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國內教育處于革新階段,包括新課程的一些改革,要求小學科學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多方位的培養,不僅是課堂上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學生們提高自我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本文將具體從研究有效的教學情景、結合活動、加強指導方面嘗試探討提高學生實踐水平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科學教學;動手實踐
引言:
在國內的小學課程設置當中,科學是一門要求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課程。學生們在對一些具體科學問題的探究當中,研究的問題、方法、過程、成果全都離不開學生們的實踐活動??梢哉f,學生們的所有科學學習活動都是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科學學習的意義也與真正的實踐相掛鉤,離開實際,所有的科學教育和學習都是空談。所以,這就要求在教師們在科學教學當中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去鍛煉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科學實踐能力,以下將具體介紹一些培養小學生科學實踐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一、引導學生學好第一課,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欲望
同學們不是天生就具有科學實踐能力的,都需要教師們的啟迪和開發,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對科學的第一印象是最為重要,這種初步認識將會對以后他們的科學實踐能力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小學階段是同學們的知識啟蒙階段,也是同學們真正開始接觸科學這一學科,通常情況下,教師們往往會過于嚴謹和小心,在第一堂課著重強調一些規矩,例如應該怎么學好這門課,在課上應該遵循什么樣的課堂紀律,在上課前做好哪些課前準備,課后及時完成作業等等,或者有些老師為了趕自己的教學進度直接開始第一章的教學內容并布置作業。實際上,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不可取的。這樣會使學生過早地喪失學習科學的學習興趣,一旦定下這樣的基調,往往就很難再把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更談不上讓學生去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只會讓學生們覺得科學很枯燥乏味,疲于應付各種課堂作業。所以,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如果在前幾堂課中安排一些視頻微課或者線下課程的學習,例如讓學生觀察一些有趣的科學現象,激發他們的思維思考,講述一些科學家的個人事跡,會讓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更加感興趣,提升同學們認知能力,促進科學實踐的興趣培養。
比如課本有一章講到了各種各樣的巖石,就可以帶一些巖石進入課堂,讓同學們進行傳閱和觀察,找到巖石的一些自然紋理和物理特性以及手感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進一步誘導同學們進行思考。通過這些演示,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們學習科學的興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也能夠讓同學們明白科學不只是書本上的理論文字,也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只有留意生活,不斷地動手實踐和親身經歷,才能夠發現科學的魅力。
二、設計學生動手實驗操作的合理教學情境
同時,由于小學尚且屬于教育階段中比較基礎的一環,小學生們的自我管控肯定不是完全成熟的,很容易受到一些外界誘導因素的影響和干擾,進而產生一些負面效果,從而影響自己的學習活動。在小學科學的教學活動當中,一定要去把握小學生們這一特殊的心理特點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們保持自己的學習興趣,維持濃厚集中的課堂學習氛圍。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們可以設計一些有趣合理的教學情景,調動起學生們的動手興趣和實驗能力,讓同學們興趣為導向,積極的投入到科學實驗動手操作中[1]。
例如小學科學教教材當中有一章是《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準確的理解植物的各個特性,可以有效的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2],可以誘導同學們去說一些自己家內布置和種植的植物品種,通過課堂的討論,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所講內容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強化實踐效果。在課后也可以安排同學們自己去種植一些簡單的如鳳仙花植株,觀察其自然生長過程并進行記錄,也培養學生們的實踐動手能力。
三、將實驗課程前后的活動有效結合起來
對于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來說,實驗課程前后活動的結合也非常重要,參與到實驗的課前準備和課后總結,就能與實驗中的所有事物充分接觸[3]。從而鍛煉學生們認識事物的能力,因為小學生們認識到的事物有限,想要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就先要對他們的各項認知活動進行完善,為以后在實驗活動中可能發現的各種問題做好提前準備工作。與此同時,由于國內小學的課堂時間較短,在課堂內完成所有的實驗實踐安排不現實,所以就要求學生們在課堂后進行歸納總結,對沒有完成的實踐活動能夠調動起學生們的興趣,讓同學們在課后能夠自主自覺地完成。必要地情況下,如果該堂實驗課的教學效果比較好,教學目標全部完成,實驗也做完了,可以進一步幫助同學們回顧這一次的學習流程,讓同學們進一步鞏固這次實驗的實驗過程,加強這次實驗在同學們腦中的印象并對一些知識進行課外擴展,啟發同學們的思維能力。
以小學科學教材中《食物》這一章的教學內容為例。在課前,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你們平時早飯吃什么呀,喝了多少水這些具體問題,讓學生們在實驗課前帶上家里的一樣食物,在實驗課上進行觀察。引導學生們去如何辨別食品包裝上面提供的各項信息,在課后活動階段,教師們還可以讓同學們再回去對家中更多的食物包裝信息進行記錄,將課堂所授知識與實際的日常應用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們去培養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
四、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過程的指導
在小學科學實驗中,學生是實驗的參與者與實施者,但是因為小學生們往往經驗不夠,缺少一些系統的學習方法和研究能力,在實驗中往往會犯錯,就需要教師們在一旁以合理的方法加以規范和引導,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完成科學實驗,對一些有操作錯誤性地地方要及時進行糾正,不能讓學生們養成不良的操作習慣,保證科學實驗的順利完成[4]。對于一些存在一定危險的實驗,要加以提示,學生們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能因為培養實踐能力和獲取試驗結果而忽視安全問題。一些過于危險的實驗,還是讓學生們通過觀察進行學習即可。
例如,在小學科學教材中有一章是電,有一些用電方面的安全問題就要對學生們進行強調,有一個操作環節是點亮小燈泡,這一項活動還是要由教師親自操作比較保險,因為小學生們對電的認知不夠,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模型讓學生們進行引導,而不能直接讓學生們進行動手操作。
五、結束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科學實驗教學課程是讓其理解與掌握科學知識的主要課程。而對于教學活動來說實驗又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要想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就需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突出小學實驗教學的特點,激發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全面促進科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長現. 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初探[J]. 教育實踐與研究(A), 2017(3):59-61.
[2]于寧. 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心得[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8(5):46-46.
[3]張玉紅.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初探[J]. 考試周刊, 2011(25):231-231.
[4]范麗敏. 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 新課程(小學), 2013(7):1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