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師聽課筆記使用情況調研報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聽課筆記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資源。為了解教師聽課筆記的使用情況,尋求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引導策略,本調查就正確看待聽課筆記、專業記錄聽課筆記、有效利用聽課筆記等三個方面進行問卷和訪談,對比普通教師與特級教師這兩個群體,提出一線教師變“記錄”聽課筆記為“研究”聽課筆記等改善聽課筆記使用的策略,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聽課筆記;調查報告;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8-0007-05
  【作者簡介】1.胡蕓,江蘇省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小學(江蘇連云港,222023)副校長,高級教師;2.崔欣,江蘇省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江蘇連云港,222000)副校長,一級教師。
  每位教師在工作生涯中都會聽許多課,聽課自然就會記錄聽課筆記。每一節課的授課過程、精彩處理、改進建議等都會在聽課筆記中體現出來。為了解教師聽課筆記的使用情況,尋求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引導策略,提升教師的教學力,我們以L市為例,對下設所有縣區的小學教師進行不記名網絡問卷調查,同時對15位特級教師進行訪談(訪談以書面訪談與網絡訪談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調查共設置18個問題。其中,8個問題涉及學校性質、所教學科、教齡、職務、學歷、職稱、業務稱號等基本情況;以“聽課筆記”為核心詞設置10個問題:對記“聽課筆記”的認識和態度、如何記錄“聽課筆記”和如何使用“聽課筆記”等。訪談話題在問卷問題的基礎上,突出三個問題,分別是:平時你是怎么記聽課筆記的;你怎么使用聽課筆記;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你認為聽課筆記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共收回有效紙質問卷160份,網絡問卷716份。
   本問卷既對每個問題進行了獨立統計與分析,又將有關聯的問題進行了交叉性分析,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聽課筆記使用的現狀。
   一、問卷調查及分析
   1.教師如何看待“聽課筆記”?
   (1)聽課筆記“為何要記”?76.82%的教師認為聽課筆記是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和交流的材料和依據,63.55%的教師認為是促進專業成長的寶貴財富,但有54.33%的教師不排除是因為“學校要檢查”這個原因,還有21.09%的教師屬于“隨大流”,大家都在記,自己也就記。可見,教師對聽課筆記的認識有一定的高度,但在實際教學中也不乏簡單應付的想法。
   (2)聽課筆記“有作用嗎”?統計表明(見圖1)有近四成的教師認為聽課筆記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作用很大:其中93%的教師認為聽課筆記可以提供教學課例,94.39%的教師認為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聽課感受,只有7%左右的教師認為記錄聽課筆記會分散聽課的注意力,形式大于實用;31.28%的教師認為有一些作用:作用在于提供教學課例和記錄聽課感受的比重下降到75%,而覺得會分散注意力和形式大于實用的人數升到28%;還有近三成的教師認為有一點或完全沒有作用,同樣他們對于聽課筆記借鑒與反思作用認同感逐級下降(30%左右),而認為形式大于實用的認同上升到84%。
   綜之,教師“如何看待聽課筆記”存在客觀認識和主觀想法“兩張皮”現象:多數教師客觀上認識到聽課筆記對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對記錄聽課筆記會有應付、跟從、消極的態度和想法,認為聽課筆記能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重要作用的只占四成,近三成的教師認為聽課筆記形式大于實用,并且在記錄過程中會分散自己聽課的注意力。
   2.教師能否“專業地記錄聽課筆記”?
   (1)你接受過記錄聽課筆記方面的培訓嗎?35.75%的教師明確表示從來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更多的教師(42.18%)是從老教師處傳承,看別的教師記什么,自己就跟著記什么。只有22.07%的教師接受過相關培訓。
   (2)你的聽課筆記“記什么”?92.88%的教師記錄了課堂的主要流程,其次是記錄教學中的精彩環節(91.2%),記錄聽課過程中的思考占84.08%。記錄師生對話占比最低,但也過六成(61.73%)。
   綜上可知,教師基本上沒有接受過“記錄聽課筆記”培訓,在長期的教學傳承中,大家互相借鑒、學習,記錄內容基本一致:以記錄課堂的主要流程為主,遇到精彩的設計和有思考時能及時記錄,也有不少教師會記錄教學過程中需要商榷和反思的地方,課件內容、板書和師生對話也是經常記錄的內容。這說明教師記錄聽課筆記多數屬于“全景全程式記錄”,客觀、機械的記錄多于聽課過程中的主觀思考。
   3.教師能否“有效地利用聽課筆記”?
