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點環節,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革新教學方式,根據實際設計教學并創設情境,在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不斷地嘗試和創新,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創造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學生積極思維的教學情境等,著力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和培養,使其形成靈活的、敏捷的思維意識、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興趣;創造性思維
  當代社會高科技迅猛發展,信息激增,要把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為創造而教,為創造而學"的思想已成為教學發展的根本趨勢。
  一、激發認識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雪萊曾說:"想象就是創造!"沒有想象,談何創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情感材料,調動他們知識庫存,讓其展開想象,拓展其思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進行《大瀑布的葬禮》學習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快速地讀完課文,而后簡單的說一下賽特凱達斯大瀑布變化前后的不同景象,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聞名的賽特凱達斯大瀑布是如何葬送的?"這樣的提問就會引發學生的激烈爭論,可謂眾說紛紜,各執觀點,經過這樣巧妙的提問,不但讓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且開動腦筋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發散思維是創造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三個特征,也叫求異思維。運用這種思創造思維的特征是新穎性、獨特性,學生的創造思維表現為在學習活動中有所"發現"或有創新地解決遇到的問題。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思維就有了動力,便能做到執著追求,大膽探索,積極思維。在語文教學時,教師在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應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盡可能使學生感興趣,以便使他們的大腦皮質層形成兩個占優勢的興奮中心,從而使學生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教材的重點和知識的深處。
  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要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在備課和講課時,不但要熟練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學程序,從激發興趣著手,使學生的被動情緒轉化為愉快、積極、自覺的學習情緒。要把學生當成認識的主人。
  二、突出學生主體,培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的教學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多問幾個為什么?大膽探索,多幾個設想?在學生提出眾多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案中展開討論,鼓勵學生擺脫習慣性認識程序的束縛,用思維獨特性,以新奇、異常、罕見、首創的思維去探索問題,建立評價標準,篩選出最佳方案。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觀,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多提問、提怪問,啟發學生活躍思維,允許學生超過教師。用發展的眼光愛護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點燃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從小具有一定的創造力。
  三、打破"思維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ㄒ唬┰诮虒W中,利用開放型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不僅思考條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條件之間的關系。能夠根據條件運用各種綜合變換手段來處理信息、探索結論,這樣有利于思維靈活性的培養,也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探索的態度,勤奮好學、不斷進取的學風。
  (二)以思維其他品質的提高來促進思維靈活性的培養由于思維的各種品質(如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廣闊性、敏捷性、獨創性、批判性等)是彼此聯系、密不可分的,處于有機的統一體中,思維其他品質的提高能有力地促進思維靈活性的提高。
  (三)用靈活新穎的教法、學法指導,間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的教法常常影響到學生的學法。例如,用引人入勝的教學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創設情境"、"敘述故事"、"利用矛盾"、"設置懸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迅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
  四、糾正"思路狹窄",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考問題時,思維主體能對客觀事物作出敏銳快速的反應,它反映了思維活動中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使學生的思維具有敏捷性,就是使學生思考問題的速度快,在轉瞬之間能夠把應該想到的內容思考完畢,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思考問題要做到合情合理。
  ①、設情境 所謂"設情境",就是教師運用語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種情形、某種狀況、某種景象表現出來,使學生宛如身臨其境。在這樣的條件下,請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思考問題。由于學生已置身于某種情境之中,他們已經暫時變成了該情境中的某個角色,此時思考問題就必須與與該情境的節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時間。這樣,他們思考問題就會是主動的,積極的,因而也是敏捷的。
 ?、凇⑶笏俣?所謂"求速度",就是教師安排學生的思維活動,要有時間要求,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某種速度上進行。當然,教師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應用學生可能達到的速度要求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某項訓練內容的速度要求可以逐步提高。這樣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就會逐步增強。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發展思維的天地,引導他們學會多向思維,使他們的思維觸角伸向更廣闊的領域。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曹明海,周均平.理解與建構――語文閱讀活動論[M].青島海洋出版社.1998.
  [2]俞國良.創新教育理念中的學校教育[M].2001.1.
  [3]張棣華,陶伯英.語文目標定向教學探索[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4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