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曝氣法解決人工濕地堵塞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人工濕地是污水處理與生態系統結合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它具有投資低、能耗低、運行成本低及污水處理工程與景觀相融合的優點,所以它在不斷被推廣與應用,特別是用于處理污染濃度低的河水。濕地的堵塞問題是目前人工濕地應用中的難點,當發生濕地堵塞后,濕地濾料的滲透系數會急劇下降,過水能力也隨著下降,導致濕地的處理能力下降或水流未經處理直接從濕地表面流走。本文提出了分層曝氣法解決濕地堵塞問題,通過曝氣沖擊濾料附著和沉積的污泥,然后污泥排出系統,有效解決了濕地堵塞問題,延長濕地濾料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曝氣;人工濕地;堵塞
  人工濕地堵塞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是各種懸浮雜質、污泥長期的累積,使濾料間空隙和濾料本身的孔隙堵塞,從而導致人工濕地失去處理污水的功能。所以防堵塞方案應從濕地運營開始就啟動,減緩污泥的沉積,保證濕地的處理效果并延長濕地的運行壽命。
  1 人工濕地堵塞原因
  人工濕地之所以堵塞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進入濕地的污水的懸浮物。污水中的有機懸浮物經過濕地的處理部分被分解,未被分解的懸浮物直接停留在濾料上,進水的懸浮物濃度越高,停留在濾料上的物質就越多,濕地就越快被堵塞;②濕地種植的植物枯死后的腐殖質將停留在濾料上;③細菌分泌的部分胞外多聚物容易形成低密度、高含水量的膠狀污泥,造成濕地的堵塞。
  2 目前國內解決人工濕地堵塞的方法
  對于人工濕地的堵塞,國內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有:①通過濕地前的預處處理,降低進入濕地的有機污染物濃度和懸浮物濃度;②合理的設計濕地結構,不同區域設置不同粒徑的濾料。比如進水區域,污水的污染物濃度較高,應選擇孔隙率較大的濾料,以免造成濾料堵塞,影響水流走向,造成局部雍水;濾料粒徑的及配應根據濕地水流形式進行分配;③加強濕地植物的選擇和管理。不同的濕地植物適合不同的水環境,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合理配置植物,在氣溫較高的地區配置一些喜溫植物,在氣溫較低的地方配置一些耐寒植物。及時清理枯死的植物,避免腐殖質停留并堵塞濕地;④反沖洗法。在濕地底部鋪設反沖洗水管,通過水泵及反沖洗水箱抽水進入濕地,將濾料上附著的懸浮物沖洗排出。反沖洗法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決濕地堵塞問題,但人工濕地往往有大面積的濾料,這就要求鋪設大面積的反沖洗管道,可能導致反沖洗水壓不夠。人工濕地濾料高度大多是0.5m-1.0m之間,所以反沖洗上層效果不佳;⑤濕地濾料的清洗和更換。當濕地堵塞到無法處理污水的時候,需要對濕地作翻床處理,清洗或更換濾料才能達到恢復效果。該方法工程量大、更換困難、更換時間長并且需要停工處理。
  3 曝氣法解決人工濕地堵塞
  3.1 低溫對人工濕地的影響
  溫度變化對人工濕地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影響,溫度降低會降低微生物的活性。氣溫較低的北方冬季,濕地內的溫度和溶解氧的低含量造成微生物活性降低,這就造成微生物分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下降甚至停止。反硝化反應是濕地脫氮的主要途徑,但是當氣溫低于15℃時,硝化細菌和反硝化菌的反應速度明顯下降,從而導致濕地的脫氮能力下降,出水難以達標。
  濕地植物主要是通過根莖吸收和傳輸氧氣,為人工濕地內的微生物提供好氧環境。當氣溫較低時,大部分植物會進入休眠狀態,或者直接枯萎、死亡,植物枯萎的殘體停留在濕地內,一部分隨污水分解出氮磷污染物,未分解的另一部分殘體會停留在濕地內堵塞濾料。
  3.2 人工濕地設置曝氣裝置
  在人工濕地底部設置曝氣管道,通過曝氣濕地內建立起好氧生態系統,通過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學過程加強實現對污水的凈化。當濕地處于厭氧環境時,厭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不徹底,會產生很多中間產物,這些中間產物附著在濾料上,是導致濕地堵塞的一個原因。當污水中的溶解氧的濃度升高時,好氧微生物的活性高,好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較徹底,生成的中間產物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濾料的堵塞問題。
  曝氣人工濕地技術,通過羅茨鼓風機進行微曝氣,使得植物根部形成并繁殖大量的好氧菌和硝化菌,從而大大提高了COD的去除效率,能夠保證COD的穩定達標排放。通過曝氣還可以提高氨氮的硝化速率,進而提高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速度。由于植物根部最多的就是各種厭氧菌、缺氧菌和反硝化菌等,所以產生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將很快被反硝化,從而保證出水的含氮能夠達到排放標準。
  同時通過曝氣攪拌,使濕地中的污泥與污水混合形成懸浮狀態,在懸浮物附著或沉積下來之前排出濕地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濕地內的懸浮物濃度,能有效的防止或者減緩濕地的堵塞。
  4 結論
  在人工濕地內設置曝氣系統,一方面從根源上加強處理污水減少污泥產生,另一方面是防止懸浮物的附著和沉積,能夠比較全面的解決濕地堵塞問題。雖然在濕地內增加曝氣系統,相較于普通濕地的建設和運行成本會稍高一些,但從長遠目光看,增加曝氣系統能讓污水更好的凈化的同時也解決了濕地堵塞問題,延長人工濕地的使用壽命,降低了污水不達標和濕地大修翻新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梁繼東,周啟星,孫鐵珩.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研究及性能改進分析[J].生態學雜志,2003,22(2):49-55.
  [2]于少鵬,王海霞,萬忠娟,等.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現狀與前景[J].地理科學進展,2004,23(1):22-29.
  [3]沈耀良,楊銓大.新型廢水處理技術--人工濕地[J].污染防治技術,1996(Z1):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7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