   (1)聽課筆記“如何保存”?聽課筆記作為學習、反思與改進教學的寶貴資料,應當具有一定時間內的保存價值。保存是為了再次利用,如果記完就上交或是遺棄,這樣的聽課筆記只是聽過課的“物證”。調查中只有不到四成的教師每學期有意識地保存聽課筆記,還有四成多教師聽課筆記上交給學校,近兩成教師認為聽課筆記每學期更新,沒必要保存。
   (2)聽課筆記“如何利用”?81.15%的教師選擇把聽課筆記作為“課后評課交流的依據”,67.18%的教師會在“備課的時候借鑒”,46.37%的教師將其作為“撰寫論文的素材來源”,34.36%的教師會“放在一邊,等待檢查”。結合之前“為什么要記聽課筆記”的統計:54.33%的教師因為學校要檢查;如果學校不檢查聽課筆記,只有24.86%的教師會“自己主動記筆記”。這可以看出當下教師記錄聽課筆記的“他用”較多,如評課、交流、備查等;而“自用”較少,如備課借鑒、素材搜集等。
   綜之,教師對聽課筆記認識層次不一,雖能正確看待,客觀認識其對于專業成長的價值,但由于沒有受過專業的記錄和使用培訓,多數教師還是傳統的“全程全景式記錄”,翔實但缺少個性和目的性,這就使得聽課筆記的利用只停留在聽課時是“聽課”的物證,聽課后是“評課”的依據,學期結束供“學校檢查”的“他用”層面,導致教師對聽課筆記客觀認識到位,主觀消極應對。    二、訪談話題主要觀點及其分析
   本次調查,除了問卷以外,還設置了訪談話題,采用書面回答的方式進行。通過梳理,其主要觀點及分析如下:
   (一)普通教師與聽課筆記
   從收集上來的意見和建議看,教師認為“聽課在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記錄聽課筆記可以借鑒別人課堂教學中的精彩部分,記錄下自己的聽課感受,作為評課交流的依據,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等。與問卷結論一致,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1.對“聽課筆記本”的建議:教師在使用“聽課筆記本”時客觀上需要好記、方便,最好可以直接在教案邊上留空;主觀上對評價上課教師的優缺點比較排斥,注重課的本身給自己帶來的綜合性感受和收獲。
   2.對“聽課數量”的建議:教師希望“聽課”以質來衡量,而不是簡單地以數量來判斷。過多的數量要求會影響教師對“聽課”的態度和做法,以至于出現消極應付的情況,讓“聽課筆記”陷入形式大于實用的困境。
   3.對“記錄筆記”的建議:(1)多記不如“精”記。有教師認為“記錄流程沒必要一字不落,可記錄精彩和值得借鑒之處”“記錄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的感受”“多關注教師和學生的活動”。(2)記齊不如記“思”。“聽課筆記關鍵在于記清楚自己所需的案例過程和經驗,內容清晰即可”“只有聽課寫感想,才會促使你在聽課時候認真聽,注重細節,發現問題”。(3)統一記不如個性記?!案鶕犝n教師當時的感觸、反思記錄”“寫下自己的教學反思,作為撰寫論文素材來源”。
   4.對“筆記檢查”的建議:“自用可多于檢查”,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少些檢查,多些個性化、自愿”。以“真實開展評課活動,圍繞聽課筆記,撰寫教學心得”,以“聽課筆記中有優點的地方進行交流、展示”來代替學校對聽課筆記的檢查。
   5.對“筆記培訓”的建議:“聽課筆記怎么寫需要培訓”,如結構設計怎么把握,教學各大環節如何進行摘要,聽課感悟從哪些方面梳理,如何進行優點和建議的總結等,這些方面都需要“專業地培訓”,讓教師會“寫聽課感悟”,會“把握課的維度和重點”。
   (二)特級教師與聽課筆記
   課題組就“怎么記錄和利用聽課筆記”和“聽課筆記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等話題對L市小學15位特級教師進行訪談,試圖從這樣一個優秀的教師群體中探尋出聽課筆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路徑。
   1.聽課筆記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資源。
  特級教師們認為,聽課筆記的價值在于“學習他人成功的教學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及行為,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具體說來,聽課筆記可以使“學習筆頭化——記錄聽課的感受比只聽不記錄來得更為久遠、深刻,便于保留;筆記可視化——能更直觀、客觀地反映所聽課的優、缺點,比如,“隨手畫出別人的板書,提升自己設計效果”,而且“聽課筆記反思性強,根據所記錄的內容可以直接標出成功之處及可借鑒之處,并在互相交流中自我比較、反思自己觀點,提升認知能力和標準,進一步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2.記筆記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格式。
  “也不是每一個環節都要記錄,有時圍繞某一個環節我們會思考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可能很凌亂。為了聽課方便,可帶上課本,及時在書上圈畫出來”“記自己的靈感,將課錄音,課后結合錄音整理自己想法”……特級教師聽課數量遠遠多于普通教師,他們在長期的聽課過程中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記錄和學習方式,書寫可能不是很工整,記錄可能不是很完整,有些還直接利用現代媒體“代筆”,可見特級教師記錄聽課筆記重生成、有個性、尋便捷,不會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格式。
