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急性腎功能衰竭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總結了1例急性腎衰竭(ARF)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護理要點是預防出血護理;皮膚護理;營養支持;心理護理?;颊呓涍^30天的治療和護理后好轉出院。
關鍵詞:預防出血護理;皮膚護理;營養支持;心理護理
急性腎衰竭需要被關注的并發癥有很多,如感染、心力衰竭、尿毒癥腦病、DIC[1],而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的張力性水泡是其很罕見的一個并發癥。張力性水泡形成原因常見于局部皮膚過度腫脹和受壓過久,血液循環障礙[2]。靜脈回流受阻,局部靜脈瘀血,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致表皮產生小水皰[2]。臨床表現:①輕型:表現為受壓皮膚出現單個或多個透明皰疹,皮膚較薄,浸潤較淺。若破后有淡黃色液體滲出,疼痛較輕,時有灼癢感。②重型:表現為局部腫脹明顯,患肢疼痛難忍,出現大面積的張力性水皰,大的如雞蛋殼,小的如黃豆粒,周圍紅暈,表面透明飽滿,破潰后有大量黃色液體滲出。浸潤深者有血性液,甚至表面壞死,疼痛較重[3]。出現張力性水泡若不及時處理,水泡破裂后很容易引起感染。若單純抽出水泡液體,則復發率很高。我院腎內科8月20日收治一位急性腎衰竭并發下肢張力性水泡的病人,重型張力性水泡在我科少見,護理難度較大,經過精心護理,患者張力性水泡好轉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62歲,048133,因“中下腹疼痛伴少尿、納差四天”于2017年8月20日16時34分由江濱醫院ICU轉入我院腎內科治療。入院護理評估:體溫37.6℃,血壓180/80mmHg,心率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氧飽和度98%,神志清楚,貧血貌,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左下肢明顯腫脹,膝上15cm周徑比右側大4cm,膝下10cm周徑比右側大3cm。自踝關節至膝關節上10cm出現大量水泡及皮膚潰爛,無異味,給予定期換藥,足背動脈搏動明顯,左下肢活動受限,Homans征陽性。血管彩超示:左側徑后靜脈血栓形成?;颊呷朐簳r尿量30ml/d。實驗室檢查:白細胞:21.7*109/L,白蛋白22.7g/L,血紅蛋白80g/L,肌酐378umol/L,尿素氮14.5 umol/L,谷丙轉氨酶299U/L,谷草轉氨酶484U/L。遵醫囑予萬古霉素、泰能抗感染,低分子肝素鈉、華法令抗凝,保肝護胃,輸血漿、白蛋白對癥支持治療,予保留導尿、右頸內靜脈置管及CRRT治療,共進行10次CRRT,尿量逐漸增多,8月30日尿量2300ml,肌酐104umol/L,尿素氮7.4 umol/L,醫囑予停止CRRT?;颊呋謴土己?,于9月20日出院,出院時尿量約1000ml/d,各項化驗指標正?;蜉^入院時明顯改善。
2護理
2.1預防出血護理2.1.1使用抗凝劑的護理 患者肝功能異常,以及血液透析中肝素的應用,抗凝治療后的出血發生率會明顯增高[4]。積極采取干預護理措施,預防出血的發生:在患者床頭放置“抗凝高風險監護”標識牌,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剖抑贫鼓齽┢は伦⑸溆涗泦?,
內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年齡、住院號、診斷,皮下注射抗凝劑藥物名稱、注射時間、部位及劑量,是否使用其它口服抗凝劑、抗血小板藥物,以及注射者簽名,夾在病人床尾,規范抗凝劑使用流程,通過該表提醒下一班護士密切觀察患者皮膚粘膜、靜脈穿刺處、大便顏色等,及時發現出血并發癥,以便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增加患者用藥安全性。關注患者的凝血指標,口服華法林期間保持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在2.0~2.5,當凝血酶原時間超過正常的2.5倍、凝血酶原活性降至正常值的15%以下或出現出血癥狀,立即停藥[5];每4h觀察1次患者下肢皮膚溫度、顏色變化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每8h測量并記錄雙下肢周長1次,以判斷血栓變化。比較雙下肢周徑時減去敷料的厚度(敷料的厚度=包扎時腿圍周徑差-未包扎時腿圍周徑差);指導患者避免進食卷心菜、菠菜、白菜等[5]。9月8日患肢腫脹減退,無疼痛,彩超顯示:左側徑后靜脈再通無返流,雙下肢周長恢復一致,未發生出血并發癥,各項凝血指標均波動在理想范圍內。
