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護理在人工氣道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在進行人工氣道管理的過程中,采用循證護理實踐方法對常規護理措施以深入探析。方法:依據循證護理的相關理論,查找人工氣道患者護理過程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而對護理流程予以規范,確保采用的護理措施是最為科學的。結果:在對全部48例人工氣道患者進行護理時,采用循證護理方法,建立了人工氣道患者體位、氣囊管理、氣道濕化等標準流程,降低了脫管、切口感染、堵塞等并發癥發生。結論:應用循證護理實踐方法對人工氣道患者進行科學管理,提高護士對人工氣道患者的護理管理質量。
【關鍵詞】循證護理;人工氣道;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序言
在對危重患者進行搶救時,建立人工氣道能夠使得患者的生存機率提升。在護理過程中,如果未能對人工氣道進行有效管理,則極容易出現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堵塞等并發癥。循證護理又稱為求證護理或者實證護理,主要是結合權威的實證資料,并根據臨床具體情況,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有效的護理措施。針對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措施,能夠確?;颊叱霈F并發癥的機率大幅降低,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的方式確定研究對象,全部48例均是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1月這段時間內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共29例,女性患者共19例,年齡最大者68周歲,最小者39周歲。在這48例患者當中,有21例屬于氣管切開,另外27例屬于氣管插管。
1.2 方法 應用循證護理方法明確在護理實踐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從科研結論中找到最佳證據,制定標準的護理方案,將循證護理實施到位。
2 循證護理的應用
2.1 安全正確的體位 (1)安置患者平臥,頭部稍后仰。如果患者出現昏迷、煩躁,則使用2Kg重的鹽袋固定頸部兩側,保持頸部中立位,使氣管的套管口暴露在外,減少對皮膚造成摩擦;(2)翻身時,患者的頭部、頸部和身體處于同一軸線,防止氣管套管移動、脫出。
2.2 氣囊的管理 臨床中確認氣囊壓力的方法通常有指觸法、氣囊壓力表測量法(cuff pressure measurement, CPM), 最小漏氣技術以及最小閉合技術方法。在對氣囊壓力進行測量時,最好使用氣囊測壓注氣表,通常應該保持在20至30cmH2O。機械通氣患者,每4個小時校正1次,保持氣囊充盈狀態,并發癥的發生機率也就降至最低。
2.3 氣道濕化 (1)選擇的濕化液主要包括生理鹽水、蒸餾水以及碳酸氫鈉等。在進行循證護理的過程中,我院選用0.45%的氯化鈉100ml加5%碳酸氫鈉25ml,配置成1.25%的碳酸氫鈉稀釋液,通過堿性溶液皂化功能,氣道局部形成弱堿性環境,使痰痂軟化、稀薄,便于吸出,另外弱堿性環境可以預防真菌、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等,這樣可對肺部感染進行有效預防。生理鹽水在呼吸的過程中會出現蒸發的情況,氣道出現高滲環境,痰液脫水而變得黏稠,無法咳出,而0.45%的氯化鈉屬于低滲溶液,符合氣道滲透壓,有助于纖毛運動活力,臨床應用效果是十分顯著的。(2)在進行氣道濕化時,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三種,即氣道內間斷滴入法、超聲霧化法以及氣道內持續泵入法。本院在展開循證護理的過程中,選用精密輸液器持續氣道濕化法。將濕化液與一次性輸精密液器相連接,頭皮針刺入到輸氧管當中,與末端保持10cm 的距離,并使用膠布纏繞固定,繼而將氧氣管置入到氣管導管中,調節滴速5至10mL/h,確保濕化液與氧氣同時吸入到氣管當中,持續濕化氣道。需要提醒的是,要依據痰液黏稠度來對速度進行調節,確保不會出現嗆咳的狀況。
2.4 吸痰管理 吸痰必須要保證無菌操作,而且操作要符合規范要求,每次吸痰的時間要精準控制在15s之內。吸痰前選用適宜的吸痰管材料,直徑是人工氣道內徑的一半以下,遠端側開口,在插入吸痰導管時,要對插入的深度予以控制,在氣管插管長度上增加1cm,減少對氣管黏膜的損傷。如果患者的口鼻有大量痰液,則要先進行抽吸,然后更換吸痰管對套管處的痰液進行抽吸,這樣可保證不會發生局部壓力過低的情況,痰液進入到氣管套管中,增加感染的機會。
2.5 人工氣道患者口腔護理 口腔內致病菌定植,是發生感染的高發因素,臨床使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沖洗及常規的口腔護理方法,洗必泰漱口液沖洗方法達到清洗口腔、減少異味的作用,但保持口腔濕潤環境和適宜的PH環境,減少致病菌的定植,還需在臨床進行深入研究。使用雙層的生理鹽水紗布來對氣管套管進行覆蓋,保證氣管中不會吸入灰塵、異物,減少感染的發生。
2.6 脫管預防 在進行防脫管護理時,主要采用的措施有以下幾點:(1)加強早期觀察,依據頸部出現的變化對縛帶予以適時調整,臨床改進頸部固定帶材質應用彈性軟管固定,緩沖了頸部活動后對管道的牽拉。(2)使用呼吸機的患者,選擇適宜的螺紋管長度,合理調整支架高度,及時傾倒集水,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脫管。(3)兩人完成患者翻身叩背,保持頭頸部和氣管導管的活動一致。(4)如果患者呈現煩躁狀態,則要對四肢或胸部進行約束帶固定則要進行必要的約束,或者是使用鎮靜劑。
出現氣管切開脫管情況時,必須要沉著應對,如果氣管切開已有7天以上,使用床旁備用鉗子插入瘺口,同時在無菌操作下將套管插入氣管,在第一時間告知醫生。
3 討論
采用循證護理方法,對48例建立人工氣道患者進行有效的循證護理干預,減少了并發癥,無1例由于護理不當引起的意外脫管、氣道阻塞、窒息、氣管漏等并發癥,使護理活動由被動變主動,促使護理人員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主動地查閱文獻,通過討論制訂出最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案,在此次循證護理實踐中,發現在各個護理環節中有許多問題都有待深入研究。循證護理的實踐是最好的臨床護理實踐,強調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點,將科研結果與臨床經驗、患者需求相結合,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宋麗萍.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2):249-250.
薛玉蕾.循證護理在危重患者人工氣道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探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9):228-229.
蔡育麗.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8,16(07):814-8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