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三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音樂教學;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126—01
《樂記》中記載:“凡音者,生人心者矣。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音者?!币魳肥峭ㄟ^聲音來表達情感的,沒有情感,音樂就猶如水月鏡花般空洞無物。其實,音樂不僅是一門知識與技能,同時也是一種體驗與感悟,需要個體充分參與其中,領悟音樂的形式和內容。從這個角度而言,音樂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載體,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感受音樂的情感。因此,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選擇音樂作品
教育源自生活,學生音樂教育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音樂內容,這樣才能引導學生主動體驗音樂,展開想象的翅膀,徜徉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為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條件。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有關季節的音樂內容,如《春風》《堆雪人》《雪花和春雨》等歌曲都貼合學生的生活,可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使學生在美妙的氛圍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為他們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做好鋪墊,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契機。再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具有故事情節的音樂內容,如《三只猴子》《小熊過橋》《一分錢》《小鴨子》《走路》等,可先讓學生聽幾遍,然后給出一些簡單的提示,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自己創編舞蹈,這樣的實踐活動必定能調動學生的活動興趣。
二、引導學生自制音樂材料
合適的音樂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探索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使學生體驗到音樂的真情實感。音樂教師雖然為學生提供了一些音樂材料,但是這些音樂材料具有高結構化特點,難以激發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特點,所以教師可改革音樂材料。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經常帶領學生自制音樂材料。首先,我組織學生利用生活廢舊物品制作音樂材料,諸如礦泉水瓶、易拉罐等,這些都可以改制成擬聲器材。我還經常帶領學生一起制作音樂器材,引導他們利用鐵桶和舊筷子制作成“鼓”,用礦泉水瓶制作成“手搖馬”。這些原材料是我們學校常見的材料,這些音樂器材由學生親自制作,必然會引發他們的興趣,他們在制作過程中還能鍛煉小肌肉,獲得整體發展。
其次,我還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發聲物品,比如讓他們通過敲一敲、打一打等方式挖掘生活中可以發聲的物品,并嘗試說說它們發出了什么樣的聲音,有什么規律。這樣的活動過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主動探索聲音世界,提升創造性思維。
三、利用肢體語言創造音樂
學生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有一定的創造力,尤其是在音樂世界,學生更容易釋放個性。當然,由于學生的先天遺傳、生活經歷的不同,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他們對音樂的想象、理解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雖然有時的表現可能與音樂本身的內容大相徑庭,但教師還是應該充分肯定他們的想象與創造。因為藝術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敢于表達自己的認識與體驗,使其敢于想象和創造。長期以來,教師在音樂教育中做出肢體動作的目的是供學生模仿,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創造性。為了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做出一些肢體動作。比如在《風箏》的音樂欣賞教學中,為了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創編活動,我以“風箏在空中飛舞”為活動情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扮演不同的風箏隨著音樂節奏快慢及音樂旋律的高低變化在空中自由地飛舞。在游戲中,學生積極投入到風箏律動動作的創編中,他們在自己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有的用蹦跳步,有的用小碎步,還有的用雙臂上舉自由旋轉的動作來展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對歌詞的理解。他們隨著音樂快慢高低的變化創編出千姿百態、形態各異、優美形象的舞姿。由此可見,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場景,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加音樂活動,釋放他們創造力的有效途徑。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音樂是兒童日常生活中的靈魂,教育者應該運用音樂來塑造兒童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情感,使兒童獲得創造性發展?!庇纱丝梢姡魳穼和陌l展有著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音樂對學生的作用,應靈活采取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在此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無形中實現全面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