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教師如何根據教材中蘊藏著的豐富教學創新資源,挖掘各種因素來設計教學,因勢利導,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也是創新社會發展的需要?!皠撔率且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眲撔率撬刭|教育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語文學科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養民族創新人才,語文教學責無旁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小學階段應大力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創新能力;
  列夫托爾斯泰曾指出:“如果一個人在學校學習時,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么,他的一生就只會摹仿和抄襲?!边@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見學校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多么重要。這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
  一、立足課堂并引導學生個性發展
  如果教師的教學太過于循規蹈矩,教學方法太過于刻板單一,就會限制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失去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工廠化”生產的“制式產品”。作為新時期的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只追求學生的分數,而單一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填鴨式”的灌輸學生課本知識。應當從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角度出發,切實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緊緊依托課堂教學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好教師指導和引導作用,扮演好教學的配角,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高,為學生今后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貢獻社會從小打牢基礎。
  二、適當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形成的主要形式。不同的思想在同一個問題中碰撞,一定會產生更具創意的想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展開討論,不能滿足于一個答案,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求得多種答案或結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求異中創新。
  另外,對于學生發表的不恰當或者較為偏激的一些觀點或看法,教師不要急于否定或批評,而要善于引導,啟發學生討論,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想法是純凈的,每一種見解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循著知識產生的脈絡去準確把握學習內容,又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通過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比較強烈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鼓勵質疑與培養學生批判求新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是教師一貫的做法。而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學會質疑,敢于質疑,在質疑中運用變式思維,從不同角度、嘗試用更多的方法進行思考,從而批判的接受新知識。例如我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講到邱少云身上著火了,一團烈火把他整個包住。一個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故事不可信,因為我爸爸說了,手雷只要一著火馬上就會爆炸,邱少云燒了半小時都沒爆炸?!鳖D時,教室里熱鬧起來,有的說可能是火沒有燒到手雷,有的說說他身上沒帶手雷,還有的說手雷有一定的著火點,沒有達到著火點溫度是不會爆炸的……。學生在質疑和解疑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批判和求新的火花在燃燒。只有在不斷的質疑和解疑中學生的思維才會更加靈活,汲取的知識面才會更廣。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而且都能傳遞信息。這樣如此層層深入地進行質疑問難,不但使學生懂了課文,而且還能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立足教材并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更要運用多種方式挖掘有利素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教學完《凡卡》一文時,課文結尾只告訴了我們凡卡把信寄了出去,做了一個美夢,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無數個疑問在我腦海里翻騰,爺爺收到信沒有?假如爺爺收到信了會怎么做?凡卡后來的命運呢?……此時,我就啟發學生,讓他們續寫《凡卡》,有寫爺爺沒有收到凡卡的信,生活過得很艱苦;有寫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和凡卡團圓了;還有的寫凡卡后來生活很幸福……。在學生的筆下,我感受到他們思維的豐富。又如在學習選學課文《黃繼光》這篇課文后,我曾這樣啟發學生思考:戰斗勝利后,戰友們會怎樣對黃繼光呢?大家各自來為這個故事編寫一個結尾。這時大家興致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有從戰友角度說的,有從指導員角度說的,還有從黃繼光親人角度說的……。多么豐富鮮活的想象?。≡趯滩膬热莸难a充挖掘中,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改變模式與促進學生合力創新
  自1865年京師同文館建立,班級上課制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在中國登陸以來,幾乎一直在中國教育舞臺上唱主角。班級以一統為特征,在批量培養相同規格的人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要培養以自主、多樣、探索為特征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要有其他教學組織形式。在全面推進高效課堂和基礎教育參與式教學背景下,小組討論和個別學習已成為教學組織形式的必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的實施中,主角是學生,教師的職責是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環境。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讓小組合作完成:(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2)分別寫了哪幾部分?(3)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4)讀了這篇課文,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問題一拋出,小組內一片沸騰,各自紛紛發表見解,尤其是第四個問題,學生對印象深刻的內容各有見解,有說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他們的英勇和寧死不屈的精神感動了我,有說五壯士浴血奮戰的部分,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無所畏懼的精神讓我敬仰……。在學生的討論和回答中,我深刻體會了集體智慧的力量。又如在教學完《畫風》這篇課文后,小組內議一議、比一比、畫一畫,你還能怎樣畫風?同學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后,回答是多種多樣的,同學們說水車轉得更快了、紅領巾飄起來了、垃圾在空中飛舞了……激發了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小組討論學習,既集中了學生的思維優勢,讓思想的火花在同一問題中不斷碰撞,產生更有價值的思想,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注意觀察,懂得傾聽和關注別人。創新是時代賦予人類的責任和義務,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現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需要創新型的教育,語文教師作為人類語言文化的傳承者,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更應該更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力倡導學生的創新行為,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 .陶學忠編著,《創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出版。
  [3] .鄭金洲著,《教育碎思》.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 .周友士,《現代教育技術、構建主義與教學模式》2001年7月《教育探索》
  [5] .張國清《以學生為中心,形成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2002年8月《教育現代化》
  [6] .鐘啟泉.崔允淳.張華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ㄗ髡邌挝唬郝槔跗驴h大坪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3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