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對口支援、精準扶貧現狀調研報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238-02
一、江蘇省南京高等職業學校對口支援學校概況
江蘇省南京高等職業學校踐行教育部實施的“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近年來對西部地區對口支援力度較大,且與西部地區形成了較好的對口支援、精準扶貧機制。2010年學校開設了內地中職西藏班,實現了近百人的優秀中職畢業生培養,與西藏自治區教育廳配合,通過自治區人社廳管理分配實現學生回藏就業,對深化地區精準扶貧做出了積極貢獻。2012年學校與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區教育溝通,針對新疆霍爾果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對口支援,具體從八個方面開展的支援工作: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教師與專業帶頭人培訓、干部掛職培訓鍛煉、掛職職教、名師專家送教、科研研究、信息資源共享。對邊疆地區精準扶貧工作及三化人才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對地區經濟進步起到了積極幫助作用。
2015年江蘇省南京高等職業學校被評為“省高水平職業院校”,通過教育廳安排與新疆克州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對口支援,并將1名教師輸送到當地進行對口支援工作。對創新克州職業教育理念,促進其職業教育精準發展起到幫扶作用,同時于2017年克州州政府及州委等多方共同決策,借力于我校教育資源大力實現克州高等職業學院的打造。2016年我校先后與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實現手拉手共建協議,這一教育舉措進一步推進了蘇南、蘇北地區的職業教育交流。
二、對口支援及精準扶貧調查現狀總結
為進一步了解江蘇省南京高等職業學校對口支援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其精準扶貧現狀,特針對新疆地區開展了實踐調查工作。在實踐調查中了解到以下情況:
1.新疆地區對精準扶貧政策加深了解。在調查結果中顯示僅有10%的人對新疆精準扶貧政策尚不了解,盡管本次調查數據有限,但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通過對口支援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使大多數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定認知,其中20%的人非常了解,60%的人比較了解,10%了解一點。且90%的人對精準扶貧工作較為滿意,表示針對精準扶貧的對象相關部門會一直關注,通過技術、知識以及相關教育的滲透與引導,使得很多貧困對象已經逐漸擺脫貧困。
2.對口支援工作落實較到位。在新疆地區80%的家庭中若子女高考不理想都會希望讓子女繼續接受職業教育,且70%的人對新疆地區援疆政策中的教育援助是較為了解的,認為在新時期的對口支援教育的利好政策下,接受職業教學較有出路。令人喜悅的是,在調查中50%的人對對口支援工作表示非常滿意,50%的人表示比較滿意,換言之其滿意度達到了100%,這充分說明對口支援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認可。80%接受調查的人表示知道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對口支援新疆哪所職業院校,并表示對口支援工作對改善地區的教育、文化現狀都有著重要作用。
3.對口支援單位滿意度較高。通過對克州職業技術學校中對對口支援工作的滿意度的調查中了解到,90%的人表示對教育援疆工作很滿意,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老師在其校開設的課程滿意度高達86.66%。對口支援老師在克州職業技術學校中所開展的課程較為創新,帶入了新的職業教育理念,通過教師的講座聆聽感受到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的新方向。
三、推進江蘇省南京高等職業學校對口支援優化的思考與總結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對推進新疆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改善扶貧狀況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深化對口支援工作,應從多方面繼續優化,以發揮江蘇職業教育優勢,提升對口支援院校的整體教育水平。
以克州職業院校為例,在今后對口支援上應更加側重教育理念的幫扶。調查中顯示對口支援單位40%表示對支援教師與本地實際工作結合中盡管“注重結合”,但“效果一般”。因此,應以融合理念推進克州職業教育發展,注重特色化辦學,將教育體制改革放在首位,強化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
在辦學模式上也應展開積極幫扶。當前克州職業教育與江蘇職業教育之間已經形成了有效的幫扶機制,在今后的對口支援工作中應進一步探索“校包系”模式,即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實現實質性的幫扶克州職業技術學校。例如2017年“帕米爾3123人才培訓計劃”,通過江蘇援疆資金應用推動了克州職業技術學校汽車運用于維修人才工作站的實現。類似此舉措,在今后的對口支援中應大力開展,實現更多項目共建、師資共享,培養更多優秀職業教育人才,為改善新疆地區整體教育現狀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簡介:
蘇凡(1987.1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講師,從事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