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工程監理在裝配體建筑發展中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裝配體建筑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將成為很大部分建筑項目建設計劃的推薦方案。在政策指引及建筑結構信息化趨勢下,裝配體構件生產效率與市場需求相接?;诠こ瘫O理行業自身特點,查明裝配體建筑建設程序及特點,分析工程監理對工程建設質量把控的重要作用,為工程監理行業單位在業務拓展、企業組織、監理業務技能、人力資源及相關管理等方面調整提供參考,以順應經濟市場對建筑工程要求,并拓展自身組織構架。
關鍵詞:裝配體建筑 工程監理 建筑工程 企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2(c)-0144-02
隨著國家經濟持續發展,道路地產等基礎建筑工程新建數量與日俱增;1988年由原住建部發布了《關于開展監理工作的通知》,初步確定了國內工程建設需投資者-勘察設計-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主體單位的參與架構。2016年2月,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程的若干意見》的公布意味著裝配體建筑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將成為很大部分建筑項目建設計劃的推薦方案。建筑構件的施工持續時間直接影響工程項目完建進度,部分構件施工質量還對工程建設質量存在決定性作用;因而,國家強制要求工程項目建設監督與監管必須由第三方(工程監理企業)負責[1]。這也肯定了工程監理行為在由勘查設計模型轉化為實體建筑過程的傳統工程建設模式中施工環節的作用,但市場需求及建設技術的發展往往影響建筑工程項目的新建或者改建方式;在新型建設設計理念及信息化建設管理的趨勢下,裝配體建筑隨市場需求逐漸發展。為此,基于工程監理行業自身特點,查明裝配體建筑建設程序及特點,分析工程監理對工程建設質量把控的重要作用,為工程監理行業單位在業務拓展、企業組織、監理業務技能、人力資源及相關管理等方面調整提供參考,以順應經濟市場對建筑工程要求,并拓展自身組織構架。
1 裝配體建筑模式
在信息化建模的理念中,裝配體建筑是指將擬建建筑按結構作用進行相應離散化,針對不同結構部件的幾何物理力學材料等特性進行非現場提前預制,由專業機械運輸至工程建設現場作結構組裝,并在連接局部范圍內進行漿錨或混凝土澆筑等小規模施工的建筑產品。
1.1 發展歷程
國內裝配體建筑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為初級、發展、過渡及恢復階段。
?。?) 裝配體建筑初級階段(1952—1975年)。因國家各行業急需恢復生產,大多采用現場預制作法進行柱梁板等結構成形而興建了大量工業單層廠房;受運輸及吊裝機械的限制,此階段裝配體工程建筑屬于簡單而粗放型,其應用領域也僅限于結構簡單且高度低的基礎設施建設中。(2) 裝配體建筑發展的階段(1976—1995年)。隨著我國大重型運輸及起吊機械的發展,在土木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急劇擴展,中小型公共建筑架構采用混凝土預制形式縮短工期;這一時期,裝配體構件的規?;?、商業化及快捷化等優勢得以體現。受限于技術條件,建筑物不能完全采用裝配體構件,非重要部分且便于組裝的部位采用裝配體構件;因而,此階段的建筑物屬于半裝配體式建筑結構。(3) 裝配體建筑的過渡階段(1996—2015年)。因國家經濟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行業高速運轉,以房地產及道路運輸行業最為典型;在建設周期日益縮短的條件下,裝配體構件在某些領域建筑結構中的比例擴大。另一方面,考慮預制、運輸及組裝等環節,裝配體構件形式單一且造價比現澆結構高,在工人成本低廉且危險性低的建筑體中摒棄了預制結構,轉而采用現澆作法。(4) 信息化建模趨勢下裝配體建筑恢復階段(2016年以后)。在國家高層政策指引及建筑結構全周期全過程信息化建設的趨勢下,各行業積極制定戰略發展計劃,對裝配體構件的功能及效用重新定義而能夠搭載諸多信息參數;另外,受施工環節工人勞動強度及成本的增長,生產效率與市場需求存在差異,裝配體構件重新成為新形勢下的選擇方案。
1.2 發展意義
與傳統建筑的建造模式項目,裝配體建筑在能源節約程度、污染物排放控制及建造安全性能方面等可持續性方面的優勢顯著,對工程場址環境影響程度較低;在信息化建模趨勢下,主建、設計、施工、監理及構件生產等工程建設參與方利益訴求符合裝配體建筑模式的可持續性效應發展理念[2]。通過對裝配體建筑(構件)的特點及發展歷程知,處于建筑物核心的結構工程(鋼筋混凝體結構)對裝配體構件的重視程度較大,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及公租房等批量化建設項目對裝配體建筑工藝吸引力較大,工業化的建筑需搭載標準化的裝配體構件。在國家大力發展及市場需求作用下,充分發揮裝配體構件(建筑)的特性,結合現有信息化建模的技術優勢來改善現代建筑建造模式,提升用戶對裝配體工程建筑的認知與認可程度,推動裝配體建筑在建筑領域的發展。
2 工程監理行業分析
基于裝配體建筑在建設中的特點,工程監理行業基于自身特點,可從業務拓展、企業組織、監理業務技能、人力資源及相關管理等方面提升市場競爭力,相應從業人員基于行業的變化,不斷學習并掌握新技能以提高自身對行業發展的適應能力。
2.1 建監理業務拓展