   3.記筆記是一個系統性很強的學習過程。
  特級教師們往往會把自己的思考、思想裝進“聽課筆記”里,并認為課前、課上、課后是一個系統性的學習過程:“如果聽專家的課,在聽課之前,我會有意識地查閱專家的個人資料,了解他們主要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策略”;在聽課的過程中,“會就課的內容,邊聽邊記,特別注意記錄與他們個人教學思想相一致的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上會記錄“一般程序、精彩之處、體現教師教學主張之處、不同于其他教師處理的方法之處、效果特別好之處以及明顯失誤和教師的特點”,還會關注到“對自己有啟發的教師用語,尤其是教學環節連接處的承上啟下時的用語,為自己的教學環節設置、轉折用語提供參考”;課后對聽課筆記進行反思、分類、整理,汲取整節課堂的精華,特別是領會其中先進的教學理念。不少特級還會“定期整理聽課筆記,撰寫聽課體會,發表了不少文章”,在他們看來,“對聽課筆記的整理與學習就是聽課者對課堂教學的反思過程,在借鑒學習過程中,聽課者與上課者之間必然存在著一種無聲的交流,這種交流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學習提升的過程,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個人專業成長與發展”。
   4.聽課筆記的“因課而異”和“因人而異”。
  特級們在聽不同類型的課時習慣把筆記記在不同的本子上。比如,“省市級觀摩課、優質課等,可以記在一本本子上;普通的檢查課、教研課、常態課等,可以記在一本本子上”“專家類的課會注意記錄與他們個人教學思想相一致的教學過程的設計,特別是領會其中先進的教學理念;競賽類的課大多采用條塊式的記錄方式,針對一節課中的亮點與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記錄;研討類的課記錄相對詳細,特別是針對體現課堂教學改革特色的關鍵環節”。特級教師們認為,年輕的教師“不論什么樣的課型,什么層級的課,都要予以詳細記錄,從教師的導入,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再到作業的布置,事無巨細;隨著時間的積累,聽課的心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初期的完全模仿,慢慢成長為借鑒學習,而聽課筆記的記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雖然記錄的仍是教學過程,但更多是記錄有助于個人專業成長的亮點。同時,還會記錄在課堂上發現的一些不足之處予以提醒自己”。
   綜合十余位特級教師對聽課筆記的理解和做法,可以發現他們將一本本薄薄的聽課筆記記活了,也記厚了。在他們看來,聽課筆記可以“獲得他人的經驗,對問題進行反思,獲得新的啟發,從而反觀自己、改進自己”。在他們手中,聽課筆記是“促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素材庫,是教師論文寫作的案例集,是記錄同行碰撞偶得的思想錄,是教師生涯的回憶憑借”。
   三、建議和對策
   聽課筆記是課后進行教學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據,更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提高教學水平的極其寶貴的財富,教師要變“記錄”聽課筆記為“研究”聽課筆記。
   1.要有意識地保存聽課筆記。
  要記錄下教師合理的教學結構、精巧的教學設計和教師富有藝術的引導語言,這些都會促進自己的教學,而這些寶貴的資料都會在聽課時記錄在聽課本上,教師要學會在一定時間內保存好聽課筆記,及時進行梳理和反思,從而促進自己的教學。
   2.要有目的地進行聽課。
  在聽課前,對執教內容、執教者的教學理念和思想進行“預習”,或者對自己思考和研究的問題進行“備貨”,帶著目的進入課堂,這樣的記錄會更有重點,收獲會更大。比如新教師,如何把握一節課的重難點是第一要務,那么,在聽課前要先知道所聽這節課的重難點是什么,然后在課中觀察、學習執教者是如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
   3.要有個性地進行記錄。
  這里的“有個性”,不是追求新、奇和與眾不同,而是采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記錄。有的教師喜歡把課錄下來,而在筆記中記錄著自己思考的東西;有的教師習慣把課從頭到尾記錄下來,過后進行梳理和反思;有的教師側重于對教師引導語言的關注和研究;有的教師想學習教師對課堂組織的有效性……每一個教師聽課的目的不一樣,方式、方法也可以不一樣,需要有個性地記錄和研究。
   4.要有整理與反思聽課筆記的習慣。
  聽課筆記中最寶貴的是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所評,教師要及時整理自己的聽課筆記,定期把自己的聽課筆記進行分類,隨時學習與反思自己的聽課筆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0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