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業經濟發展中優化生態環境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日益發展的經濟背景下,我國擁有了更多人口,而生態環境卻遭受了一定破壞??焖侔l展的城市和工業,既影響了城市、農村生態環境,又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本文分析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現狀及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指出了優化農村生態環境下的農業生態經濟發展策略。
  [關鍵詞] 農業經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8-54-2
  基于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日益嚴重的工農業污染極大地影響了農村日常生活。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于城市化、工業化的影響及農村不正確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在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實施下,通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高效化和生態化,從而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奠定基礎。
  1 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現狀
  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目前已有一定成效,歸功于國家和政府在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成績顯赫,也是農村生態環境改善顯著的體現。當前,農業種植中不斷增加了經濟投入,使得農業種植加快了科技化方向的發展速度。要想推動專業化發展,需在維持農村生態農業經濟總體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不足[1]。這類不足處主要包含農牧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自然資源未能合理利用、現代技術應用不足以及資金科研經費比例不科學等,直接阻礙了農村生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
  2.1 耕地面積減少,急缺能源水源
  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農村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農村水資源欠缺等。我國人口數量多,人均面積小,加上近年來城市的不斷擴張發展,農村土地被建筑占用情況十分常見,導致農村耕地面積減少。此外,我國農村地區存在水源緊缺問題,特別是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緊缺,難以保障農業生產。
  2.2 生活廢棄物污染程度日益加劇
  隨著農村生活質量的提升,各式各樣的生活廢棄物逐漸增多。如今,我國對農村生活廢棄物重視度較低,在相關資金投入及技術支持上程度較低,大量垃圾、塑料包裝、廢棄電子產品、電池等沒有經過處理便直接丟棄,給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危害,嚴重污染了農村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給農村民眾日常生活及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
  2.3 工農業生產加劇了生態環境污染
  很多化工企業為了減少生產成本,針對化工企業三廢排放管理較為嚴格。為了減少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很多化工企業都建立在城郊地區或農村[2]?;て髽I產生的三廢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污染,一些固體廢物及廢水可能會降低農產物產量,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農業生產難以開展。另外,一些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也會進一步加重生態環境污染,如農業生產中濫用農藥,導致農村土壤或水資源受到污染,加劇了生態環境污染。
  3 優化農村生態環境下的農業生態經濟發展策略
  3.1 加大宣傳力度,開展相關教育
  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首先要依托生態環境宣傳工作,從思想上促使農村生態環境改善。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大重視,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以及微信等方式,增加農村民眾對環保重要性的了解,在民眾心中樹立環保理念,加強環保教育。針對農村民眾進行針對性培訓,讓他們了解到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系,樹立農村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由于大多數農民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因而應注意淺顯易懂,加強實踐教學培訓開展,讓農民能夠在實踐操作中掌握環保知識。另外,應在農村學校教育中融合生態環保教育內容,從娃娃抓起,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充分認識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
  3.2 增加資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
  農村政府應結合自身地區情況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資金投入,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利用政策幫助促使農村生態環境優良發展。企業可以享受到環境治理的好處,從而促使他們主動進行環境治理。政府還可以著重加強生態農業村莊建立,起到顯著示范作用,讓廣大農民積極投身于生態建設工作。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為了促使農村經濟發展,需著重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建立生態旅游,提升生態環境。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正確認識自身職責,積極加強與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增加投資渠道,為農村生態環境發展尋求更多投資渠道,促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同時,應重視生態農業技術的科學運用,注重新型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讓廣大農民可以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借助新技術降低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從而實現綠色生產。
