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圍產期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究圍產期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80例剖宮產產婦,分為兩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40例采用圍產期護理干預作為研究組,比較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下肢深靜脈血栓2例,占5.0%;下肢腫脹5例,占12.5%;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8例,占20.0%;下肢腫脹12例,占3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率對比中,研究組(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剖宮產產婦中給予圍產期護理干預,能夠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有效的預防,減少發生率,改善產婦預后,護理滿意率顯著上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圍產期護理干預;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作用
  隨著醫療技術飛快發展,剖宮產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比較廣泛,現在越來越多的產婦愿意選擇剖宮產[1]。但是剖宮產后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由于產婦平臥時間較長,下肢深靜脈發生率較高,其屬于常見并發癥。主要臨床表現為行走困難、下肢腫脹、疼痛等,會對產婦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2]。為了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需要給予較好的護理干預,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提高預后效果。對80例剖宮產產婦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80例剖宮產產婦,入選時間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分為兩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的作為對照組,40例采用圍產期護理干預的作為研究組。對照組中,平均年齡為(28.9±2.4)歲;平均孕周為(39.6±2.3)周;經產婦22例,初產婦18例。研究組中,平均年齡為(29.2±2.6)歲;平均孕周為(38.4±2.1)周;經產婦23例,初產婦17例。一般資料對比發現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應用在對照組中,圍產期護理干預應用在研究組中,具體如下:
  1)術前護理:在孕期,需要了解產婦是否有靜脈血栓史,對其凝血功能、靜脈曲張、糖尿病等情況進行檢查,給予定期孕檢,及時發現并發癥,并給予對癥處理[3]。在剖宮產前,需要告知產婦相關知識,對剖宮產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了解,尤其是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原因、預后效果、預防措施等進行詳細講解,提高產婦認知程度,引起重視,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另外,需要對產婦的心理進行詳細了解,加強與產婦溝通,了解其內心感受與需求,并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告知產婦剖宮產流程、術后并發癥、預后效果等,讓產婦對其具有一定的了解,緩解不良情緒,并確保產婦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2)術中護理:需要在進行剖宮產的時候選擇合理的體位,避免頭高足低的體位,在靜脈穿刺的時候盡量選擇上肢,避免同一靜脈反復穿刺。在靜脈滴注的時候需要確保低濃度,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護理人員需要配合醫生,并及時注意產婦體征,避免出現異常現象。
  3)術后護理:需要對產婦體位進行干預,將肢體抬高,確保肢體超過心臟平面30cm,以便促使靜脈血液回流。并對皮膚進行干預,避免局部皮膚壓迫與壓瘡的發生。并對產婦進行運動指導。對足背與踝關節進行適當的伸展,確保與腿部處于一條直線。踝關節給予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進行屈膝與伸膝練習[4]。需要告知產婦盡早下床活動,可以適當開展床邊站立、行走等練習,需要對練習時間進行合理控制。需要指導產婦定期翻身,對下肢進行按摩處理,促使血液循環,在術后24h需要告知產婦下肢抬高練習,促使血液的循環回流,對并發癥進行有效的預防。另外,飲食中,需要避免高脂肪與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有效的預防。盡量少食用動物內臟與雞蛋黃,多食用膳食纖維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確保易消化,少食油膩食物。需要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需要對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與下肢腫脹情況進行了解與記錄,并采用護理滿意率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為不滿意、一般滿意與非常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與下肢腫脹對比
  研究組下肢深靜脈血栓2例,占5.0%;下肢腫脹5例,占12.5%;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8例,占20.0%;下肢腫脹12例,占3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率對比
  在護理滿意率對比中,研究組(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在臨床上靜脈血栓屬于常見病,發生率較高,治療存在一定的難度,通常發病部位為下肢。近年來,剖宮產率不斷上升,其并發癥發生率也在不斷增加,其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需要引起重視。針對該病的發生原因,其主要包括血管內膜損傷、血流速度過緩、血液高凝等。在臨床上對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沒有特效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5]。而剖宮產產婦發生該病的主要原因為產婦術后需要臥床休養,沒有進行有效的運動,長期臥床導致血流瘀滯。針對這一問題,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
  圍產期護理干預主要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執行,貫穿在產婦分娩的整個過程中。能夠對產婦的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并對其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進行有效的判斷,及時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取得良好的預后效果。將圍產期護理干預應用在剖宮產產婦中,其護理效果較好,能夠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顯著降低,提高護理滿意率。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產婦中給予圍產期護理干預,能夠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有效的預防,減少發生率,改善產婦預后,護理滿意率顯著上升,臨床上的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錢晶晶,馮娟,劉芙玲,等.圍產期護理輔以中藥對預防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J].環球中醫藥,2015,12(S2):897.
  [2] 張喜維,耿麗艷,高潔,等.物理性預防結合特殊護理對血栓前狀態孕婦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6,15(11):868-871.
  [3] 劉婉婉.行為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手術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15(01):85-87.
  [4] 李宏偉.階段性護理干預模式對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14,13(16):1989-1991.
  [5] 屈勤芳.圍產期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17):100-1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2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