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農業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人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氣象服務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隨著各種極端天氣頻發,氣象災害對農業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氣象部門必須通過加強農業氣象服務保證國內農業經濟持續增長,為建設現代化社會貢獻力量?;诖耍槍π滦蝿菹罗r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 新形勢;農業;氣象服務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79
農業生產順利進行,不僅影響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會直接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大局。目前,對于農業生產威脅最大的就是氣象災害,因此,國家要注重完善氣象服務體系,形成科學高效的氣象災害預警機制,逐步減少氣象問題對于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為國內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1]。
1 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
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保證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重要條件。三農問題一直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中也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將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作為社會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建設。針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落后、自然災害防御能力強的特點,應加快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進程,不斷提升氣象服務的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不懈努力[2]。
我國是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因素造成的災害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不僅阻礙了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還會威脅廣大人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氣象條件對于國內農業生產的影響是巨大的,農業也是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大的產業。現代化的氣象服務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氣象災害,為農民提供有效的數據和信息,采用各種先進的預防措施來減少經濟損失。近年來,氣象服務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及時性、有效性、準確性層面仍有待提升。
2 農業氣象服務遇到的問題
2.1 農民防災意識薄弱,缺乏專業的防災知識
國內經濟發展不均衡,部分農村地區的基礎建設相對落后。農民的防災意識薄弱,加上農民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導致氣象防災工作落不到實處。相關部門對于氣服務工作不重視,有關的科普工作開展不到位,不僅沒有達到宣傳氣象防災知識的目的,還不利于整體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很多農民沒有自主學習氣象防災知識的意識,導致農業生產問題得不到科學解決[3]。
2.2 農民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相對落后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也為氣象服務提供了新的機遇,拓寬了農民獲取氣象服務咨詢的渠道,提升了氣象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但是,由于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農村留守人員的年齡偏大,對于移動互聯網的接受程度有限。農民獲取氣象服務還是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從而不利于傳遞氣象服務信息。
2.3 氣象服務產品無法滿足需求
目前,農業生產對于氣象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氣象服務部門只有不斷提升自身服務產品的質量,積極拓寬氣象信息的發布渠道,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需求。但是,國內氣象部門所能提供的服務產品形式還是非常單一,并不能滿足市場經濟和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同時,氣象服務產品的深度、廣度存在缺陷,不能完成指導農業生產的任務。
3 解決國內氣象服務問題的對策
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提升,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還能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氣象部門要加強和政府的溝通交流,逐漸加大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力度,在不斷提升氣象災害預防機制重視程度的基礎上,完善氣象災害預警響應機制,促進氣象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3.1 充分應用科學技術,提升氣象服務的準確性
實際上,氣象災害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是可以規避的,但是因為氣象信息不夠精準,氣象災害對于農業生產形成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氣象部門要加大氣象預防技術層面的研發力度,進一步提升氣象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和及時性。同時,氣象部門應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優勢,運用定點觀測和遙感觀測對氣候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憑借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氣象信息的準確性,從而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3.2 積極拓展氣象服務的范圍
氣象部門應該積極拓展農業氣象服務的范圍,同時保證農業氣象服務拓展的規范性,并在現有的服務基礎上進行優化和調整,充分運用農業氣象的數據和信息,對于區域內的天氣情況進行精準預測和分析。積極拓展氣象服務范圍不僅可以為農業生產活動提供相關的氣象信息服務,還能更好地發揮指導農業生產的價值。
3.3 加大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力度
要想進一步提升氣象災害防御效率,氣象部門必須加大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力度入手。1)氣象部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全面宣傳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由政府、氣象部門組織專項氣象減災、防災的知識宣傳活動,逐步提高農民對于氣象減災知識的認知。2)為氣象防御提供相應的條件和措施,積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氣象災害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3)在基層農機推廣站和氣象站舉辦專業的知識講座和培訓,采用多樣化形式為農民學習氣象災害防御知識貢獻力量,確保農民掌握各種先進的防災減災措施,保證農業生產順利進行。4)氣象部門要加強和其他部門的合作,積極拓寬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渠道,運用移動互聯網、電視、廣播等形式宣傳氣象減災防災知識。
3.4 搭建完善的氣象災害響應體系
在防御氣象災害的過程中,氣象部門要結合當地的工作情況,搭建以政府為主導,多個單位共同參與的應急響應體系,不斷進行預警機制升級和優化,并確保應急響應體系能夠落到實處。1)在鄉鎮基層建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工作站,設立專業的信息處理崗位,不斷完善氣象災害預警體系。2)在實際制定的過程中,要從省、市、縣等不同層面出發,加強氣象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保證氣象信息協理人員充分發揮自身職能。3)在檢測氣象災害信息時,及時在區域范圍內傳播相關信息,保證農民可以及時了解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4 結語
在新形勢下,氣象部門應充分認識到氣象災害對于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負面影響,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不斷提升氣象服務的質量。同時,氣象部門還要不斷提升氣象預報的時效性、準確性,為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國光.充分發揮氣象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職能和作用[J].浙江氣象,2016(4):56-57.
[2] 周文靜.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J].農業工程與能源,2018(16):189.
[3] 王慶生,王洪華.做好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工作的思考[J].南方農業,2015(30):34-36.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