裝配體建筑屬于結構形式單一、量化型生產的模式,城市政府主導投資的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等建筑結構因批量化及標準化程度較高而具備較好裝配化條件??缍容^小的橋涵等上部結構完全具備裝配體建筑結構優勢。多層建筑物中剪力墻結構、鋼筋外墻掛板、非承重隔墻及疊式樓板等結構均可采用裝配體式構件進行工程建設。對監理行業而言,這個業務與傳統施工單位配合程度逐漸減小,更多依賴具有專業裝配技術的單位;因而,在業務的拓展方面,需要積極拓寬來源與渠道,并全方面、多層次及不同領域地拓展業務。 2.2 企業組織
在行業競爭激烈程度與日俱增的情形下,諸多監理企業關注點更多地是當前利益,對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線路規劃較少,這造成了相關單位在行業的變化洪流中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及未來戰略的不足;當前諸多裝配體建筑施工單位對新的施工技術掌握不夠熟練,對現場作業人員管理及監督也缺乏組織性,這一定程度上影響工程建筑的建設質量。作為對工程質量起主要監管作用的監理單位理應在裝配體建筑業務市場方面走在前列,對建筑工程當前問題作分析與總結,并在企業組織結構上進行調整,以提高組織效率。大型房地產企業正考慮商業化裝配體建筑,形成設計—施工(預制)—組裝一體化流程,推進建筑裝配體化[3];在此過程中,作為監理行業組織,根據自身行業組織情況,揚長避短地與裝配體企業靠攏。在這種形式下,監理行業企業需要扭轉傳統的建立組織架構,并新增裝配體構件組裝技術相關部門,形成對業務市場的有力把控。
2.3 監理業務技能
現有監理規范及業務技能對裝配體建筑建造施工環節存在指導不全面的問題,整體而言監理行業基本技能的運作形式相似,但內容及要求標準不同[4]。在裝配體建筑施工環節,主要有以下操作環節:(1)熟悉并分析裝配體構件施工內容,確定監理工作的對象及主要內容;(2)明確施工監理的要求并結合已經經驗確定監理工作內容的主次順序及相關環節的重要程度,起到監理工作的有序性及高效性,減小了重要環節監督檢查的可能性,避免了因監管不到而造成了裝配體建筑施工質量問題;(3)整理監理記錄資料,匯總形成監理報告,保證施工環節監理工作的完備程度;(4)總結分析裝配體建筑在建造過程監理工作的經驗及注意事項,不斷提高監理工作質量,提升監理業務技能水平。
2.4 人力資源及相關管理
2017年,《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三年后新建建筑面積中裝配體式建筑面積比重達15%以上,這給予了建筑業市場發展提供了方向及指導性建議。隨著建筑產業信息化、結構化及現代化的推進,市場對裝配式建筑施工及監理人才的需求逐步提高;與之相應,傳統現場施工從業人員將減少。這種市場需求的變動對監理行業從業技術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將在穩定現有業務技能水平的同時學習并掌握對裝配體式建筑建造、組裝等相關流程。
新形勢下的人員管理模式與傳統人員管理最大的區別在于如何提升從業者處理現場各類裝配體式構件的質量問題。裝配體構件繁多,其組裝工序及相應質量要求不同,這需要在人員管理上培養從業者自主學習能力。
3 工程監理挑戰與機遇
在信息化建模趨勢下,勘察設計單位逐步推行結構的各類基礎信息參數化與可視化,因而諸多的建筑工程在設計階段將建筑物結構離散化,并考慮作裝配體架構。這種趨勢下,建筑施工企業將工程建設中更多地是承擔裝配構件及分部分項工程的組裝任務及相應責任。裝配體構件現場施工專業性較強,構件連接部位對施工工藝及質量要求高,施工環境常為高空條件,危險性較大,對施工隊伍專業性及安全性要求增大。工程監理行業因準入門檻、企業業務來源及戰略發展、從業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當前建筑全過程、全周期的信息化建造趨勢是監理行業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挑戰;同樣,基于自身特點與優勢,并不斷調整組織結構及從業隊伍的業務水平,新趨勢將會存在更多企業業務,這同樣是一種行業發展的機遇。順勢而為,改善并整合現有資源,精進業務能力與水平,拓展企業及行業發展的道路。
4 結語
(1)在政策指引及建筑結構全周期全過程信息化建設趨勢下,裝配體構件的功能及效用能夠搭載諸多信息參數,其生產效率與市場需求相接,提升用戶對裝配體工程建筑的認知與認可程度,推動裝配體建筑在建筑領域的發展。
?。?)基于裝配體建筑在建設中的特點以及自身特點與優勢,工程監理行業從業務拓展、企業組織、監理業務技能、人力資源及相關管理等方面調整組織結構及從業隊伍的業務水平,提升市場競爭力,相應從業人員基于行業發展要求,不斷學習并掌握新技能以提高自身對行業發展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樊軍,楊嗣信.關于實現裝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議[J].建筑技術,2017,48(2):118-122.
[2] 冼偉彬.裝配式建筑施工監理的轉變[J].工程技術研究, 2018(7):169-170.
[3] 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因素識別與控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1): 58-63.
[4] 王家鼎.工程監理制度的問題分析與完善[J].建筑經濟, 2018,39(4):17-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