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措施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措施。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手術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0例,術前評估、宣傳教育,術后對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表現進行觀察。結果: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發生深靜脈血栓患者1例,經積極治療后無并發癥。結論:在手術治療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對其配合積極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關鍵詞】 老年人;深靜脈血栓;下肢骨折;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182-02
前言
在術后常見并發癥當中,深靜脈血栓為其中之一,多發生于下肢[1]?;颊哐涸谏铎o脈腔內發生不正常凝結現象,形成血栓,進一步引起患者血管堵塞.深靜脈血栓屬于一種靜脈回流障礙疾病,由于老年人生理特點,深靜脈血栓在老年患者當中多發,患者以淺靜脈擴張、腫脹及疼痛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功能障礙情況[2],引起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本文選取我院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時間為2017年8月-2018年8月。60例患者中,男43例,女17例;最高年齡84歲,最低年齡55歲,平均年齡(64.34±2.19)歲。其中8例為股骨干骨折、10例為股骨頸骨折、12例為脛骨干骨折、13例為股骨粗隆間骨折、5例為脛骨平臺骨折、其他12例。15例實施全麻,45例采取硬膜外麻醉。手術持續時間為半小時至五小時。臥床時間最短四天,最長三十六天。
患者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3]:
納入標準:
(1)年齡在55歲至84歲之間。
(2)患者及患者家屬同意、知情。
排除標準:
(1)年齡低于55歲、超過84歲。
?。?)家屬不能配合完成此項研究。
1.2 方法 護理干預方法:
?。?)心理干預:老年患者骨折后,患者及其家屬往往存在較多的顧慮。護理人員應加強與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交流,緩解其擔憂、緊張等心理,以提高治療配合度。同時護理人員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在術前,向其耐心講解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危害與可能性,以及預防發生措施,讓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及其家屬有心理準備。
(2)積極治療、穩定原發疾患:老年患者大多會合并呼吸系統、心腦血管及代謝異常方面的疾患。對老年患者原發疾患進行積極治療、穩定,是預防深靜脈血栓發生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手術前,護理人員應保證患者原發疾患有所緩解,并穩定一段時間。老年患者穩定的原發疾患往往因手術等因素,出現突然復發或加重情況,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出具有針對性、更加詳細的護理計劃。
?。?)患者患肢正確體位擺放:由于麻醉、手術等原因,會引起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周圍血管發生擴張,其下肢肌肉會出現功能收縮現象,導致靜脈回流減慢,易引起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人員應將其患肢抬高于心臟水平二十至三十厘米,避免患者膝下墊枕影響小腿靜脈回流。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髂骨靜脈呈松弛不受壓狀態,具有緩解靜脈牽拉作用。
?。?)加強患者患肢主動功能訓練:護理人員應鼓勵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進行早期注定功能訓練,有利于對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有效預防。患者術后二十四小時后,護理人員應協助其展開膝關節伸區運動,以增加患者肌泵作用、加快股靜脈血流速度。護理人員應避免患者家屬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患肢進行長時間的揉捏及按摩等,防止造成血管擠壓情況,會對患者血液正常回流造成阻礙,導致血管內膜損傷幾率增加。
?。?)減少血管內膜損傷:在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實施穿刺治療或采血時,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進行。根據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穿刺部位,盡量采取上肢靜脈穿刺,保證一次成功。護理人員應避免對患者同一部位實施反復穿刺。若患者血管條件較差,可留置套管針。在穿刺時,應注意結扎止血帶時間不應過長,以減少局部、遠端血管損傷情況。護理人員應盡量避免對患者血管刺激性強、濃度高的液體,以防止患者出現血栓性靜脈炎現象。
(6)疼痛護理:術后疼痛會導致機體內腎上腺素、前列腺素及兒茶酚胺等水平升高,會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情況,增加深靜脈血栓發生幾率。自控性止痛泵可較好的控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對于不能使用止痛泵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提前為其制定出針對性疼痛治療方案。
?。?)加強生活護理:護理人員應鼓勵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叮囑其勤翻身,注意保暖,做到戒煙、戒酒。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多飲水、補充高纖維素、高蛋白等,進食低膽固醇、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新鮮蔬菜,以避免出現大便秘結現象,防止患者因用力排便導致腹壓升高,造成下肢靜脈回流受阻,引起深靜脈血栓發生。
2 結果
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僅1例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患者經治療后十七天后緩解。出院后隨訪三至六個月,未發生異?,F象。
3 討論
形成靜脈血栓主要因素為血液高凝狀態、血液滯緩及血管內膜損傷。根據有關資料表明,長期臥床、心肺功能不全、年齡、吸煙飲酒史等因素與深靜脈血栓發生存在關聯[4]。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特點,大多數患者會合并高血壓、心肺疾患、糖尿病等,導致深靜脈血栓發生幾率增高,需要對其配合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本文選取我院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進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發生深靜脈血栓患者1例,經積極治療后無并發癥。
綜上,積極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預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
參考文獻
[1] 黃鶯, 劉長俊,江雪蓮,等.骨科特殊護理預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與止血學, 2017, 23(6):1064-1065.
[2] 彭鳳, 楊敏, 楊紅勝,等. 低分子肝素鈉聯合紅花注射液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J]. 西部醫學, 2017, 29(8):1085-1087.
[3] 丁宏霞. 下肢骨折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 安徽醫學, 2017, 38(7):935-937.
[4] 許琳. 綜合干預策略預防老年Pilon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代醫學, 2018, v.46;No.298(4):97-1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4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