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循證護理在預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合并深靜脈血栓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干預在預防深靜脈血栓方面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2.33%)低于對照組(20.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67%)高于對照組(86.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能夠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發生,且患者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循證護理;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8.061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8-018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hip arthroplast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to compare th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3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9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67%)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6.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has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Hip replacement surgery;Evidence-based nursing;Deep vein thrombosis
  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常見手術類型,該手術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常見并發癥,有研究顯示下肢深靜脈血栓在髖關節置換術后發生率達到50%以上,導致患者行動障礙、患肢疼痛,嚴重者可引發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1]。所以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對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存質量意義重大。本文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天津市寧河區蘆臺醫院收治的86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41~84歲,平均年齡(63.84±3.73)歲,其中9例合并高血壓、6例合并糖尿病;觀察組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42~85歲,平均年齡(64.26±3.69)歲,其中8例合并高血壓、7例合并糖尿病。納入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ICD-10[2](國際疾病分類)中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頸骨折、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及髖關節發育不良等診斷標準;排除標準:術前使用抗凝藥物者、合并血液疾病者、術前確診有肺栓塞者及深靜脈血栓者、住院期間有活動性出血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給予患者連續硬膜外麻醉,協助患者擺放健側臥位,于大腿外側及臀部做切口,逐層剝開組織,將髖關節顯露出來。對股骨頸截骨后將股骨頭取出,將臼杯植入并固定,然后將股骨柄假體植入,檢查安裝情況后,沖洗清理,最后縫合,術后常規給予早期抗凝治療[3]。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含抗凝藥物用藥指導、早期康復訓練、密切觀察患肢皮膚顏色及腫脹情況等。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2.1詢證問題  目前,國內在髖關節置換術應用方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由于此類手術患者多為老年人,機體抵抗力、免疫力較差,加之手術存在一定的創傷,術后恢復慢,因此術后患者容易出現相關并發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4]。基于此,本組研究主要針對髖關節置換術后對護理措施如何有效應用,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進行預防。   1.2.2循證支持  對加入循證護理小組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含下肢深靜脈血栓、髖關節置換術及護理措施等內容,可通過互聯網在諸多大型數據平臺查詢資料,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最終得出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因素:高血凝狀態、靜脈壁機械性受損及靜脈血流滯緩[5]。
  1.2.3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術前對患者及家屬加強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導,結合患者認知程度、文化程度、心理情緒等因素,由護理人員選擇適合的方式,對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機制、危險性、原因及預防措施等進行講解,讓患者正確對待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關注[6]。要求患者家屬術前為患者準備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等含量高的易消化食物,確保術前患者機體能夠達到最佳手術狀態,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的更好恢復。②術后護理:〇a術后功能鍛煉。術后待患者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指導,早期進行被動、主動肢體功能鍛煉,如下肢肌肉收縮鍛煉、腿部肌肉按摩、踝關節及膝關節活動等,每間隔3 h鍛煉一次,每次不低于5 min。結合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遵醫囑對運動量、運動方式進行調整。加強肢體運動有利于血液循環加速,預防高血凝、血流滯緩,避免患肢水腫,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進行預防。〇b預防靜脈壁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與靜脈壁損傷有直接關系,因此患者康復期間,在用藥選擇方面,盡可能的不適用刺激性強的藥物,同時在穿刺時,保證一次穿刺成功率[7]?!餭術后密切觀察患肢。對術后患者肢體疼痛、腫脹、發紅變粗等情況需密切關注,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告知醫生處理。如果患者術后出現心情焦慮、胸部疼痛、胸悶氣短等癥狀,則可能發生肺栓塞,需及時診斷并處理?!餯輔助康復器械使用。術后患者康復期間,可給予間歇充氣加壓裝置使用,該裝置能夠加速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對血液高凝狀態進行改善,緩解血液滯留,與血栓預防效果較好。○e抗凝藥物使用。骨科大手術后,給予患者抗凝藥物使用,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預防非常必要。用藥遵醫囑給予口服或注射方式。如術后可給予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術后10~24 h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調整用藥劑量?!餱出院指導。出院時,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叮囑,要求患者加強下肢運動功能鍛煉,減少臥床時間,在鍛煉過程中,使用彈力繃帶,對出院后發生的任何異常情況,要及時來院觀察,叮囑患者定期來院復查。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對比;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統計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分及以上)、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以下),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對比  術后觀察組中僅1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33%;對照組有9例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0.93%。觀察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改變,導致臨床中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發育不全、股骨頭壞死等疾病發生率也升高,而在對此類疾病治療中,臨床中通常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8]。該手術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是高發并發癥,隨著手術數量的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在臨床中發生率也呈增長趨勢,輕者影響患者的行動能力,重者則誘發肺栓塞,直接危及患者生命[9]。所以,如何預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除了術后常規給予患者抗凝治療外,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對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臨床護理方法中,循證護理屬于常用方法,也稱為求證護理或實證護理,是通過對臨床專家的研究及文獻檢索,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及愿望,提高護理質量,實現最佳的護理效果。現階段,在骨科臨床中,循證護理的應用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10]。但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預防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目前還不多,所以本次研究針對髖關節置換術應用循證護理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應用循證護理,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僅為2.33%,低于對照組的20.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代梅皎[11]研究中顯示,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加強手術室護理干預,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僅為3.42%,與本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67%)高于對照組(86.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應用循證護理不但能夠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有效預防,同時也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實際應用循證護理中,通過互聯網在數據庫內檢索關鍵詞,檢索的資料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需要結合臨床專家研究成果,對檢索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同時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12]。在具體護理措施實施中,除術后早期給予抗凝治療外,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與患者肥胖、糖尿病、慢性靜脈炎等高危因素也有關,通過在飲食護理、早期活動的基礎上,對慢性靜脈壓進行預防、積極減重,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進行治療,也是對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發生,提高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鄒莉.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208-209.
  [2]黃婷婷.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305-307.
  [3]陸瑾.循證護理在人工置換髖關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52):152.
  [4]張海燕.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行髖關節置換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6):82-83.
  [5]王霖,李卉,周力克,等.心理護理干預在老年人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35):172-174.
  [6]張于梅,陳鈴,何姚婷.預見性護理在預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4):100-102.
  [7]劉芝靜.優質護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心理狀態、疼痛程度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22):171-172.
  [8]石燕.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有效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29):137-139.
  [9]繆曉雁.護理干預對預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1):1882-1883.
  [10]夏麗.健康教育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7):217-218.
  [11]代梅皎.積極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8):152-153.
  [12]曹平.循證護理預防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系統醫學,2017,2(19):150-152.
  收稿日期:2019-3-5;修回日期:2019-3-15
  編輯/杜帆作者簡介:史娜(1981.12-),女,天津人,本科,護師,主要從事手術室護理研究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17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