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中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課程改革。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研究,我們發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受到了特別的關注。然而,從對當前中國課堂教學的分析來看,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現狀令人擔憂。因此,如何通過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本文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一些新的視角和操作教學策略,可為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
1、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1語文教師對思維的培養不夠重視
首先,創新作為民族自治的基礎,是人類最具活力的行為,是科學研究的第一要求和生命線,是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的靈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注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高素質和創造力,成為新知識時代所需的人才。經濟。因此,漢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其次,傳授基礎學科知識只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深層內容。因此,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增強中國教育的深刻內涵。只有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學生才能實現自己的幸福,甚至更多。熱愛學習為中文課堂教學開辟了更好的空間。
最后,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很好奇,很容易被各種新事物所吸引;他們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表達意愿的愿望;它們具有靈活性,易于根據不同型號進行成型。這一時期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獨特,分歧和創新的特點,可以說是他們創造性思維的體現。因此,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被剝削的土地。教育工作者應將其視為教育的資源和財富,挖掘和利用教育,并將學生的潛力變為現實。
1.2語文課堂氛圍的不適應
師生在教學中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不是領導和被領導,強制和被強制的關系。教師應一改以往的命令口吻,以親切的態度與學生交談,要常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的體驗每個學生的感受。創造性思維要求教師是一個開放者。首先要掃除心理障礙。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熱情地鼓勵、積極地啟發引導學生質疑,幫助學生多提問,幫助學生找好學習的突破口,必然有助于消釋師生間的心理障礙,讓學生有足夠的安全感,形成和諧、平等的交流氛圍。創造一種全面、和諧、寬松發展的條件和良好的課堂氣氛。師生間自由地交流,讓學生感到親切溫暖,給學生較多的表達機會,是促進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使學生能主動地提出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種自由探討的氣氛,變“不敢問”為“敢問”。另外,對于學生自己發表的見解,如果教師處理不當,則容易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抑制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形成。在對課文的理解上,不能規定統一的“標準答案”。師生相處時,只有讓學生感到充分的自由,才會有創造的靈感出現。生與生、師與生融為一體,實現零距離接觸,溝通無阻礙,學生有問題隨時提出,有想法隨時發表,平等對話,無拘無束交流。良好的氛圍對于激活思維,提高學習質量起到保障作用。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途徑
2.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2.1.1打破思維定勢,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一旦形成“思維圈”,思維個體在自己的邏輯圈里就無法打破自己,因而在面對新信息時,就產生了“思維盲區”、“無知境界”,陷入不可解決的矛盾之中。當我們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如果再碰到問題時,思維活動便會自然而然地受到思維定勢支配,甚至在環境、條件等發生明顯變化時仍不肯改變。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關于打破思維的定勢,學會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特別是逆向思維,讓學生在創新思維訓練中。例如,在學習完《狐假虎威》這一課后,讓學生談談談談對狐貍的認識,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狐貍狡猾、奸詐。而有的同學卻認為:“狐貍多聰明呀!與老虎相比,它是個弱小者,因在比自己強大的敵人面前不會受欺負而斗智,我們應該像狐貍學習?!币灿械膶W生說:“外表再強大,只要不動腦筋也會敗在別人的手中?!彪m然這兩位學生的回答與眾不同,但是他們的見解并沒有錯誤,倒是從中可以看到他們思考不按照常規的路子,具有創造性。
2.1.2 加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留有余地。也就是說教師對內容要講清,但不能講解過細。老師講解過細會造成這樣的弊端:學生學習不分主次、抓不住最基本的東西、不會獨立地獲取知識、老師不講就不會、沒有自我開拓的能力、不會自己鉆研新的問題、依賴性較大。例如《燕子》一課中有這樣的描述:“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質疑:“細線指的是電線,為什么不用‘條’或‘根’而用‘痕’呢?啟發學生進行獨立地學習和思考,從而完成對這一部分的學習。創新需要靈感,更需要時間。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應該恰當地安排教學活動,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思考回旋的空間,盡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盡可能有機會讓學生自己做決定。學生就有可能進行大膽的想象,形成自己的思考,從而對別人的思考才能有所批判。
2.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發散性思維
例如,在講授《濫竽充數》時,一般都會想到批評弄虛作假、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本文的主題發表不同看法,引導學生從反面思考。學生通過仔細閱讀提出了問題:“南郭先生能夠在樂隊混這么長時間,究竟是誰的錯呢?”最后一致認為濫竽充數不能全怪南郭先生。齊宣王用人不認真考核;南郭先生的那些伙伴應該知道他的底細,卻不檢舉揭發他等。學生能夠聯想發揮推測齊宣王和那些伙伴們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見解變新了。
所以,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其實質就是把思維的對象放在更為廣闊的背景里加以考察,從而增加各種可能的視角,才有可能發現問題更多的屬性,同時也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進而發展了發展性思維。
3、結束語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語文課程的結合正在興起,因為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科知識、培養相應的學科技能,增加語文學科知識的附加值。同時語文學科因其綜合性、區域性及跨學科的特性,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面有很多優勢,因此在語文學科中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具有廣闊的空間和前景。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鐘啟泉,張華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宋宏福,方成智等.創造學概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