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體育教學中的身體素質訓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闡述了身體素質訓練的一般原則,分析了各項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身體素質;訓練原則;訓練方法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肌肉工作的基本能力,包括人體在運動實踐中所表現出的力量、速度、耐力、彈跳、柔軟、靈敏等機能能力。身體素質的好壞對于學生運動技術、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具有直接影響。身體素質是衡量一個人體質強弱的標準之一。
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是全面的素質教育,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健康新一代。這就決定了學校體育必須以增強體質為出發點。所以作為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主要途徑,體育教學應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把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與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術、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眾所周知身體素質的訓練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看起來都十分豐富,且一般都以輔助教材的形式出現。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要注意因人、因項、因特點而異。所以,這時身體素質訓練內容的選擇和安排就很有必要了。
1身體素質訓練內容的選擇原則
1.1要有利于促進學生薄弱環節的發展
對于那些在總體水平達不到基本要求的學生,從促進他們身體全面平衡發展的角度出發,重點注意抓好其薄弱環節。
選擇內容力求對主教材起到補充作用,既彌補因主教材局部活動的限制而造成其他部位活動的不足。
1.2選擇內容應與基本教材密切聯系
對技術、技能的形成能直接地起到促進作用。這就是把基本部分練習作為一個教材目標,促進主教材的因素結構選擇和安排練習內容。
身體素質內容的選擇上,素質練習的效應與主教材對身體的影響應該相互作用,其表現為身體素質間的良性遷移,進而決定練習的內容及內容的前后順序。
2身體素質訓練內容的安排重點
2.1速度素質
人的速度不只是人體在某一時間內所完成的動作次數,還包括人體對外界條件刺激反應的速度,它是身體素質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學生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及較高的靈敏度。所以應把速度素質的練習列為主要內容,這是根據學生時代的生長期決定的,速度素質練習應在學生精力充沛、運動欲望強烈時進行,因此最好安排在課的開始。
2.2力量素質
學生時期與成年人的骨骼成分比例有所不同,學生時期骨骼有機物比例大,而無機物相對少一些,有機物使得骨骼有彈性,無機物使骨骼具有堅固性。據此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力量練習時應安排活動性的力量練習或力量不太大的素質練習。力量練習要達到一定量甚至極限負荷,但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教育學生應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素質練習一般安排在課的后半部分,以免影響其他項目的進行。
2.3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對促進學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增強耐力有重要作用。從人的生理上講,發展耐力素質就是要提高學生生長發育時期的有氧代謝功能。教師在安排長距離跑時要教會學生在跑中有節奏地用口鼻呼吸,從而提高換氣能力。在耐力訓練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和教育,使他們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手段上可采用多樣化,比如采取比賽、鼓勵等,從而避免過早出現“困難期”。
2.4柔韌素質
柔韌素質練習主要是發展身體各關節的靈活性、韌帶、肌肉的伸展性。在發育啊、中的學生關節骨較厚,關節靈活,韌帶、肌肉伸展性好,是發展柔韌素質的良好時機,柔韌素質的提高比其他素質的提高容易,一練就可見成效。但消失的也明顯。只有經常注意柔韌性的練習才能長期得到鍛煉成果。因此柔韌性的鍛煉和提高要做到循序漸進,且必須在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的情況下進行,否則會拉傷肌肉。柔韌性練習安排在課后的放松活動中進行為宜。
2.5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的發展主要是提高神經過程的興奮與靈活性。由于學生時期正是身體發育的良好階段,是發展靈敏素質的最佳時期。靈敏素質練習最好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進行,可與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練習結合進行。
綜上所述,學生時代是發展身體素質的最佳時期,因此要把身體素質的提高作為體育課的主要內容來安排。練習中堅持循序漸進和幾個素質有機結合同時發展的原則,運用適當的練習方法,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2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