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形勢下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自古以來,農業生產受氣象因素的影響均較大,因而做好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近年來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方向發展,對于氣象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廣泛。本文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正鑲白旗氣象局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經驗,分析了新形勢下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以供相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    農業氣象服務;問題;對策;新形勢
  中圖分類號    S1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169-01
  近年來,正鑲白旗積極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中部丘陵草原區養殖40萬只察哈爾優質肉羊,北部沙區養殖10萬頭西門塔爾優質肉牛,城鎮周邊及公路沿線養殖1萬頭奶肉兼用型良種牛,南部農區發展0.67萬hm2馬鈴薯、蔬菜、瓜類特色種植和0.33萬hm2優質高產飼草種植。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再加上正鑲白旗自身地理區域以及氣候環境的影響,該地區寒潮、暴雪、干旱、霜凍等農業氣象災害越來越頻繁,對農牧業生產的穩定性造成了不良影響。基于此,強化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就顯得特別必要[1]。新形勢下基層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氣象部門應增加關注度,針對問題找出可行性處理應對策略,以不斷提升正鑲白旗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為當地農牧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1    存在的問題
  1.1    基層氣象為農服務資金短缺
  正鑲白旗農業氣象服務屬于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包含對旗、蘇木、鎮的整體農業氣象觀測、氣象預報、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氣象科普宣傳等各個方面的內容,而這些工作均需要足夠的資金進行支撐。雖然目前各級政府已經對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開展了一些基礎建設,但是覆蓋面小,部分偏遠區域還無法得到保證,農業氣象基礎設備建設以及后期維護均未完善。
  1.2    氣象為農服務水平不高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氣象為農服務水平要求也更高。就正鑲白旗來說,近些年已逐漸構建了多樣性的農村經濟結構以及農業經濟模式,農牧業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是正鑲白旗氣象為農服務水平還未跟上現代農業生產的步伐,現階段還停留在天氣預報、氣象監測預警等服務上,還未形成標準化、高效化、多元化的氣象服務模式。在現代農業生產各個時期還缺乏科學、針對性的農事氣象預報以及農情指導[2-3]。
  1.3    農業氣象服務人才匱乏
  當前,基層氣象部門并不注重氣象服務隊伍的建設,致使氣象為農服務隊伍綜合素質較差,尤其是對農業氣候條件分析、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以及氣象防災減災等方面的能力普遍較低,這些均無法較好地滿足當前農業氣象服務的要求。與此同時,大多數基層氣象部門均存在氣象科技服務人才短缺以及流失的情況,氣象部門工作隊伍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工作隊伍專業能力較差的問題比較明顯,這些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層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2    對策
  2.1    建立健全農業氣象基礎設施
  正鑲白旗氣象局應盡最大努力爭取當地政府支持,加強農業氣象服務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業氣象基礎設施,從氣象災害監測全覆蓋、預警全覆蓋、信息傳播接收全覆蓋以及防災減災工作體系全覆蓋4個方面著手抓好和當地政府為農服務的密切配合。正鑲白旗各農牧區建立健全氣象信息服務站、配置預警大喇叭、為農氣象服務專用LED等設備設施。將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工作納入各鄉鎮主要工作任務之中,并在農辦辦事人員基礎上推薦青年人擔任氣象協理員一職,各村村干部擔任氣象信息員。每個協理員通過手機實時定位,訂制實時天氣預報以及預警信息,為廣大農牧民提供及時的氣象服務[4-5]。
  2.2    為農業提供更為針對性、精細化的氣象服務產品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正鑲白旗農牧業生產對氣象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專業化。許多經濟附加值高的特色農牧業產品,受氣象災害影響較大。各級氣象部門應該加大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科研力度,建立實用性以及智能化水平較高的技術服務體系,為發展特色農業、牧業提供技術保障。可以加大正鑲白旗氣候變化情況對當地農牧業產品的生產、采收(宰殺)、貯藏、上市等各個環節影響的研究,根據現代農牧業氣候災情預報以及農牧業發展實際情況,全方位研究開發針對性強、精細化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從而更好地跟上現代農牧業生產快速發展的步伐,滿足農業氣象服務的多元化需求。
  2.3    加強氣象為農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
  首先,正鑲白旗應加強氣象為農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根據當地氣象服務工作現狀,不斷建立健全基層氣象為農服務人才的管理機制,從人員編制、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方面不斷優化,充分借助優越的條件吸引職稱高、學歷高、專業能力強的氣象業務人才,以有效填補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人才隊伍的短板。其次,加強在職培訓,積極構建氣象專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的體系,鼓勵氣象部門和高校采取多種形勢的培訓合作,充分借助于遠程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不斷提升基層氣象為農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工作能力,促進正鑲白旗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提質增效。
  3    參考文獻
  [1] 王冰,林修棟,劉君秀.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探析:以山東煙臺為例[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5(1):5-8.
  [2] 邢孟國.淺談基層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8(13):240.
  [3] 劉詠梅,趙忠福.對阿拉善盟氣象為農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3(2):248-249.
  [4] 賀俊杰,冀剛,郭立志,等.內蒙古地區級生態與農業氣象監測評估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農業氣象,2009,30(2):235-238.
  [5] 王涵.網絡化農業氣象信息服務技術[J].農技服務,2017(20):139.
  作者簡介   胡日查(1980-),男,內蒙古通遼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服務。
  收稿日期   2019-0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