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型LNG接收站接船卸料效率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提高大型LNG接收站接船卸貨的操作效率及安全性,有效控制船舶在港時間,通過對比國內多家大型LNG接收站在接船卸貨操作各環節的時間,梳理出各環節耗時的影響關鍵點,并總結出推薦的操作建議,為后續投運的接收站提供參考。
關鍵詞:LNG接收站;LNG船舶;卸料操作
本文對比多個處理能力相當大型LNG接收站在接船卸料操作各環節的作業時間,結合國際通用做法和行業規范,梳理出各作業環節的關鍵點,并對LNG接收站接卸船貨提出操作建議,最終達到提高LNG接收站在接船卸料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目的。
1 LNG船舶進港卸料流程概述
石油公司國際海事論壇(OCIMF),國際油船和油碼頭安全指南(ISGTTO)和對LNG船舶進靠LNG接收站碼頭卸貨的操作流程提供了作業指引,并已在全球各國的LNG接收站推行并實施。
引航員按照計劃在指定位置登上LNG船舶開始操縱船舶,在警戒護航船的協助下,從港區主航道進入LNG接收站碼頭前沿水域靠泊,船岸雙方人員協同完成船舶定位。通過拖輪頂推,碼頭人員分兩組分別在船艏和船艉按倒纜、橫纜和頭尾纜順利完成系纜工作,系纜完成后,完成登船梯布放。通過“一關三檢”單位登輪查驗后即可啟動卸料前準備工作,包括卸料臂連接和吹掃、船岸通訊連接等。之后完成卸料臂連接、吹掃、卸前計量、緊急關斷測試、預冷工作,才具備卸貨條件。船方逐步啟動貨艙內液泵,加速階段根據LNG碼頭儲罐壓力控制流量,到達全速后,投入在線取樣裝置及在線色譜儀。降速階段前停運在線取樣裝置,之后逐步停運液泵。完貨后卸料臂吹掃、卸后計量、回收卸料臂及斷開船岸通訊。離泊手續完成后,引航員登輪后準備解纜離泊。
2 國內多個大型LNG接收站各作業環節時間橫向對比
我國首個LNG接收站自2006年投入使用,截至2018年底,累計有19座LNG接收站投入使用。筆者搜集其中4座規模相當的LNG接收站,選取其接卸常規船貨(14.7萬方)過程中各操作環節的平均時間,分階段分步驟作橫向對比,歸納出影響卸貨進度的因素,具體見下表。
3 LNG進靠碼頭卸貨作業操作建議
3.1 船岸兼容工作
船期計劃確認后,船岸雙方即可開展船岸兼容工作,就船岸是否匹配作最終確認,該確認是船方啟動貨物裝載的前提條件。船岸針對雙方提供的資料中不夠明確或有分歧的部分信息必須高度重視,及時澄清。特別指出的是,該兼容工作應將船舶抵港期間的水文、天氣信息予以全盤考慮。若LNG接收站認為雙方在技術和安全方面都滿足要求,及時向船方發出同意船舶靠泊的通知,船方即可啟動裝船程序。
3.2 船岸信息有效溝通
在離開裝載港后,船舶需及時向LNG接收站發送離港通知,并在抵港前72小時、36小時、24小時、12小時不斷滾動更新船舶航行情況,包括船位、航向、航速、貨艙溫度、壓力、設備是否可用等等。此外,也應該就航次卸載信息予以提供溝通,如系纜布置方案,是否需要根據在港期間天氣情況調整原有的纜繩數量或布置,計劃卸貨量(Estimated discharge quality)、留底量(Heel cargo)、最大卸料流量(Full flow rate)、是否在港期間燃燒天然氣(BOG)、是否需要變徑轉接頭(SDP)和墊片類型,變徑轉接頭在碼頭的起吊位置、船岸通訊選定連接方式,以上信息若能提前確認,可以簡化雙方在卸前會議溝通的工作量,便于其他工序,如變徑轉接頭吊裝、卸料臂連接、船岸通訊連接等工作跟卸前會議并行開展,節省時間,提高卸貨效率。
3.3 LNG船舶在港期間的天氣、水文預報信息
船舶抵港前,船岸雙方應及時掌握船舶在港期間的天氣、水文氣象預報信息,為船舶進出港、在港卸貨提供安全保障。若當值引航員獲取上述預報信息,有利于優化LNG船舶操作方案、提高船舶進出港、靠離泊的安全性。另外,船方也可以根據該預報信息優化系纜方案,如纜繩種類選擇、纜繩頭尺寸的選取、纜繩數量以及布置情況等。由于LNG接收站人員在船舶靠泊完成后,在船舶卸料平臺連接卸料臂,甚至包括吊裝和連接變徑,準確的預報信息為LNG接收站人員戶外作業提前做好準備。
3.4 制定LNG船舶進出港安全保障方案
