:“吃的、喝的、用的都會變成金子嗎?”第三,結合情節發展預測。如第6自然段旁可批注“一讀到描寫麥得斯動作的句子,我就知道,一定又有什么事物變成金的了”。第四,結合插圖預測??稍诘?段開頭旁批“圖中的小女孩好像一座雕像,我猜小女孩也變成金的了”。第五,結合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預測。如在第7段段尾旁批“我想此時的麥得斯會非常痛苦,非常后悔”。各種預測方法滲透在旁批中,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知曉,并適當予以歸納、提煉,讓他們除了體驗預測的樂趣之外,還能習得預測方法。
2.重建略讀課文《獅子和鹿》的文本
《獅子和鹿》設計為略讀課文,在本單元中起到運用方法,練習預測的作用。首先,設計課前導語:“讀下面的故事,一邊讀一邊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教師先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預測故事的情節發展和結尾;接著,重建文本,如刪去第6、7自然段的結尾,將文本調整為開放式的結尾,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預測結尾。
3.重建略讀課文《黑眼睛的大紅魚》的文本
《黑眼睛的大紅魚》設計為本單元第二篇略讀課文,以課前導語和課后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預測方法,進行獨立預測。首先,設計課前導語:“讀故事,一邊讀一邊預測后面的內容。想一想,故事的結局可能是什么?”經過前兩課的訓練,學生已在閱讀中開始學習預測、運用預測。本課篇幅較長,要求學生熟練運用預測方法,提高閱讀速度,并根據題目、插圖、故事內容線索等預測故事的發展和結局。
三、重建課后習題,習得“預測”策略
1.重建精讀課文《點金術》的課后習題
課后習題一: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猜到后面會發生什么?
課后習題二:預測不是隨意猜測,要有一定的依據。看看下面的表格,想想這些預測是怎樣得出的,再照樣子說說旁批中的其他預測是怎樣得出的。
[預測的依據 預測的內容 故事里的內容 生活經驗和常識 麥得斯非常喜歡小女兒,便親吻了她一下,立刻,小女兒變成了一座金雕像。 失去心愛的女兒,一定會很痛苦。 我想此時的麥得斯會非常痛苦,非常后悔。 神靈說:“到你花園旁的河里去洗洗手,河水會把點金術帶走的?!?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悔改的人,應該會得到改過自新的機會。 估計麥得斯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 ]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表格內容,以“讀到……我想……因為……”“讀到……我猜到了……因為……”的句式說說預測的思維過程,發現預測的方法。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旁批,思考學習伙伴的預測是怎樣展開的。
設計“泡泡”提示語,呈現兩條預測經驗:一是“文章的題目、插圖、文章內容里的一些線索,都可以幫助我們預測”。二是“預測的內容可能跟故事的實際內容一樣,也可能不一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這兩個提示,展開話題交流:還有哪些線索能幫助我們預測?自己預測故事時,有哪些內容一樣,哪些不一樣,說說當時是怎么想的,依據是什么。對比預測內容和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加強對故事的理解。
2.重建略讀課文《獅子和鹿》的課后習題
課后習題一:“故事還沒有結束,你認為后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你為什么這樣想?聽老師把故事講完,看看自己的預測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預測與故事內容的異同,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白,不管預測的結果如何,都要有依據,當預測與實際發展不一致時,要調整思路,及時修正,并繼續預測。
課后習題二:“讀讀下面這些文章或書的題目,猜猜里面可能寫了些什么。”教師用PPT呈現題目:《愛麗絲漫游仙境》《綠野仙蹤》《寶葫蘆的秘密》《草原上的小木屋》《昆蟲記》《海底兩萬里》。讓學生讀標題猜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題猜測文章可能寫了些什么,并說出自己的依據。同時,讓學生練習運用預測的基本方法,促進預測策略的掌握,并在交流中體會預測不是瞎想,而是有依據地進行猜測。
3.重建略讀課文《黑眼睛的大紅魚》的課后習題
課后習題一:“故事的幾種結局可能是怎樣的?說說你的理由?!敝亟ê?,本課設計了故事的三種結局,呈現了三種結局的開頭,可引導學生獨立預測故事的結局,說說預測的依據。
課后習題二:“聽老師讀故事的結局,看看和自己的預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笨梢龑W生通過對比,思考結局為什么這樣寫,理解創作意圖,加強對故事的理解。
設計“泡泡”提示語,呈現兩條預測經驗。一是“我讀故事的題目時就作了預測。我想,一只黑眼睛的大紅魚一定會有很多奇遇”。教師提示學生可以根據題目、生活經驗預測。二是“和同學交流的時候,我會注意聽聽他們的預測是否有道理”。教師提示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關注預測是否有道理。
安排一次實踐活動:“選一本同學不熟悉的故事書,讀給他們聽。讀的時候,在某些地方停下來,讓他們猜猜后面可能會發生什么?!边@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交流閱讀預測中共同成長,進一步運用預測策略,激發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縱觀整個重建過程,教師力圖從單元導語到課文導語,再到課后練習,都聚焦本單元“預測”這一閱讀策略內容,一以貫之,凸顯單元的核心教學內容。
?。ㄗ髡邌挝唬何錆h市江漢區華中里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