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農業信息化能夠被應用于國內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根本原因是其與農業發展的現狀相合。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用農業信息化,不僅有利于國內農業經濟向更好的方向轉變,還有助于農村的各個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農業信息化將作為一個有效措施推動國內農業經濟發展。基于此,對國內在農業方面的經濟發展情況進分析,并結合應用農業信息化的相關實例,提出一些有效措施來完善農業信息化建設,推動國內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農業信息化;農業經濟發展;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89
農業生產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作為農業大國唯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而為了促使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以及進行新農村建設,需要對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必要改變,采取恰當的方式致力于發展農業經濟。農業信息化應用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與作用。農業信息化的有效應用能夠通過運用先進信息技術將有助力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類資源進行整合,從而使資源實現優化配置。此外,農業信息化還包括引導農村居民在意識層面上向信息化方向轉變,使農村居民意識到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農業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農業生產的管理、生產、科技以及市場等方面進一步發展,從而推動農業經濟快速發展[1-3]。
1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農業經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農村的發展狀況,而農業經濟發展情況的優良與否關系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促進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在一定程度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而當前國內的農業經濟發展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生產技術,另一方面是生產形式。
1.1 農業生產技術現狀
限制我國農業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相關生產技術落后。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較為落后,而且生產方式落后導致在生產農業產品時一直沿用傳統的產品加工方式,導致生產出的農產品質量不合格。尤其對于地質差且經濟落后的農村而言,其不僅缺乏生產農產品的先進技術,還欠缺優良的經營方式。較差的經營方式使農產品沒有進行有效的品牌建設,導致農產品在市場上不具備競爭優勢,從而間接對國內農業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農村居民在農產品的相關知識和意識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導致在農產品生產中往往不重視相關質量標準。例如,農藥的使用和保存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將導致農產品的銷售量不佳,不利于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4-6]。
1.2 農業生產形式現狀
我國農業主要是小農生產,并且是以家庭為生產單位,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在早期的農業生產期間,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方式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也使農業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然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生產農產品往往會導致品種單一,在很大程度不利于提升市場競爭力。小農生產方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市場發展的要求,只能在短時間為農民帶來一定的利潤,不能為我國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2 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價值
2.1 能夠完善農業經濟產業結構
2.1.1 可以引導農產品合理生產
農產品合理化生產的前提就是要滿足市場的需求,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從而達到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目的。因此,農戶必須在第一時間了解市場信息,但我國部分處于偏遠且經濟落后的農村,因為交通等外在條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傳輸市場信息,導致該地區的居民無法第一時間了解農產品市場信息,造成農產品被迫積壓,不利于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運用農業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在農業生產環節運用信息技術主要是利用該技術的特點來收集、整理以及傳遞農產品市場的各種信息,從而在分析市場數據后掌握市場的需求和狀況。農業信息化能夠確保農民在第一時間獲得準確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然后將其與實際生產情況相結合,應用農業信息化方式生產出的農產品不僅符合市場需求,還能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7-8]。
2.1.2 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
目前,我國在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先進技術方面較為欠缺,限制了國內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以及農村居民生產農作物方式老舊,都不利于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而在實際農產品生產期間,合理運用農業信息化可以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和生產技術水平[9-11]。
2.2 農業信息化可以協調農業經濟發展各方面因素
實現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在充分發揮農業發展因素價值的同時完成農產品經營方式完善工作,從而創造出良好的條件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農業生產領域的傳統經營方式往往會出現成本高而售價低的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生產的利益,嚴重時也可能出現農業生產虧本的情況。出現此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農產品的農村居民不了解市場行情,在盲目種植的情況下不可避免會造成農作物積壓。而合理應用農業信息化不僅能詳細分析農產品市場信息,還可以將農村情況與各方面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因素相結合,使各個生產步驟都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合理性,從而確保在高效率生產的情況下擁有一定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并在通過農產品科學經營獲得最大的利潤。應用農業信息化能夠將農產品、市場需求以及經濟利潤融為一體,并貫穿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從而能夠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2.3 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生產技術的促進作用
優良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確保農產品的質量,也作為重要基礎條件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合理利用農業信息化能夠使農民進一步掌握和理解與農產品相關的知識與技巧,還能夠幫助他們在第一時間了解農產品市場的實際需求,從而在確保所農產品被市場需要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農業信息化應用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也確實能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在處理農業知識、農業技巧以及農業信息時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應用農村信息化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使其必將成為最熱門且有效的途徑被人們廣泛應用[12]。 3 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3.1 促進農業信息化網絡建設
目前,傳遞信息數據主要依靠網絡,因此完成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工作就是進行網絡建設。網絡建設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加強網絡傳播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指在農村安裝寬帶和光纖,并建立完整的網絡系統,只有完成此基礎條件才有機會開展信息傳播工作,從而使農民提高掌握信息的能力。相關政府部門也應該意識到加強網絡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務必采用支持的態度并投入適當的資金,使網絡建設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為農民帶來更多及時且準確的農業信息。
目前,農民往往會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無法熟練運用網絡設備,導致農業信息無法有效傳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必須注重推廣農村媒體設備,如電視、廣播、手機等,使網絡系統和媒體設備能夠有效地結合為一體;可以設計出以農業信息為主要內容的電視節目,在節目中注重講解農業技術。
3.2 提高政府部門在農業信息化中的作用
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信息化的效果。目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主導者是政府部門,然而很多政府部門并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往往是以投資者的眼光開展農業信息化管理工作。因此,政府部門應該積極轉變身份,在進行管理時要注重對農業市場情況進行調查與調節,確保農村居民能夠及時、準確地接收農業信息。
4 結語
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推動農村各個方面的發展,也對我國新農村建設有很大的意義。相關政府部門應該認識到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整體經濟的積極影響,積極應用農村信息化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志剛.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動力機制及知識服務體系構建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10.
[2] 盧芳亮.岳陽市農業信息化發展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1):354-356.
[3] 戴小文,漆雁斌,陳文寬.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大數據分析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45-47.
[4] 魏曉濤.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模式分析[J].北京農業,2014(15):23-25.
[5] 王蕙,汪衛霞.農業信息化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銅陵學院學報,2007,6(5):78-80.
[6] 李軍.淺談如何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6):123-124.
[7] 趙宇.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山西農經,2015(9):38-39.
[8] 許丹丹.農業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發揮發展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2):97-99.
[9] 陳星霖.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及促進作用[J].北京農業,2014(12):273.
[10] 許世亮.信息化在現代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4(31):145-146.
[11] 郝翠伶.淺析農業信息化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山西農經,2016(9):64-65.
[12] 馬麗娜.農業信息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選擇[J].山西農經,2015(6):61-62.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2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