2.1.2預防穿刺點出血護理 本患者右頸內靜脈置管后穿刺點少量滲血,用一次性無菌治療巾包裹小沙袋置于無菌敷料上壓迫止血,一小時后滲血停止,更換敷料時靜脈穿刺點用一大小適宜的脫脂棉球壓迫,預防再次出血,每兩天更換一次,每班做好交接班,局部使用絲巾加以美化和固定;外周留置針透明敷貼外用3M自粘彈力繃帶加固一圈,中間剪一1cm×1.5cm大小的棱形小孔,粘貼時小孔對對準留置針穿刺點,便于觀察,管道留置期間未再發生穿刺點處滲血;為避免反復穿刺導致皮下瘀斑或出血,與血透護士做好溝通,CRRT期間,在血液濾過管路輸入管距離動脈端紅色接口10cm處采集血樣,這樣既不會影響濾器的正常使用,又避免了頻繁采血給患者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痛苦[6]。該患者應用肝素抗凝,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不宜從血液濾過管路中采集化驗,需從外周靜脈采血,采血后延長壓迫時間至10min。
2.2皮膚護理
2.2.1水泡護理 傷口局部評估:患者左下肢高度腫脹,左下肢踝關節至膝關節上10cm大約有水泡30多個。大的水泡直徑在5×5cm,小的水泡如黃豆粒大小。未破潰的水泡充盈,呈血清性,已破潰的水泡創緣不規則,創面有萎縮及壞死的表皮,創面呈暗紅色,大量滲液,疼痛明顯。立即請壓瘡小組會診后,8月20日第一次傷口處理情況:大于等于5mm的水泡,使用0.05%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基底部抽吸泡液,并用無菌棉簽向穿刺處輕壓水泡,擠去水泡內的液體,保持水皰壁的完整,讓皰壁貼于皮膚,以預防感染,外用無粘邊的泡沫敷料吸收滲液,泡沫敷料具有快速而強大的滲出液吸收功能,可減少傷口的浸漬,通透性低,使創面保持濕潤[7]。無粘邊可以避免更換敷料時引起醫用粘膠性損傷,再用無菌紗布、繃帶包裹,避免加壓包扎,防止栓子脫落。對于直徑小于5mm的水泡,未予特殊處理,皮膚自行吸收。為減少皮膚與床單、被套的接觸,減輕疼痛,同時預防污染與粘連,用固定帶將下肢抬高,內墊軟毛巾并與制動,懸掛于支撐架上,角度30°,每隔兩小時解開約束帶十五分鐘,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在床單上放置一個自制的拱形支架,將被套覆蓋上面。8月21日第二次傷口處理情況:患肢仍高度腫脹,疼痛明顯,滲液較前稍有好轉,繼續使用泡沫敷料吸收滲液。 2.2.2感染創面護理 急性腎衰期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加之張力性水泡致皮膚破損。8月30日第六次傷口處理情況:患肢仍高度腫脹,創面出現大量黃色分泌物,有異味,用0.9%氯化鈉溶液徹底沖洗傷口,用無菌棉簽應用十點取材法走“之”形涂抹,時間30s,擠出組織內部的滲液。患肢分泌物及痰培養均提示醋酸鈣不動桿菌,白色假絲酵母菌感染,多重耐藥,遵醫囑予調整抗生素治療。相關研究指出,銀離子敷料能有效清除傷口感染,特別是對耐藥菌的感染清除效果顯著[8]?;颊邆谔幱?.9%氯化鈉溶液清洗后,使用銀離子泡沫敷料,抗菌,吸收滲液,外用無菌紗布、繃帶包裹。9月2日第七次傷口處理情況:患肢腫脹減輕,皮膚張力下降,疼痛減輕,傷口局部干燥,無異味。更換敷料時,使用無菌生理鹽水對發生粘連的地方進行濕潤,等自然脫落。后改用銀離子油紗換藥,保持創面濕潤平衡。9月8日傷口全部愈合,因皮膚菲薄、嬌嫩,予以純棉衣服保護,防止衣服接頭粗糙摩擦,引起不適。
2.3營養支持的護理
2.3.1急性腎衰少尿期 此期患者應保證攝入足夠的熱量,改善營養不良,糾正負氮平衡,給予患者三升袋包括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治療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證24h內勻速滴入。患者適應后,逐日提前1h-2h,習慣后在12h輸完。在少尿期間,嚴格限制水分和含鉀食物的攝入,“量出為入”。遵醫囑給予重組人促紅素10000U皮下注射,1次/周。為保證藥效,避開CRRT時間。調整輸液順序,輸注白蛋白時,先輸注三升袋。
