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階段班級活動設計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班級活動”的開展能夠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但就目前而言,許多一線班主任在“班級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方面沒有過系統的研究與思考,導致許多“班級活動”浮于表面。本文對小學階段“班級活動”如何開展,進行淺要說明。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級活動;實踐育人;綜合素養
  
  一、指導思想: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設“既要重視教育,更要重視實踐教育、體驗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思想道德建設是教育語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由此可見,“實踐育人”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以前灌輸式育人的位置。
  二、現狀分析:
  1. 對于“開展班級活動”思想意識不到位。許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或教學工作中,以“講授”、“灌輸”為主,覺得開展活動是浪費時間,對班級活動的開展沒有系統地思考或研究,甚至是沒有開展過班級活動。
  2. 活動沒有目的性、系統性、實效性。有的班主任開展班級活動時比較隨意,沒有明確班級活動的“目的性”,沒有仔細思考過班級活動的“實效性”,或是開展的活動之間沒有聯系,不成“系統”。散漫、雜亂的班級活動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形成,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實踐研究:
  “實踐育人”,也可以是“活動育人”。比起灌輸式的育人方式,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參與其中,更能夠起到教育意義。作為小學班主任,能夠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切合學生需要的班級活動,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點。下面,我就如何設計小學的班級活動談幾點看法。
  (一)班級活動要具有系統的目的性:
  班級活動不同于其它短暫性的活動,只需要短期目標即可。一個班的發展時間是六年,那么班級活動的目的時效性應該是六年。同時,班級活動的目的應具有科學性,要在《課程標準》或是“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圍繞其中的某一個點展開。
  例如,新課標和核心素養提出了對學生“溝通能力”方面的要求。而哈弗的一項實驗表明,溝通能力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成功率比溝通能力弱的孩子高50%。由此可見,溝通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能力,而這項能力只靠課堂學習、灌輸式教育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通過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那么,針對“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在不同的年級,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能力,我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如下:
  范例1:一年級第一個星期,與四年級進行了“大手拉小手”聯誼活動。四年級與一年級一對一制作水果拼盤,在活動中,孩子們需要大膽地和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進行交流、合作。
  范例2:一年級第二個星期,進行了“手掌畫作品拉票活動”。學生們完成作品以后,需要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向陌生的哥哥姐姐們“推銷”自己的作品,為自己的作品拉票。從而達到訓練他們溝通能力的目的。
  范例3:二年級才藝展示周,其中的畫展,以小組形式向全校拉票。拉票對象不僅是同學,還有學校的老師們、參與的家長們。如何說服別人將有限的票數投給自己,這對孩子們的溝通能力又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依托幾次活動,學生們走出教室,親身實踐,善于交流的孩子能體驗到學習之外的成功帶來的喜悅;不善于交流的孩子也在努力嘗試突破自己。
  (二)班級活動需回應班級實際問題
  上面說到的目的要有系統性、科學性,除此之外,活動還應該回應班級問題,具有實際意義。
  因此,班級活動不是隨意設計的,它應該和班級問題相伴相生。即當班級出現某一個問題后,我們作為老師不該只是單一的灌輸式批評教育,而是要以這個問題為契機,設計解決問題的相應活動。
  范例1:本班在學習過程中,多次出現了“抄錯生字”、“寫反數字”、“讀書漏字錯字”等現象。這些錯誤已經嚴重影響到一些同學的學習,這已經不再是個人錯誤,而是“班級問題”了。面對這樣的班級問題,作為班主任,我設計了一次“家校合作·提升能力”的主題親子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了短課觀摩(體現學生預習朗讀的錯字漏字)、漢字抄寫(家長和孩子一起抄寫,一起親身體會仔細觀察的方法)以及親自朗讀(課文朗讀,錯誤出局,體會正確讀文的方法)三個環節。通過活動,孩子們意識到了自己平時的大意,以及對學習不夠認真嚴謹的態度是影響自己進步的最大因素。
  范例2:“核心素養”對學生學會生活也提出了要求,結合平時班級衛生打掃不干凈、書包整理不到位的問題,我設計了“學會生活”班級課程活動。在校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相關教學,最后通過比賽“整理書本”“收拾文具盒”“清掃地面”“衣服折疊”等幾個項目,調動學生的勞動參與積極性。同時,也從方法上指導學生把事情做得更加規范。
  很多老師會覺得,教學工作已經很緊張了,專門拿出時間來進行班級活動,會耽誤教學時間,得不償失。其實,當我們的班級活動能夠回應班級問題,具有實際操作的意義時,我們就會發現,班級活動會成為我們管理班級的一劑良方。
 ?。ㄈ┌嗉壔顒討劳姓n堂進行延伸
  班級活動除了要回應班級實際問題,還可以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甚至可以是課內教學的補充與升華。
  范例1:一年級數學學習人民幣的認識,而學生因為年齡太小,很少接觸人民幣,反復地認識人民幣需要花去大量的課堂時間。于是,為了幫助學生快速地認識人民幣,我們學科整合,開展了一次“認識人民幣·美食分享”親子活動。由家長們開設美食市場,孩子們拿著教學紙幣在市場中購買自己喜歡的美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己出示相關面值的紙幣,在涉及找零時,需要自己計算。如果沒有零錢,需要自己到一旁的“附小銀行”進行兌換。通過這一個活動,學生們在親身的實踐中快速記住了人民幣。
  范例2:語文的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我設計了每年一次的“親子閱讀節”活動,為期一周。學生們通過制作書卡推薦好書、講故事、繪本課、繪本展等活動,從中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更加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
  這樣課內延伸至課外,課外又對課內形成補充的班級活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而嘗試在親身體驗中去彌補知識,沒有比這記得更牢固的方法了。
  總而言之,班級活動應該有一個系統的、科學的目的,在班級不斷暴露出來的問題中,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活動體系。教育研究表明,學生的認知主要是在實踐和活動中發展起來的。班級活動不應只是一個簡單的活動,它承載著“育人”的重擔,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在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感知、體驗、學習、提高。活動育人,教育從兒童當前的實際需要出發,因而具有時效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