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醫學論文  > 
  • 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預防婦科盆腔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

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預防婦科盆腔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針對實施婦科盆腔術治療患者給予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方法 120例需行婦科盆腔術治療患者, 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施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焦慮評分、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00%高于常規組的75.00%、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1.67%低于常規組的11.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6.01±1.09)d短于常規組的(9.65±3.24)d、焦慮評分(66.20±2.17)分低于常規組的(71.24±3.5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實施婦科盆腔術治療的患者在圍術期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能顯著減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促進患者預后, 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婦科盆腔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97
  婦科盆腔術屬于臨床中用于治療各種盆腔疾病的有效治療方式之一, 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手術治療后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患者極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1], 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康復。因此有效的護理手段尤為重要, 為了分析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婦科盆腔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 本院針對收治的實施婦科盆腔術治療的婦科盆腔疾病患者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需行婦科盆腔術治療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常規組患者年齡22~56歲, 平均年齡(39.25±3.46)歲;其中, 盆腔清除術治療患者11例, 卵巢手術治療患者15例, 輸卵管手術治療患者16例, 子宮手術治療患者18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57歲, 平均年齡(39.33±3.59)歲;其中, 盆腔清除術治療患者12例, 卵巢手術治療患者14例, 輸卵管手術治療患者15例, 子宮手術治療患者1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施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術前預防性護理干預:術前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 術前12 h禁食禁水, 給予相應的補充血容量、留置導尿管及灌腸處理, 術前針對患者實施術前心理疏導, 給予患者正性暗示, 詳細為患者介紹疾病、治療過程、治療意義及預后等相關知識,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動交流關系, 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提高患者的正確認識及認知, 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②術中預防護理:術中動作輕柔, 及時調整患者的體位, 給予患者隱私護理及保暖護理, 給予患者保暖毯蓋住非手術部位, 針對需要靜脈輸注治療及沖洗盆腔的患者實施加溫沖洗液及注射液的處理, 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 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及時實施針對性護理。③術后預防性護理:術后6 h內去枕平臥, 將病房內溫度控制在26℃左右, 術后6 h指導患者家屬為患者實施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的按摩處理, 加速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液的回流, 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仔細觀察患者術后恢復階段下肢的皮膚溫度、下肢是否出現腫脹現象、皮膚顏色是否正常、患者的主觀感覺等指標進行嚴密觀察, 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處理, 指導患者術后多飲水,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減少患者由于手術導致的體液丟失過多導致的機體高凝狀態而出現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現象。術后6 h后指導患者緩慢下床活動, 針對患者的術后情況選擇是否穿彈力襪, 給予患者下肢淺靜脈適當的壓迫, 增加患者下肢靜脈的血流量及活動量, 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飲食方面給予患者新鮮蔬果、易消化的食物, 指導患者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減少由于便秘導致的腹內壓升高后產生的下肢靜脈回流現象, 還應為患者實施相應的疼痛轉移疏導, 告知患者術后疼痛屬于正常現象, 適當給予患者鎮痛藥物進行止痛治療, 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焦慮評分、住院時間。焦慮評分[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判定, 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焦慮程度越嚴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00%高于常規組的75.00%、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1.67%低于常規組的11.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和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6.01±1.09)d短于常規組的(9.65±3.24)d、焦慮評分(66.20±2.17)分低于常規組的(71.24±3.56)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實施婦科盆腔手術治療后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 下肢深靜脈血栓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 主要是由于血流緩慢、高凝狀態及靜脈壁損壞等導致[3], 實施盆腔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由于血流緩慢、術后血液的高凝狀態等均會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主要原因是由于婦科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對血管壁造成一定損傷及手術范圍較大等因素導致下肢肌肉處于松弛狀態[4-6], 血流動力學緩慢, 因此實施有效的預防護理尤為重要。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主要是指在術前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 提高患者的認知, 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 術中避免下肢長時間下垂及受壓, 減少對靜脈血管的機械損傷[7-9], 盆腔手術治療患者圍術期預防性護理主要針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術后疼痛護理、預防并發癥的護理等護理干預, 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減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 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促進患者預后[10]。
  綜上所述, 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婦科盆腔手術治療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 能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伍香姑. 婦科盆腔手術圍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 實用臨床醫學, 2014, 15(1):118.
  [2] 黃伶俐. 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5):136-137.
  [3] 吳春蓮. 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7):4205-4206.
  [4] 范玲, 向江霞. 婦科盆腔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研究. 心理醫生, 2016, 22(9):8-9.
  [5] 康鐵焱, 李曉娟. 圍手術期系統護理干預預防婦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觀察.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32):3629-3631.
  [6] 林素琴, 林劍芳, 洪飛. 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2):136-137.
  [7] 吳泉玲. 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中國當代醫藥, 2015(7):174-176.
  [8] 韓樹梅. 分析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于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2):104.
  [9] 孫艷芳. 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對預防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5(6):104-106.
  [10] 陳亞林. 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 現代養生, 2015(2):166.
  [收稿日期:2018-07-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5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