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也跟著不斷改革和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課程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藝術課程,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美學鑒別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喜歡直接給學生灌輸音樂知識,讓學生對音樂產生厭煩心理,導致課堂參與度不高。而且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認為音樂課程根本不重要,他們認為音樂課程只是輔助性科目,只注重學生在語文和數學上的學習情況,根本不在意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甚至還占用學生的音樂課程,導致學生無法提高音樂素養。
一、制定教學目標
小學音樂教師在講課前應該進行充分備課,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才能保證一堂課的質量。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根本不在意音樂課程,認為音樂只是消遣,因此教師從來不制定計劃,等到上音樂課時,教師只是敷衍了事,有時候教學生唱歌曲,有時候干脆直接給學生放歌聽,這就導致學生認為音樂課很無聊,參與度低下,無法提高學習質量。教師只有充分準備課程,高度關注每一堂課,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以學生為主角,在課前調查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根據不同學生調整教學方法,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師要根據自己制定的目標,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全身心投入課堂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識。
小學生年紀小,他們的身心發展不夠成熟,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教師就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征,設計相應的互動環節,讓小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從而愿意和教師進行交流。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同時教師要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對待學生如同春風般溫暖,能夠和學生友好相處,學生就會信任喜歡教師,愿意和教師經常交流。教師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可以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感受學習的快樂。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音樂課的本質應該是讓學生感覺放松、愉快的,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才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在安靜的環境里聽音樂,感受音樂,使心靈得到凈化。小學音樂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思想,給學生營造美好的氛圍,讓學生站起來唱歌,釋放自己的壓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喜愛上音樂。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致力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例如有的學生也許不擅長唱歌,但是創作能力好,會寫歌詞,教師就要鼓勵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而有的學生特別喜歡表現自己,教師就可以讓他們到臺上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或者模仿知名歌手,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小學生還處于貪玩的年紀,教師不要扼殺他們的天性,應該給他們創造一個輕松的課堂,讓他們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才能釋放他們的天性,從而使師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專業的音樂教師一般都會一兩樣樂器。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表演,比如彈鋼琴、拉小提琴等,讓學生欣賞一場演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音樂有一個美好的向往。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播放他們喜愛的視頻,給他們講講音樂發展史,讓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音樂知識,喜愛上音樂。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學生性格外向,喜歡表現自我,教師就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盡情地展現自己;有的學生性格內向,教師就要開導他們,經常和他們進行交流,鼓勵他們慢慢來,不要緊張,從而使他們能慢慢掌握音樂節奏。
三、合作學習
以往的音樂課堂,都是由教師教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大部分學生根本對唱歌提不起興趣,只是按照著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是被動的,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走神,導致課堂低效。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被淘汰了,如今的音樂教學不僅要重視師生互動,還要重視生生互動。小學音樂教師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為不同的小組,選出一個組長進行小組討論,并且由小組長帶領組員一同學習。這就把所有學生分為了一個又一個小組,降低了教學難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就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互相分享答案,不僅促進學生合作學習,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比賽,為小組爭光。小學生爭強好勝,自然就會盡力而為,在比賽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教師可以讓所有學生進行大合唱,促進所有學生共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讓每一個小組單獨表演,并對每個小組進行點評。教師的點評要中肯,但是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尊重每個人的表演,鼓勵他們,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能夠更加努力。學生在音樂課上獲得了成就感,才會促進他們長久學習。
四、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真正對音樂有了興趣,才能培養他們的互動意識。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課是有趣的,才會盼望音樂課的到來。小學音樂教師就應該調查小學生的愛好,制定有趣的導入環節,比如教師發現學生最近喜歡看《小豬佩奇》,教師就可以用鋼琴彈奏《小豬佩奇》動畫片里面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知道這首歌叫什么名字嗎?學生就能大聲說出答案,對接下來的課程充滿了好奇,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教師還可以將多媒體引入教學,讓學生觀察有趣的圖片和視頻,給他們精神上的愉悅,從而讓他們對音樂課產生好感。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進行游戲,讓學生可以一邊游戲一邊學習,提高學習質量。例如當學生學會了一首歌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并讓學生們自己打分,給出評價。學生就會對音樂課充滿向往,希望能夠表現自己,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由于我國存在考試制度,很多學校安排的音樂課并不多,一般一周只有一節課,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無法讓他們良好地掌握音樂,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能夠在課后的時間練習音樂能力。音樂不僅是唱歌,還包括表演能力等。小學生在課后練習音樂不需要有壓力,他們完全可以把音樂當作消遣。在學習語文和數學后,學生感到疲憊不堪,就可以唱歌來緩解壓力,這就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印象,而且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五、進行課堂評價
小學音樂教師的每一堂課都應該是有價值的,這就需要學生的反饋,教師對每一堂課進行評價,才能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改正,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實現課堂高效化。教師要明確音樂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好好學習,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評價不高,就是因為學生沒有互動意識,只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基本不參與課堂。大部分學生就會覺得音樂課很無聊,并且以往的課堂很嚴肅,教師總是一本正經地講課,讓學生學習音樂時很壓抑,就容易害怕教師,不敢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也不敢主動反駁教師。為了改變學生消極的思想,教師就應該增加和學生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愛上音樂課。教師也應該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充滿自信和朝氣,讓學生喜愛上自己。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游戲,比如擊鼓傳花。教師背對著學生,讓學生互相傳遞花朵,只要教師說停,學生就停下來,這時,花朵傳遞到了誰的手上,誰就主動站出來表演節目。節目要與音樂相關,可以唱一首歌曲,可以跳舞,也可以模仿聲音。這種游戲就能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由于不確定花朵會傳到誰的手上,給游戲增加了一層神秘色彩,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讓所有學生都能快樂地參與進來。
六、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就需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給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并且進行課堂評價,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 周子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