由LNG接收站牽頭,組織引航站、海事局、港區政府交通管理中心、警戒護航船舶、拖輪、船舶代理召開船舶進出港安全協調會議,共同制定LNG船舶進出港安全保障方案,是提高LNG船舶進出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該保障方案包括交通管制時間窗口、警戒護航船舶、拖輪各自的職責、LNG船舶在港卸貨期間的值守船舶、各方的通訊方式、卸貨操作計劃、LNG接收站碼頭可接卸庫容情況、纜繩布置安排、應急處理方案、應急錨地使用計劃等內容,有效協調了港區船舶進出港計劃、海事監督、引航計劃、警戒護航計劃、系泊計劃、卸貨計劃,提高本航次船舶進出港、卸料的安全性。
3.5 嚴格執行卸貨作業方案
作為LNG接收站的重大作業之一,制定卸貨作業方案是相當必要的。該方案涵蓋LNG接收站卸料操作期間的人員準備、設備運行、卸料操作、高壓外輸、危險源分析、應急響應方案等內容,為安全卸料工作提供作業指導,在綜合考慮設備維護情況、高壓外輸需求、船貨氣質情況、船舶卸貨設備情況、天氣水文預報信息而制定的運行方案,兼顧了能耗控制、安全保障和進度控制方面的要求。
3.6 卸貨期間做好船岸聯合安全檢查工作
LNG船舶完成靠泊,船岸雙方代表在召開卸前會議后,將共同填寫船岸安全檢查表,書面確認船舶在港期間雙方各自的責任。對于協議項目(A項),應在檢查表備注欄完成注明;對于準許項目(P項)在否定情況下,未經港口當局書面準許不得作業;對于重復檢查項目(R項),雙方必須嚴格遵守,在約定的時間間隔內對項目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 3.7 配合“一關三檢”提高登輪查驗效率
由于“一關三檢”單位工作繁忙,LNG接收站需要根據LNG船舶進靠的進度預估登輪查驗窗口安排查驗工作。根據規定,碼頭方登輪作業人員只有在上述查驗工作結束后才能安排人員登輪作業,因此,及時完成查驗工作是開展卸料工作的前提,屬于相當重要的控制節點,建議LNG接收站根據系纜工作的進度不斷修正具備其登輪查驗的時間窗口,做好相關的銜接工作,提前預約“一關三檢”單位人員登輪查驗,為及早開展卸料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3.8 提高貿易計量的準確性
按照行業慣例,為確保計量的準確性,船舶的再冷凝設備(Relequifection facility)或者天然氣燃燒設備(GCU)必須處于關閉狀態。然而,上述設備的關閉也導致的貨艙內自然揮發的蒸汽(BOG)得不到有效吸收,進而破壞了貨艙內LNG的穩定性,通過借鑒國外其他接收站的操作經驗,并在國內接收站能進行操作對比,目前已逐步認可了只要GCU配有經過校準的計量儀,允許卸前、卸后計量時再冷凝設備和天然氣燃燒設備的處于同樣的運行狀態,即滿足的計量對貨艙狀態的要求,也兼顧了計量結果的準確性。
LNG接收站碼頭取樣系統的正常運行依賴卸料過程的穩定性,因此,在LNG船舶卸料流量達到穩定的滿負荷狀態,取樣系統才能投入使用,從而保證所取樣品具有代表性。此外,卸料進入全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情況,如雷電、管道泄漏、LNG接收站出現突發狀況,需要暫時中止卸料,因此取樣系統應提前退出運行,待卸料恢復并進入穩定狀態,再投入運行。
由于每艘船貨要求的計量、分析計算條款會根據買賣雙方的協商而制定,因此LNG接收站在進行每艘船貨的貿易計量計算時,可能采用不同的計算模板。LNG接收站應根據船貨所對應的LNG購銷協議或LNG加工協議中貿易計量模板進行核算,已確保計量的準確性。
4 結束語
雖然LNG船舶在LNG接收站靠泊卸料的基本流程都是一樣的,但各個LNG接收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面對的狀況也不盡相同,因而所需要的時間都有差異。通過橫向對比多個LNG接收站在接船卸貨各環節的平均作業時間,分析影響各環節進度的因素,并結合筆者在接船卸貨方面的體會,梳理出LNG碼頭接卸LNG船的操作建議,為后續即將投運的LNG接收站提供參考,并為日后對標國外LNG接收站的接船作業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顧安忠.液化天然氣技術手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陳汝夏,劉濤.LNG接收站船岸界面匹配研究[J],油氣儲運,2012,31(zl):60-63.
[3]劉昆侖.LNG接收站船岸界面ESD測試分析[J],石化技術,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