  3.3 完善構建生態環保的相關法制
  由于農村針對化工企業的相關法制管理尚不健全,很多在農村建設的化工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投入,不重視廢物廢棄排放過濾設備,甚至根本未安裝過濾設備,給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污染[3]。對農民自身來講,一些農民沒有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進行農作物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殺毒劑等,加重了生態環境污染。針對上述情況,農村政府應重視相關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加以貫徹落實。在法規政策建設上需充分結合農村當地情況,確保政策建立后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政府針對化工廠進行檢查的過程中,應著重監督其三廢排放是否達標,并制定相關獎懲措施。對于不合格企業,應責令其關廠整治,并予以一定罰款;若企業多次懲處后屢教不改,可強制要求其關廠。通過構建完善的生態環保法制,確保農村生態環境良好發展。
  3.4 建設庭院生態經濟,減少農村污染
  結合“豬-沼-果”“五配套”等生態農業模式,推進物質良性循環、能量多層次利用的生態系統構建,最大限度減少系統內污染物排放量,從而達成農業生產節能減排目的。例如,可分類回收家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可回收垃圾、應用有機垃圾進行沼氣發酵、統一集中處理危險廢物和不可回收垃圾,最大限度降低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物排放。農村家庭生活污水可在三格式化糞池與庭院菜地濕地系統的運用下實施處理。借助沼氣池處理禽畜糞便,得到沼氣能源之后可取代柴、煤炭,從而減少二氧化硫和總懸浮微粒污染的排放。此外,借助沼渣、沼液進行有機肥生產,有利于減少化肥使用、TPS污染物的排放,從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3.5 發展生態農業,促進兩型社會建設
  3.5.1 落實資源節約型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推動生態農業發展。在立體種養模式的大力推廣下,節約土地占用面積,實現單位土地生產效率的增長,推進節地型農業建設。在溝渠排管系統的完善下,加大管灌、滴灌和噴灌技術的推廣力度,推進節水型農業建設。在大棚、地膜及溫室等設施農業的大力發展下,推進反季節型農業建設。在生態栽培育種技術的推廣下,推進節種型農業的建設。在農村雜草、秸稈等草資源的利用下,加大畜牧業發展力度,推動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3.5.2 圍繞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推進兩型社會新型能源體系的構建。第一,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如太陽能等,具體應加大風力提水試點工程、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力度;第二,開發利用農村沼氣,具體可入手實施“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建設工程[4];第三,加大節藥型技術的推廣力度,具體可從高效低毒、強選擇性、低殘留農藥的推廣及植保工程推進入手;第四,節肥型技術推廣,推進沃土工程的實施和測土配方施肥核心試點的構建。
  4 綠色生態農業模式推廣的注意問題
  4.1 先進技術與工藝是落實生態農業良性循環系統的保障
  生態農業建設推進了畜牧業、飼料加工和漁業等多項經營的發展,也指出了結合多種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有機肥料多重利用的良性循環模式。要想全面落實該設想,現代化生產技術、科學管理方法必不可少。相關生產者還需不斷深入探索、積極研究與開發物質循環利用工藝,以便為良性循環模式的構建提供保障。
  4.2 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力度,優化生態意識和技術水平
  生態意識方面,我國農村基層干部群眾相對淡薄。個別地方政府在面對全局、長遠的生態效益及短期、局部的經濟利益關系時,尚有不準確的情況存在。加之傳統觀念“資源低價、產品高價、環境無價”仍然深植于腦海,故而政府涉農部門應當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力度,通過各類培訓活動的定期和不定期召開,幫助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掌握先進的生態意識和技術水平,充分發揮精耕細作優良傳統,推動農業生態環境優化和經濟發展的同步實現。
  5 結語
  優化農村生態環境有利于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成為農村現下、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政府在積極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教育的基礎上,需落實立法監督工作,以遏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保障農村生態環境。同時,需投入更多資金、科技,加大綠色農業、生態旅游的開發力度,全面建設生態農業。此外,需激發生態農業經濟發展中農牧的熱情與積極性,引領農民將生態農業經濟建設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白建英.探討改進農村生態環境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發展[J].山西農經,2016(14):41.
  [2]劉君.基于改進農村生態環境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7):27.
  [3]趙秀英.基于改進農村生態環境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J].現代農業科技,2016(3):331.
  [4]羅娟,程書強.陜西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互動關系及耦合協調度分析[J].遼寧農業科學,2018(5):31-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1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