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手術室術中預防性護理對降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效果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觀察手術室術中預防性護理對降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手術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手術室中是否行預防性護理干預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未行預防性護理)與實驗組(40例:行預防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0.00%)明顯低于對照組(7.50%),P<0.05。結論: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手術室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未行預防性護理干預而行常規護理干預患者。
  [關鍵詞]手術室;預防性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237—02
  手術治療屬于侵入性治療,一般情況下術中需行麻醉,患者術后需長期臥床,在手術刺激下機體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極大程度增加了個體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因此對于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行下肢深靜脈血L栓預防性護理干預對提升手術治療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義[1。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40例未行預防性護理而行常規護理手術室手術患者與40例行預防性護理手術室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從而論證手術室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手術患者按照手術室中是否行預防性護理干預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未行預防性護理)與實驗組(行預防性護理),實驗組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比例為1:1,年齡在26歲至72歲,中位年齡為(43.52±1.52)歲。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比例為11:9,年齡在25歲至71歲,中位年齡為(43.55±1.51)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各方面資料數值不存在統計學差異,不具有可對比性,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入院需行手術治療,患者、患者家屬在獲悉本次研究目的、內容后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征得醫院倫理會同意。排除標準:(1)排除既往有血管病變、血栓史以及凝血功能障礙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系統功能異?;颊?。(3)排除合并意識功能異?;颊摺#?)排除合并傳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患者術前護理人員協助患者行各項檢查以及術前準備,術中、術后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征,術后根據患者營養狀態以及飲食喜好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為患者提供潔凈、舒適的病房環境。
  1.3.2實驗組(預防性護理干預):(1)穿刺選擇:術中盡量行上肢穿刺,避免下肢多次穿刺從而加大患者下肢靜脈血管損傷程度。(2)術中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患者血液丟失情況并及時輸血,避免患者術中失血過多,血容量不足致使手術患者體內凝血酶物質大量激活并釋放以至血液粘稠度增加。(3)護理人員協助患者佩戴間歇式充氣壓力儀,通過使用該裝置使患者術中下肢靜脈保持完全排空狀態直至重新充盈,若手術時間超過2h,可于手術中途間歇半小時左右;除此之外,對于平臥位手術患者,護理人員可適當抬高下肢使患者膝關節呈屈曲狀態,而后對手術患者小腿正、后、內側、外側等方面進行按摩,每次按摩持續時間應控制在12分鐘。(4)手術室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術中應取舒適手術體位,盡量減少患者雙下肢外展角度,并于患者胭窩處適當放置棉墊以保護胭靜脈。手術結束后醫護人員在搬運患者的過程中應盡量保持平穩,除此之外,密切監測患者生命指征。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若患者術后下肢腫脹、皮膚發硬,活動后腫脹、皮膚發硬癥狀明顯加重,沿患者細致血管可觸及條索狀血栓且局部皮溫低于正常水平,足背動脈波動減弱甚至消失,相關凝血指征數值均超過正常水平。
  1.5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 21.0統計軟件包,結果中以(%)表示的相關計數數據,兩樣本百分數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共有0例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對照組共有3例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實驗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屬于外科手術較為常見的術后并發癥,本病的發生與下肢深靜脈血管損傷,患者術后長期臥床以致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凝血因子被激活且大量釋放,致使下肢深靜脈中血小板等物質凝結、沉積在下肢深靜脈內壁,若下肢深靜脈血栓未及時給予有效處理血栓可經血管內膜化,從而影響下肢遠端組織灌流,患者出現下肢腫脹、疼痛,甚至遠端組織壞死、肺栓塞等危重癥[2.3]。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即術中及時輸血以避免血容量降低激活凝血因子,給予患者術中、術后舒適體位護理,并通過間歇式充氣壓力儀以及局部按摩等方式促進患者術中下肢靜脈血流[4]。本次研究顯示給予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的實驗組無患者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圍術期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術后有3例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對照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于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邱月泉,胡春華,馮虹,等。手術室術中預防性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6,22(2):206—208.
  [2]瞿國霞.流程管理法在高危下肢深靜脈血栓產婦預防性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8):791—793.
  [3]水向梅,許睛.用預防性護理對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預防其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3):207—208.
  [4]周紅.股骨頸骨折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對策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7):67—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5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