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高中地理教學在質量上得到了較大的進步,地理作為一門基礎性比較強的科目,是高中的必修課之一。在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就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創新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35-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傳統的教學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當代高中地理教學了,新型教學方式已經逐漸深入教學領域,高中地理科目本身就有著比較強的基礎性和綜合性,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寬泛,所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興趣
在上課前,教師需提前做好教學計劃,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如高中階段的學生會喜歡什么樣的課前引導方式,或者怎樣的方式才能夠吸引學生等。教師可以選擇以課前講小故事的方式將學生漸漸帶入地理課堂中,根據該堂課需要講解的內容制定一個有關的故事。通常學生會對故事展現出足夠的興趣,教師就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將學生帶到地理教學內容中。又或者,可以在授課的過程當中,插入一些較為豐富的顏色圖片,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地理學習的氛圍,從而激發出他們的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高中地理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
前提。
如在我國高中地理中,有一個章節是和生產活動以及地域有關的,其中有針對高新技術產業區的區位選擇,教材當中還將美國作為例子進行描述,提出了和硅谷有關的地理知識。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去收集一些和美國有關的信息,可以收集美國的天氣情況信息,也可以收集美國的地理環境信息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樂趣,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最終促進創新思維的培養[1]。
二、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近年來我國對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高中地理教學也逐漸得到了深化,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的教學標準。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時,為了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一般都是較為注重理念講解,思維模式比較固定,形式較為單一,這就會對學生造成刻板模糊的印象,學生沒有辦法更加深入的學習地理知識。而且我國在近幾年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也有很多的新興科技被挖掘出來,這些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而言,是一種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利器,將其應用在教學中,就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將一些平面的地理圖轉化成為了3D的立體圖,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在當代社會,互聯網也發展得如火如荼,計算機的應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學得到了較大的進步,計算機的使用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還對教學加以創新,實現了圖片、語言、聲音之間的有機融合,讓教師和學生都同時擁有了創新意識[2]。
在對《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課題傳授時,關于土地沙漠化的問題,教材中只有簡短的陳述和一張平面景觀圖,學生通過文字和圖片是很難了解到內容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計算機,將最近幾年來的環境數據變化加以統計和整理,并讓學生從數據中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和解決對策,這樣一來,就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進度。
三、加強基礎知識鞏固
高中地理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還需對其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同時還應重視知識的強化,教師也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加以培訓,只有自己的知識有了保障,才能夠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在每講完一節課之后都要對教學過程加以反思和總結,及時更改更加合適的教學方案來培養學生的創新
思維。
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既是一種促進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有效手段,也是當代教育取得成就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娜.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高新區,2018(8).
[2]黃明聚.適應時代要求 培養創新人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