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闡述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措施,觀察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骨科大手術患者作為樣本,隨機分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觀察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中,術前為(9.52±0.15)分、術中(9.13±0.02)分、術后(9.10±0.15)分、出院(9.28±0.17)分,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住院中者為0,發生于住院后者占2.13%,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有效率100%,患者滿意度97.87%。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中,術前為(7.48±0.25)分、術中(7.88±0.10)分、術后(6.89±1.02)分、出院(6.08±0.03)分,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住院中占6.38%,發生于住院后者占12.77%,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有效率66.67%,患者滿意度85.11%。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結論:實施預見性護理,有助于降低骨科大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關鍵詞】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預見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2
前言:骨科大手術患者,術后需臥床,下肢靜脈回流減緩,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較高。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病后,一旦栓子脫落,極易誘發各器官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有研究指出,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科大手術患者中,隨機選取94例作為樣本,闡述了預見性護理的方法,觀察了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性別:男/女=27/20,年齡(58.79±9.41)歲,手術類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34例、骶骨腫瘤切除術12例、其他1例。對照組性別:男/女=26/21,年齡(59.60±8.12)歲,手術類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33例、骶骨腫瘤切除術12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每隔2h按摩一次下肢,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骨科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宣傳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相關知識,輔助患者練習床上被動運動,練習床上排便,提高患者術后的護理依從性,預防并發癥。(2)術中護理:護理人員應密切配合術者完成手術,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避免雙下肢長期保持同一體位,以免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可能。(3)術后護理:骨科大手術后,應抬高患肢,避免于小腿下墊軟枕,以免阻礙靜脈回流。麻醉作用消失后,護理人員應輔助患者做踝關節、膝關節被動屈伸活動,向心性按摩各部分肌肉,10min/次?;颊咝g后應多做深呼吸,主動進行患肢抬高或肌肉收縮訓練,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如病情允許,應及早下床活動。此外,護理人員還可囑患者穿著彈力襪,壓迫淺靜脈,增加回流量,預防血栓。針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高?;颊?,應采用下肢靜脈泵護理,利用機械的壓力,促進血液回流,或予以肝素等藥物進行抗凝治療,對并發癥進行預防。針對已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者,應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并嚴密監測患者有無牙齦出血等反應,一旦發現出血現象,需及時停藥。(4)出院時:當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應囑其避免長期臥床,應適當活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中,術前為(9.52±0.15)分、術中(9.13±0.02)分、術后(9.10±0.15)分、出院(9.28±0.17)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觀察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住院中者為0,發生于住院后者占2.13%,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有效率100%,患者滿意度97.87%,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骨科大手術后,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原因,與靜脈血流減緩、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有關。導致靜脈血流減緩的原因,與患者肢體長期處于被動體位、長期臥床有關[1]。靜脈壁損傷的發生,多由肢體長期扭曲,反復脫位,以及術中操作所致股靜脈損傷所導致。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血液常處于高凝狀態,血小板黏附性強,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高。常規通過按摩等方式,對骨科大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但效果欠佳。預見性護理指在分析風險誘因的基礎上,于風險發生前,對其進行干預的一項護理模式[2]。將其應用到骨科大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的降低,具有積極意義。預見性護理期間,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的自我預防意識??s短手術時間,可避免肢體長期處于被動體位。術后通過按摩、抗凝、康復訓練等途徑進行護理,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縮短康復所需時間,預防靜脈壁損傷,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可避免患者于出院后長期臥床,改善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實施預見性護理,有助于降低骨科大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病情康復。
參考文獻
李干紅.探究全方面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5):278+290.
陳慶,應文魁,陳黎.骨科創傷手術患者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5):98+1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