2.3.2急性腎衰多尿期 住院第十一日,患者急性腎衰竭進入多尿期,尿量在2000ml/d左右,電解質示:患者血鉀、血鈉在正常值低限,為預防低鉀、低鈉血癥的發生,指導患者早餐加杯淡鹽水,每天加一杯橙子和香蕉榨成的果汁,關注患者血液生化結果。此期,患者未出現低鉀、低鈉血癥。
2.3.3急性腎衰竭恢復期 住院第二十日,患者急性腎衰竭進入恢復期,此期為患者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加快體內修復過程,以優質蛋白為主,早餐為雞蛋、牛奶、一個饅頭,午餐和晚餐增加瘦肉和魚肉的攝入。出院前,患者血紅蛋白103g/L,白蛋白31g/L。
2.4重視人文關懷和心理支持 患者經濟條件較差,病程長,心理壓力巨大,對預后及治療過程非常擔心,缺乏信心。一直在說:“我這病要花多少錢啊,我看不起,也看不好了,我要回家”。醫護人員及時將好轉的化驗指標告知患者及家屬,并且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新型敷料的特點及作用,鼓勵其配合治療,使之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每次換藥請家屬觀看,讓其感受傷口愈合的進展。護理她的床位護士相對固定,增加其信任感,同時固定床位護士能熟悉傷口換藥流程,從而減輕焦慮、恐懼心理。告知患者已向醫院申請了困難補助,減輕其經濟負擔,并且避開患者交代費用,盡量避免患者知道真實情況。錄制患者孫女的視頻給其觀看,告訴患者家里還有一個可愛的孫女在等著她,給患者情感支持,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小結
3.1本病起病急、發展快、病情危重,在急性腎衰竭少尿期及時給予CRRT,可明顯改善患者腎功能,此患者合并重型張力性水泡,水泡面積大,營養狀況較差,尤其應注意患肢的護理,應預防性的使用銀離子敷料,以減少感染發生率。同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因長時間的焦慮、恐懼心理,會使機體免疫功能受損,從而間接地影響傷口愈合。
3.2在使用達肝素皮下注射時,我們制定了抗凝劑皮下注射記錄單,每次注射時進行評估,規范了抗凝劑使用流程,增加患者用藥安全性,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11
[2]馮睿,王健偉,高菲,等.膝關節置換術后廣泛性張力性水皰患者的護理體會[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4,35(3):176-177.
[3]蔡麗月,張力性水皰的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15,No.19619:168.
[4]楊柳,許雅靜,葉嚴麗,金璇.集束化護理方案在CRRT風險控制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v.22;No.38008:89-90.
[5]沈鳴雁,陳亞紅,鮑春香.1例腎病綜合征合并腹主動脈栓塞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v.4912:1521-1523.
[6]潘夏蓁,林碎釵,屈敏吉,等.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中管路采血對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1107-1108.
[7]黃蕾,劉立寶,胡愛玲.泡沫敷料預防高危風險患者壓瘡的Meta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4,v.2912:75-78.
[8]郭春蘭,屈紅玲,付向陽.銀離子藻酸鹽抗菌敷料治療Ⅲ級糖尿病足傷口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4,21(19):61-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