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精準扶貧的現狀、作用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精準扶貧與脫貧,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打贏新時期精準扶貧攻堅戰。本文對高校精準扶貧的現狀、作用及對策進行探究,意在做到扶貧傾心盡力,精準發力,力求實效。
  關鍵詞:高校;精準扶貧;作用與對策
  2020年將是我國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之年,要順利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之一就是要精準扶貧。高校利用自身的優勢、內涵特色,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實現扶貧路線多樣化。
  一、高校精準扶貧的現狀
  1. 資助現狀。我國高等教育階段,實行以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貧困生綠色通道為主的多元資助政策。一是從資金范圍上建立了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就學的“三個全覆蓋”制度;二是從資金效果上實現了“三不愁”。
  2. 識貧現狀。貧困識別不準。幫扶要做到精識貧,才能達到“精扶準”。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衡量貧困學生的標準也存在差異。各地民政部門職責不明晰,使高校無法掌握其學生真正的家庭真實情況,對貧困生的唯一認定依據就是“申請蓋章”,識別缺乏細化,從而造成了資助出現混亂狀況。
  二、高校精準扶貧的重要作用
  1. 高校資源的扶貧作用。高校扶貧,實現雙方共贏。一是通過扶貧實現雙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擴大之貧困地區,將高校部分對口人才引入貧困地區,利用政策扶持,提升貧困地區人力資源水平,讓人才引領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升級、社會事業發展,既解決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題,同時也為貧困地區輸送了人才,實現了雙方共贏。
  2. 高校人才的扶貧作用。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實施教育扶貧。貧困地區的特點之一就是教育資源匱乏、教育資金短缺、校舍簡陋、設施落后、教師人員不足、教員文化程度偏低,這些都無法滿足貧困地區教育的需求。高校人才濟濟,鼓勵高校師生做志愿者,通過高校招生、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技能培訓等,對貧困地區教育進行支援,提高貧困地區群眾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力求阻斷貧困代際相傳。
  3. 高校自身優勢的扶貧作用。高校自身特點扶貧,實現扶貧路線多樣化。發揮高校各專業優勢,實現遠程醫療、政策咨詢、規劃編制等稀有資源對口幫扶,提升貧困地區科學發展能力,將當地資源與高??萍汲晒嘟Y合的扶貧,使貧困地區產業、市場實現更好的培育和鏈接,多措并舉,達到多樣化扶貧效果。
  三、高校精準扶貧的對策
  1. 提高思想認識。脫貧先脫愚,扶貧先扶智。在精準扶貧戰役中“扶智”成為攻堅戰。高校領導和全體師生必須堅持把貧困人口作為主體地位,端正思想,統一認識,把扶貧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2. 建立精準扶貧規章制度。建檔立卡,精扶準。大學生入校后,學校對每一貧困生進行逐一的調查摸底,除了一些明顯的貧困生外,學校對那些沒有列入國家貧困戶,但家庭確實有困難的學生也列入幫扶對象,使他們也能順利完成學業。
  3. 設立多個勤工助學崗位。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學校為他們設立了多個勤工助學崗位,以減輕經濟負擔。如:圖書館、學工部、后勤部門、行政部門、教學輔助部門等,這些崗位的設立,是高校扶貧的舉措,學生通過上崗,增長了知識,磨煉了意志,提升了綜合素質,收獲了技能,賺到了生活費,減少了家庭負擔,保障了就學,順利完成學業。
  4. 建立激勵機制。(1)對在校貧困大學生設立大學獎學金。一是大學獎學金是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激勵制度;二是設立勵志獎。鼓勵學生全面發展,課余時間參加學校為貧困生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勤奮創造了財富,解決經濟困難,又讓學生獲得了社會實踐,增長了才干,提升了綜合素質;三是設立企業獎學金。學校和企業聯合設獎,把品學兼優及貧困大學生勵志的先進事跡和先進個人樹為典型、榜樣,進行獎勵,目的是倡導勤儉節約,不奢侈浪費,不攀比的良好風尚,傳遞正能量,順利完成學業。(2)對貧困地區設立激勵制度。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有歷史的原因,也有自然原因,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物質生活匱乏、經濟貧困、生活相對封閉。思想因循守舊、文化生活匱乏。文化素質偏低,這些都是貧困落后的特征。世代相傳的靠天吃飯,等待國家救濟生活,有些人游手好閑、懶惰是成為貧困的主要因素。2020年決戰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完美收官,當務之急是扶貧攻堅,有必要設立激勵機制。一是人才激勵機制。用國家政策吸引外來人才,用人文關懷留住優秀人才,激發人才活力,發揮人才作用,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推動經濟發展;二是文化扶貧激勵制度。扶貧先扶智,激勵高校教師和大學生來貧困地區支教,對這些人員經濟上予以補助,評職稱上給予破格,使他們安心工作;三是大學生村官激勵制度。鼓勵和引導大學畢業生來基層鍛煉,把學到的知識用于農村扶貧工作中去,在實踐中磨煉了意志,增長了才干,豐富了閱歷。對這類人員,國家和基層政府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四是建立貧困人員自身脫貧激勵制度。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增強貧困人員對黨和國家的感恩意識。轉變思想觀念,勤勞致富,把經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變貧困面貌的家庭和個人樹為榜樣,成為標桿,讓大家學習,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鼓勵。倡導勞動最光榮,懶惰可恥的新風尚,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達到脫貧的目的。
  綜上所述,決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美收官的關鍵是打贏扶貧攻堅戰。脫貧是國家、社會乃至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研究高校在精準扶貧中的現狀、作用及對策,對扶貧攻堅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吉雯,李敏,韓娜娜.高?!熬珳驶辟Y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01):85-86.
  [2]王攀,陽茂慶.對高校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思考——基于云南民族大學“四四五”扶貧工作模式[J].中國集團經濟,2019(06):37-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